羅惠文
摘 要:本文從東方與西方繪畫的來源、主要藝術特征、藝術內容以及種類的異同幾個方面進行了的分析探討。文中闡述了傳統西畫尊從“客觀觀察”,力求“再現現實”,中國畫崇尚“天人合一”追求“畫中意境”的不同,又指出東、西繪畫相互間影響相互交流。東、西兩大繪畫體系猶如兩座高峰,應在互相學習中共同發展。
關鍵詞:東方繪畫;西方繪畫;形似;神似;意境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166-01
一、東西方繪畫的來源差異
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藝術觀點,在東方繪畫中,中國人的精神文化內涵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中國人信仰儒家,道教,佛教。追求天人合一,講究陰陽平衡。在西方,則是以基督教為主的宗教思想,信奉科學,講究理性,講究透視。
“形似”和“神似”,一個是理性的對待對象;一個是感性的對待對象。在繪畫領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形似顧名思義就是在物象外形上肖似。但這一個含義在不同的環境下是不同的。在西歐古希臘和文藝復興時期,形似的地位是關系著繪畫的成敗的。而在中國古代,形似的地位就微妙了一些。顧愷之是一個形神兼備的倡導。他的:“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被后世千古引用。后來還被徐悲鴻列入“新六法”中。這一傳統很順利的保持到了宋代的畫院里。可是當時正當文人畫興起,形似的待遇微妙的變化。在蘇軾的倡導下,繪畫講究自我表現,追求意境、神似的風氣,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認同。神似成了繪畫品位的代名詞。在西方繪畫的早期,如古希臘時代,雖然也強調人的精神和生氣,但更明顯的表現出了科學的精神。對人體比例的精準把握明顯的將歐洲美術帶上了寫實主義的路子,如黃金分割法。
二、東西方繪畫藝術主要藝術特征的差異
中西方美術的最主要差異就在于透視,這是最根本的。傳統的中國畫不講焦點透視,不強調自然界對于物體的光色變化,不拘泥于物體外表的相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中國繪畫在在透視上將焦點透視與散點透視結合,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如我們所熟知的北宋名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用的就是散點透視法。
同中國畫相比,傳統西畫要求的是寫實,是具象繪畫。其發展靠的是科學,如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光學,靠技術、物質材料。?它靠的是哲學和文學發展。?傳統西畫是力求真實的“再現”外部世界,它運用透視,在二維畫面中利用視錯覺“真實”地再現三維空間的情景。?而中國畫則力求“表現”外部世界,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學觀的影響,畫面中的世界是畫家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統一體,在中國畫的畫境中,更注重于畫家的“心意”和“情景”相融合的“意境”。
三、東西方繪畫藝術內容的差異
中西方繪畫的題材重點不同:西方古典繪畫最強調的是人,人物畫十分興盛:中國傳統繪畫天人合一,人物畫從唐以后變成配角,山水畫十分的興盛。東方繪畫雖無油畫般的陰影,但可透過濃淡去表現妙想;東方繪畫具有輪廓線,乍看似覺不自然,但線條的美感是油畫所沒有的;西畫油彩色調豐富,東方繪畫則少而單薄,但色彩的豐富濃厚,可能導致繪畫的退步;東方繪畫比較簡潔,簡潔反而易于表現凝聚的精神濃度。”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國畫屬于“內在性的繪畫”。
四、東西方繪畫種類的差異
繪畫的種類多種多樣,有著許多不同的分類方法。如根據繪畫所表現的對象和內容區分,可以分為宗教畫、歷史畫、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按照繪畫工具和材料區分,有素描、油畫、水彩畫、水粉畫、水墨畫以及版畫、雕塑、壁畫等。在這眾多的畫種中,中國畫和油畫,則是東西方兩大繪畫體系的典型代表畫種。
中國畫,從現在的畫在絹帛上的最早的作品來看,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國畫古稱“丹青”,體系龐大,內容豐富。具有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能容納百川而歸大海。
油畫,是以油為調合劑調和顏料、用短毛硬質棕筆和油畫刮刀、畫在經加工制作過的不吸油的亞麻布或其它材料上的一種畫種。它發明并流行于西方,主要是歐洲。由于油畫是來源于西方的畫種,我國傳統上便將素描、油畫、水粉、水彩等稱為“西畫”。
五、東西方繪畫藝術相互影響
東西方繪畫都是對物象的反映,都對物象進行了加工和改造,注入了主體思維,具有再現和表現的統一。同時,它們又都是視覺與知覺的統一,中國繪畫中多用知覺來創作,所以不像西方繪畫鐘情于對視覺真實的揭示,但是無論東西方繪畫都是以觀察為基礎的,沒有超越人類的視覺習慣。
無論東方藝術,還是西方藝術,都有其合理性,都有其高妙所在。從歷史的縱橫兩方面來回顧中國繪畫史,我國傳統繪畫一方面影響著別人,同時又一直受到外來藝術的影響。如果不是外界的原因影響,一個民族的發展是以自己的繪畫精神為核心的。從這個角度講,中西方繪畫在表面上交融的同時,其實更是借機向自己原來的方向發展。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是繪畫的支點,不論什么時候,繪畫的樣式發生什么樣的變化,精神都是不會改變的。
參考文獻:
[1]阿納森(美),鄒德儂(譯).西方現代藝術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
[2]楊琪.一本書讀懂中國美術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7.
[3]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