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莎士比亞初次演出的地方,有過開膛手杰克的陰暗傳說,如今,東倫敦早已一改“小孟加拉國”的舊時風貌,在老城區中醞釀著新奇的能量。
街頭藝術、趣味涂鴉、光怪陸離的新建筑、人頭攢動的古董市集、光鮮亮麗的購物中心……聽著讓你懷疑自己十幾年英語白學的倫敦Cockney土腔,眼睛也被新世代的年輕英國藝術家和當代設計師的杰作占據。一個世紀前陰冷邋遢,如今卻聲名大噪,蠢蠢欲動。打開車窗,向剛追上的雙層巴士揮手,這里是倫敦東區。
東倫敦是印巴籍和藝術小青年魚龍混雜的集散地,臟亂中藏著個性活潑,每天都在迎接著懷抱滿腔熱情與遠大藝術夢想的年輕人涌入這里,每天也都有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破碎了夢想,或為了更遠大的目標而離開。如果你僅有一天的時間待在倫敦,那么這樣有著自身獨特氣質的東倫敦,一定值得逛一逛。
倫敦東區曾經是英國體面尊嚴背后的一大片黑影,繁忙的船廠碼頭充斥著無須特殊技能和文化知識就能上崗工作的苦力,催生了一片片貧民棚屋,吸引了那些為躲避迫害或戰亂而逃亡至此的人們。自1685年法國新教徒移居倫敦東區開始,與歐亞大陸有著英吉利海峽作為天然屏障的英國大陸就成為了流亡者向往的樂土。于是,倫敦儼然上演著一出雙城記,一面是英國體面優雅的中上階層,而倫敦東區則是完全相反的那一面,也被前者完全忽略。有意思的是,喚起富裕階層對于東區關注的,是經由媒體大肆渲染的連環殺人犯“開膛手杰克”。
2014年,通過現代科技進行DNA對比,警方認定這個臭名昭著的兇手,是一個為了躲避沙皇俄國對猶太人進行迫害而逃至倫敦的波蘭人,他和他的受害者們一樣,也居住在貧民窟。“二戰”時期不列顛空戰后,東區廢墟上崛起了一棟棟蛻去優雅姿態的工業化時代建筑。
隨著航運事業的中心轉移,東區原有的泰晤士河岸碼頭逐步蕭條萎縮直至關閉,1980年,曾經是世界最忙碌碼頭之一的金絲雀碼頭停止運營,大英政府采取措施以推動碼頭重建工程,并在1981年成立了倫敦碼頭開發區公司,來自加拿大的奧林匹亞和約克開發公司在1988年收購了金絲雀碼頭區地盤,以睥睨英聯邦的雄心建起了當時英國最高的三棟建筑。
然而倫敦市民對顯示著舊地復興發展的現代建筑卻并不買賬,他們認為鋼筋水泥架起的玻璃幕墻丑陋不堪,當地居民還抱怨高樓大廈影響了自家的電視天線信號。他們就像老市場一樣,只愿活在封閉的時光隧道里。
英國的叛逆情緒向來跟貴族氣息一樣吸引人,當“開膛手杰克”之旅成為白教堂地區夜游線路最大的賣點,還有什么不可能發生呢。神秘的街頭藝術大師班克西在紅磚巷附近留下不少精彩絕倫的涂鴉杰作,大家都愿意相信他是一名匿名藝俠,驚世駭俗地抨擊嘲諷社會。
而老斯皮塔佛德市集也就此搖身一變,成了肖爾迪奇區獨具英倫范兒的創意生活藝文聚集地。在官網上,誰都可以申請租借一個2米長乘以2米寬的攤位,周一至周三,每天僅需30英鎊。
東倫敦人有著他們一貫秉持的生活美學,在街頭,人們隨心所欲地穿著自己喜歡的服飾,再大膽奇異的穿著也不會受到別人的非議,并且還能夠得到一些人的認可。這是一塊包容性強大的土地,無論你來自哪里,愛好什么,以何種姿態展現自己,它都能夠接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