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珍艷
摘要:幼兒園的區角活動對孩子的發展來說,是一種很有效且有益的教育組織形式。區角活動向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促進兒童在不同的水平上獲得相應的發展。因此,在幼兒園區角活動中,教師正確有效的介入指導,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幼兒教師;區角活動;有效介入
區角活動是近年來我國幼教實踐中迅速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方式,彌補了傳統教育中以集體活動為主造成的局限性,旨在給幼兒提供自由的活動空間,區角活動是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進行的一種帶有學習性質的游戲。它不是由教師事先設定教學程序,引導幼兒一步步按教師的思路完成活動,而是在教師創設的有利于幼兒成長的環境中,由幼兒自己設定選擇目標、規則、方法,在玩中學,自主地完成整個活動。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幼兒實現自已的設想,并鼓勵幼兒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向自己挑戰。然而很多教師在活動中所充當的角色是“知識的傳授者,紀律的維持者,矛盾的調節者”,東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觀察了解幼兒的活動情況,不考慮時機,隨時介入幼兒的活動,反而影響了幼兒的活動。那么,在區角活動中教師到底應該在何時介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介入,才能有助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得到主動、充分的發展呢?
一、善于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實施有效介入
區角活動中,小班幼兒年齡小,介入次數及時間可相對頻繁。他們理解語意的能力差,這時就要求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語言去啟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通常以媽媽、姐姐式的身份介入,會給幼兒以安全感,信任感。中班幼兒語言有了一定的發展,理解語意的能力由逐漸增強了。教師就要運用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來指導引導孩子們,主動地去參與活動。大班幼兒在理解分析問題上都有了一定的經驗,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這樣教師在拋給孩子們的指導語要趨于理性,使幼兒從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隨著年齡逐漸增大,介入行為逐漸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朋友的身份介入,給幼兒以平等、和諧的心理氛圍。
二、善于根據幼兒活動表現實施有效介入
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學習過程是探索和發展的過程,是通過幼兒和材料的不斷作用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因此教師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戲”水平做標準去要求幼兒。在幼兒區角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活動、了解當前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么,觀察幼兒對什么感興趣,考慮教師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幼兒在游戲中應有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的權力與可能。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要學會觀察等待,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言談舉止,先觀察再指導,給幼兒自由選擇與自己決定的權利,讓他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善于捕捉最佳時間實施有效介入
幼兒進入區角開始活動,教師的角色是觀察者,通過觀察,達到了解。教師要相信孩子,幼兒并不是一些“無知無能”的弱小群體,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創造性的小主人。在幼兒區角活動的過程中,切勿隨意地去干擾,這樣會打斷幼兒原有的思路,使原本富有創意的想法因為一個正確答案的告知而終結。當幼兒確實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圍的困難時,教師應給予直接的幫助和支持。而當幼兒快失去信心時,要及時介入和幫助,重新煥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找到問題的突破點。教師應隨時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關注幼兒遇到的困難,根據幼兒的需要采用間接或直接的方式和幼兒一起解決困難,從而產生一個新的探索火花,使活動得以延續下去。
四、善于根據幼兒個體差異實施有效介入
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遺傳、環境、教育因素的影響,對象個體的差異構成多彩多樣,互補的人群。就兒童而言,年齡趣小,差異越大。教師在指導區角活動時觀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導在后,通過觀察理解不同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并對不同幼兒的活動水平做出正確的診斷,承認差異,認識差異,尊重差異是因人施教的基本前提,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求,允許甚至鼓勵他們與眾不同,引導每個幼兒在發展方向、起點、速度及最終達到的縮短水平上的差異距離。耐心等待,善于引導是因人施教的根本保證,要給予適合個體差異的介入方式,指導行為。
五、善于以平行活動方式實施有效介入
平行活動的指導方式是教師在空間距離上接近幼兒,并與幼兒用相同的活動材料從事同樣的活動,但不與兒童發生直接相互言行交往,不直接介入幼兒的活動過程,利用自身榜樣示范的暗示作用,對幼兒的自由活動進行指導。這種指導方式往往用于幼兒的建構造型、科學探索、欣賞閱讀、角色表演等活動現場中,效果較明顯。
總之,區角活動這一學習方式正在被各幼兒園普遍接受并運用,成為一種幼兒進行特定學習的活動。它打破了傳統的空間布置格局,重視幼兒的自主活動,重視幼兒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視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幼兒的互通。因此我們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區角活動觀念,采用正確的方法介入幼兒的活動,真正體現教師的引導者、支持者、傾聽者和欣賞者的作用,推動幼兒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施娟.區角活動中教師的有效介入[J].廣西教育.2008.Z1.
[2] 丁鳳梅.淺析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師的有效介入及評價[J].新課程.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