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云
摘要:指出了在我國林業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營林生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在當前我國的營林生產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嚴重阻礙著林業的建設與發展。針對營林生產中的諸多問題,主要從營林生產經營措施、苗圃管理運營機制等多方面對營林生產的對策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從加強林木良種基地建設,健全苗圃管理運營機制;完善更新造林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生產投入;優化選擇造林樹種,實施集約生產經營管理方面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解決。
關鍵詞:營林生產;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18302
1 引言
當前,我國林業的建設與發展正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期,營林生產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造林營林活動,不僅可以保障林產工業有充足的木材原料供給,而且還能夠都保持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利用,對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著推動作用。但在我國的營林生產中,長期存在著許多問題,造成了營林質量的止步不前,嚴重制約著我國林業的建設與發展。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我國營林生產的分析與研究。
2 我國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林木良種基地建設與苗圃管理滯后
在我國營林生產中,營林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一方面,林木的種子園建設存在著類型單一的問題。同時,在種子園中尚無大量的母樹林投產,且母樹林的更替也不及時,此外,還沒有能力對母樹林進行細致地培育,從而造成我國林木良種的基地在整體的建設上嚴重滯后。另一方面,育苗的生產形式以及苗圃管理落后,與企業進入經濟市場的步伐嚴重脫節,種苗的進入市場的速度緩慢。
2.2 造林成活率低,導致造林數量與質量嚴重失衡
在我國的更新造林過程中,對苗木的投入量遠遠超過設計的作業量,在總體的造林投入中,苗木成本占據著較高的比例。但在造林過程中,由于對苗木幼苗的保管失當,造成幼苗傷根;另外,由于栽植技術的缺陷、幼林撫育不及時、造林意識薄弱以及自然原因的危害等各種因素,造成我國營林生產中,造林的成活率普遍較低。例如,某縣在退耕還林過程中,選用同苗圃I級苗,選用主根長≥20 cm,地徑≥0.8 cm的規格,進行刺槐栽種的造林工作,然而由于栽種技術不當,以及栽種季節不當,常常出現枝干枯死,使成活率降低了40%。此外,在造林過程中,還存在著樹種的結構比例缺乏合理性,造林工作中適地適樹的原則沒有落實到位。且在壯苗的引種、選育以及推廣等多方面都缺乏正確的認識,從而出現了造林工作的失誤,造成造林的數量與質量嚴重失衡。
2.3 人工林營造缺乏規劃,與市場需要脫節
在我國的營林工作中,對于人工林的營造及其定向培育還缺乏具體的規劃與長遠打算,在營造人工林時缺乏對市場需要的考慮,導致造林與需要脫節,從而使林產工業在其木材原料的供給方面出現了危機。據統計,我國每年的木材供需缺口達1.5億m3,我國每年人均木材消耗量為0.12m3,每年用于進口木材產品的金額在800億元以上。同時,對于豐產林的生產經營管理缺乏集約化的管理措施。這一系列的問題,造成我國營林生產的質量難以提高。
3 促進我國營林生產的對策分析
3.1 大力加強林木良種基地建設,健全苗圃管理運營機制
