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莫金勇
摘要:指出了美姑縣核桃適生區域廣、產量高、品質好,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是美姑農民從林業中獲得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結合美姑縣核桃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了核桃產業鏈條的制約因素,進而從多角度、全方面提出了解決制約因素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核桃產業;制約;因素;美姑縣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17802
1 引言
美姑縣位于川西南,涼山彝族自治州東北部,是涼山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帶,介于東經102°53′~103°21′,北緯28°02′~28°54′。幅員面積2573 km2。縣境內平均海拔高度2000 m,屬低緯度高原性氣候,立體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9 ℃,常年日照充足,年日照1175 h。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817.8 mm,但降水量北部多南部少,分布不均,多年平均無霜期248 d。
全縣有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共有大小河流和溪溝159條,其中流域面積達100 km2的河流有7條,總長達287 km。全縣轄36個鄉(鎮),292個村,1492個自然村(村民小組),總人口25.51萬人,65471戶,農村人口100%為彝族。據統計資料表明:全縣耕地18051 hm2,占全縣幅員面積的7.02%,人均占有耕地0.072 hm2。全縣種植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727hm2,占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5.68%。糧食生產又以大春糧食生產為主,大春播種面積占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95%。大春作物以玉米、土豆、蕎麥、燕麥為主,小春作物主要以小麥、大麥、豌豆、芫根為主。全縣天然草地面積77651 hm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30.19%。加上人工草地、地邊、坡地、零星草地等,草地總計105226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40.9%。全縣公路總里程667 km,其中:省道165 km,縣道147 km,鄉道251 km,村道104 km。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優越的氣候條件及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土地和水利資源,奠定了美姑縣發展核桃產業的良好基礎。
2 美姑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核桃在美姑縣適生區域廣,產量高、品質好,深受消費者和各地客商的青睞,是農民從林業中獲得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美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核桃產業發展,立足縣情,提出了“生態立縣、產業強縣”的林業發展戰略部署,狠抓林業促農增收,全縣以“三顆樹”(核桃、花椒、楊樹)建設為基礎,穩步推進林業產業,開展實施核桃、花椒、速豐林基地等建設,相繼啟動實施的退耕還林、國家重點公益林保護工程、水保林工程,林業產業扶貧工程,已成為美姑縣加快林業生態建設的主要載體,做大做優核桃產業。據統計,全縣核桃面積達1.6667萬hm2,總產量680萬kg,農民銷售收入達5650萬元,農業人口人均收入850元,全縣有核桃重點鄉鎮 15個,核桃重點村175個,苗圃基地5個,35 hm2,采穗圃基地2個,面積40hm2,核桃產業已初具規模,許多農村家庭由此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成為全縣群眾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
3 制約因素
通過政府及廣大干部群眾多年的努力,美姑縣核桃產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核桃生產的整個產業鏈上,依然存在制約發展因素,阻礙了核桃產業發展。主要表現如下。
(1)栽培撫管環節。①缺少早實核桃品種。美姑縣種植核桃品種多為本地核桃,栽植品種多混雜,效益不高,一般7~8年才能掛果,見效慢、品質參差不齊;早實核桃苗木價格高,農戶難以引進種植。②農民種植、管理技術不到位。受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種植戶 “重造輕管”的問題較為突出,致使核桃種植成活率低、適齡樹不結果,掛果率不高。全縣現有掛果核桃5000 hm2,僅占全縣核桃總數的30%。③種植雖有一定規模、但效益不高。截至2015年,全縣核桃累計種植面積1.6667萬hm2。核桃的產量主要來自于多年實生大樹和老樹,產量低且不穩定,大小年現象十分突出。
(2)配套設施。核桃種植地塊多為山地,缺乏灌溉設施和生產便道。尤其是冬春兩季缺水,遇到干旱核桃大量減產;核桃成熟期是雨季,采收運輸困難。
(3)倉儲加工。美姑縣目前還沒有核桃加工企業,大多數農戶采摘鮮果出售。
(4)流通環節和銷售。鄉、村沒有核桃交易市場,農戶獲取市場信息的渠道少。以家庭為基礎的分散、小規模經營模式,應對市場的能力弱。農戶將鮮果賣給小商販,再由小商販銷售給核桃批發商,銷售的中間環節多,造成銷售價格波動大,農戶收益低。
