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現代生活多元化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隨之也變得愈來愈大。對學生的教育只靠學校工作已經遠遠不夠了。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 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現在的教育離不開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密切配合和共同關注。
一、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分析
中國的家庭教育,盡管存在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整體上來說走向了兩個極端。一是放任自流式。二是完全包辦式。前者,父母忙于事業或忙于打工,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或與快餐為伍,與網絡為伴。后者,把孩子呵護的過好。
二、加強家庭與學校溝通聯系具有必要性
200年前美國康乃狄克州有一位集神學家、哲學家和道德學家于一身的學者,他的名字叫嘉納塞·愛德華。目前,他的子孫已傳了8代。其中,有13人當了大學校長,100多人任大學教授,14人創建了大學或專科學校,80多人成了文學家,一人就任副總統,一人做了大使,20多人任上下兩院的議員,18人成了報社、雜志社的負責人或者主編。但是,同是200年前,美國紐約有一個叫做馬克斯·朱克的酒鬼、賭徒,他的子孫也有8代,其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殺人被判處死刑,63人因偷盜、詐騙等被判刑,因喝酒夭亡或成為殘廢者也甚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個生活環境, 家庭中的每個成員(特別是父母)是孩子最信賴和依靠的人。家長為孩子創設歡快愉悅的家庭氛圍,以及家長使用科學的教養方式、態度等,對孩子良好個性、道德規范、行為習慣等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換句話說也就是說家庭教育對于培養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尤其使情商來說非常重要。
孩子的情商影響孩子的智商。對于孩子情商的培養,父母起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孩子的情商是孩子將來走向成功的關鍵,在某些程度上說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然而,目前在社會上仍有許多家長受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重智輕其他能力的培養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夠重視隨意放任、過度溺愛等,這些都有礙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的重要,是學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后盾力量。加強家庭與學校溝通聯系具有必要性。因此,在學校工作中,教師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是指導家庭教育,教給家長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發揮的作用更為突出。
三、加強家庭與學校溝通聯系的思路與策略
1、開辦家長培訓班。有系統的教學計劃。很多家長談到對孩子的教育時,心情迫切,但苦于無法。有時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而且使孩子養成撒謊、欺騙的習慣。學校定期開辦家長培訓班,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通過家長培訓班,家長了解當今的教育形式;國家對孩子的教育目標;了解一點當今孩子的心理;學習一些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如:請專家作報告,觀看《百家講壇》中《易經》中的家教部分或《中道》家庭教育等錄像,讓家長知道該為孩子做什么、該教會孩子做什么、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等。
讓學生家長了解學校的辦學特點,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學校本學期要舉辦的活動,要求學生家長做好哪些方面的配合。
2、定期家訪。家訪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補充。定期進行家訪,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有的放矢的進行心理教育。家訪能幫助老師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的表現,具體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個性特征,直接、詳實地掌握教育教學實施各項措施后的信息反饋,以便正確的解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行為,有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控制與調整,也有助于在足夠的事實和數據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育和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家訪同學生及其家長建立密切的聯系、融洽的感情和信賴的關系,這樣,有利于教師、學生、學生家長之間平等、坦誠地相處,進而交流信息,統一認識,疏通教育渠道。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才能達到理想的的教育效果。
家訪前要要備課,了解孩子和家長,要說的話,要解決的問題。
家在孩子心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立足與家庭情況的教育,能更大的激發孩子的潛能。同時家訪也能使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表現從而進行勸導和教育。但家訪不是到家去告狀,老師有義務客觀公正的反映孩子的在校表現,但同時看問題要全面。談話內容要一分為二,抓住問題關鍵,做到曉之以理,取得學生信賴。要對學生要多鼓勵少批評。用發展的眼光看每一個學生的問題,進行有效的鼓勵和適當的批評,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通過家訪,使老師、學生、家長之間營造一種和諧氛圍,使家長與老師走的更近,使老師、學生、家長的關系更加密切。讓家訪真正成為了解學生,溝通家庭和學校、老師的橋梁,使家訪工作取得實效。
3、利用家長會,架起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橋梁。比如:在開家長會時,讓孩子們給家長寫下最想對家長說的一句話,家長會上讓家長了解了孩子的心聲和成長。家長會結束時,讓家長給孩子寫一句家長最想對孩子說的一句話,促進了孩子和家長的深度溝通,對孩子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利用母親節、父親節等,讓孩子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匯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也可以寫些記憶中父母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事,甚至解釋一些與父母之間的不愉快或誤會等,促進父母對孩子的了結,也讓孩子學會理解和感恩父母。文字交流,屬于深度交流,能直達人的心底,心靈與心靈得以碰撞。也提倡父母在孩子生日之時,或六一兒童節,或五四青年節給孩子寫一封信,對話孩子的心靈,促進孩子的成長。
4、利用多種資源進行交流與溝通。現在科技如此發達,通訊如此方便。所以,我們可以多渠道利用各種資源與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如,利用手機、電話、家長QQ群、E-mail等。也可以利用學校組織的各種文體、競賽活動等,邀請家長參加,使家長了解學校教育,參與學校教育,這樣家長會有更多的切入點和孩子交流與溝通,從而促進孩子情商的培養,以激發孩子各種潛能。
5.來訪或約請。一張笑臉,化解不滿怨氣,一把椅子,一杯茶水,拉近老師和家長的距離。教育本來就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任務,當孩子教育出來問題時,雙方應該坐下來好好分析,尋求好的解決方案。目標的一致性會使共同培養更加科學和有效。 所以,要歡迎問題學生的家長來訪,或主動邀請他們到校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和目標。除此,還可以邀請家長和孩子參與社會團體組織的一些增進孩子、家長和老師了解和交流的活動。只有讓孩子對老師和家長敞開心扉,對孩子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總之,學校教育離不開社會和各個家庭的支持,智商的培養離不開情商。所以,作為一位教育者,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通過多種渠道探求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學會借力,才能走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