(5)核桃技術支撐體系。①農民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培訓的機會少,缺少必要的種植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②缺乏有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標準化的早實核桃種植示范基地,農戶缺少學習、借鑒場所。③科技服務推廣體系不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利用水平低,不能滿足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需求。④農村經濟發展落后,農戶缺少產業發展啟動資金,農民融資難。
4 對策
(1)加強品種選育、改造嫁接低產核桃。具體措施:①美姑大泡為地方優質品種,品質好,適應性強,農戶栽培經營管理熟悉;②清香核桃為引進優質品種,兩種品種品質較好,在沒有更好的品種之前,應以這兩個品種為主發展。在本地品種中選優,以豐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地方優良品種為主,結合引進的清香核桃,嫁接改造美姑縣低產核桃。即對5~15年低產樹進行高接換種,嫁接改造,提高核桃品質、產量、增加效益。
(2)加強核桃產業宣傳。因為種植核桃實現可持續發展,能解決貧困地區農民吃飯、生產和致富等問題。所以要加強本縣發展核桃產業宣傳,收集整理一些本縣核桃種植成功的案例,通過圖片、宣傳廣告等大力宣傳,幫助基層干部和農戶克服“等、靠、要”思想,積極培育可持續核桃產業,增加收入。
(3)針對美姑縣核桃小老樹,除瀕死樹進行復壯和更新。砍去小老樹的大枝、主枝,讓其萌發新枝條,克服核桃大小年現象十分突出。伐除瀕死樹、小老樹、衰老樹、病蟲樹進行更新復壯,重新栽植優良品種,保持核桃產量。
(4)利用國家實施萬名專家援助基層帶來先進技術的契機,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培訓,提高科學種植、經營管理水平;同時聘用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幫助、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相關法律、法規有效、健康、規范運作。
(5)加強示范樣板和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具體措施:①選擇優質早實品種,建立示范園;②加強核桃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如灌溉設施、排澇設施、生產便道的配套,克服冬春兩季缺水和遇到干旱核桃大量減產的現象。
(6)培育龍頭、延長產業鏈條、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形式上采取能人或大戶牽頭,彝族家支自愿結合的方式,把發展核桃產業同產品開發、加工結合起來,培育對農戶帶動力強、輻射面大的龍頭企業,以企業建基地,基地連農戶,龍頭企業為紐帶,延長產業鏈條,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發展以“公司+農戶”、“基地+農戶”模式的林產品,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管理、集約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核桃產業體系,帶動全縣核桃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7)實施核桃綠色農產品認證、包裝設計,品牌注冊、發布和提升,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即打造美姑縣核桃品牌—“美姑大泡”綠色農產品認證,包裝設計,開展“美姑大泡”原產地證明商品商標注冊工作,不斷提高美姑縣核桃的知名度,促進美姑縣核桃產業發展的良種優化,不斷提高美姑縣核桃名優產品在市場的占有率和競爭力。
(8)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技術隊伍,保障縣內核桃產業服務體系。①主動與國內、省內的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對接,開展產學研結合,加大核桃栽植與管理技術培訓力度,送科技下鄉定期對該縣林業技術干部和農民技術能手、種植大戶進行核桃綜合科管技術培訓,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核桃產業服務體系。②引進技術人才,充實美姑縣基層科技隊伍。
(9)拓寬融資渠道,助推美姑縣核桃產業發展。在核桃產業發展過程中,要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和要求,積極探求融資新思路、新途徑,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投資體系,并不斷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大引資力度,鼓勵合資開發、獨資開發、股份合作,農民自我投入等多種形式,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促進核桃產經濟的快速發展。圍繞國家扶貧、山區綜合開發、天保和退耕還林工程振興基地等相關政策,積極申報核桃產業綜合開發項目,爭取資金支持。積極號召縣內農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部門投入產業結構調整等,對農戶或開發企業實施貸款,多元化的資金投入,加速核桃產業經濟開發進程。
參考文獻:
[1]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美姑縣中國貧困片區產業扶貧試點示范項目可性研究[C]//美姑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中國貧困片區產業扶貧試點示范范圍.美姑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2013.
[2]美姑縣委.美姑縣“三顆樹”產業規劃[R].美姑:美姑縣委,2008.
[3]章守忠,曹芙芹,石宏斌.影響商南核桃產業發展因素及對策[J].現代園藝,2015(1):20~21.
[4]李英娜.楚雄州林木種苗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11):4874~4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