(1)種苗基地的建設。①擴大種子園規模。實現林業生產的優質高產的關鍵在于良種的選用。種子園是林木良種的主要培育基地,其規模與類型直接關系著我國的營林生產。因此,在種子園建設方面,既要擴大種子園的規模,同時還要建立起多種類型的種子園(如闊葉種子園等)。②合理調整母樹林結構。要結合相應政策,對各類母樹林的比重進行合理地調整,并加強對母樹林的撫育以及管理。同時,要對母樹林進行及時的更替,使母樹林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對于已經老齡化的天然母樹林,可以采取現有的能夠滿足母樹林條件的近熟林或者是中齡林對其進行更替。此外,對于母樹林基地的建設與發展,要進行具體的規劃,制定長遠的計劃,從而達優化母樹林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2)健全苗圃管理運營機制。要加快苗圃市場化的進程,在苗圃管理中引入多種經營機制以及市場競爭機制,并采取私人經營與部分承包經營相結合的方式,健全苗圃管理運營機制。首先,在苗圃管理中,苗木單價的制定要結合苗木的等級進行確定,價格的制定要以苗木的質量為依據,并結合相關的獎懲制度,保證造林的用苗的質量。其次,為實現育苗與造林的成本控制,提高造林的質量以及苗木的質量,在苗圃管理中可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形成種苗市場。林場要結合造林設計的相關要求,在造林的質量得到保障的基礎上,可按其需要對苗圃中的苗木進行自由地選擇。再次,為拓展育苗的市場,企業在保障自身單位苗木用量充足的基礎上,可采取訂單形式,向外尋求客戶源。最后,要合理規劃苗圃,在培育造林苗木的同時,還可加強苗圃中對經濟植物、綠化苗以及野生植物的培育等,并加大對空置苗圃的利用,從而使育苗的生產投入降低。
3.2 完善更新造林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生產投入
(1)采取措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①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造林設計;結合林種、用途以及立地條件等,根據樹種的速生性、豐產性、優質性與穩定性的原則,選擇合適的造林樹種。②加強對造林苗木的保管。苗木保管的重點在于保護其根系,使苗木的根系具有充足的水分。在起苗前以及苗木的假植中、苗木的長距離運輸中要適當澆水。例如,若因苗木的長途運輸致使苗木根皮皺縮脫水,須及時用清水浸泡苗木24 h以上,提高苗木成活率。③造林前期準備。在造林之前,要對苗木進行處理(地上部分的截干與地下部分的修根處理),同時要清理造林林地,主要對更新造林地塊以及改培速生豐產林的造林地進行及時清理,并進行定點與整地的工作。④采用多種造林方法,如穴植法、靠壁栽植、縫植法等,選取合適的季節開展造林工作。
(2)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造林成本,減少生產投入。有效降低苗木成本是降低造林成本的關鍵。①采取適當縮短苗木的培育周期方式,或者使單位面積內的成苗產量提高的方式,合理控制單株的苗木成本。②采取對造林苗木的投入量適當減少的方式,從而使單位面積內的苗木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3)貫徹落實適地適樹原則,打破苗圃培育局限。在造林過程中,將適地適樹原則真正落到實處,打破苗圃單一培育人工苗木的苗圃培育局限,充分利用天然苗木(如楓香、桂花等),從而使造林的投入有效降低。
3.3 優化選擇造林樹種,實施集約生產經營管理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擇優選取造林樹種。①在造林時,就要做好林木產品的銷售方向調查,從而選取優質的樹種,并從林產工業發展的層面出發,全面考慮培樹種的質量,從而培育出具有較高價值的用材林。②結合林產工業原料的供應,綜合考慮林產工業規模、布局以及產品的結構等,從整體上把握造林樹種的數量與質量。③及時調整營造豐產林的措施,使周期較短的小徑材人工林得到充分發展,同時要積極引入各種珍貴樹種(如闊葉樹、針葉樹等),積極發展復層混交林。據統計,我國目前對闊葉材原木與針葉材原木的進口比例為35:65,對于這兩種木材需求量大,因此要積極發展此類林木培育。
(2)實施集約化的生產經營管理。現階段,我國在營林生產中,對幼培豐產林、豐產林實施集約化經營管理的時間較短,因此,采取的集約經營管理措施只停留在單純地修枝或施肥的層面。我國實施集約經營林的成效還比較低,豐產林的標準還未完全達到。因此,在實施集約經營林方面,要結合林木的長勢進行撫育管護,并進行適時的打藥、施肥,加大投資力度,保障幼林能夠穩定、健康地生長,達到豐產林的標準。
參考文獻:
[1]李順秋.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3(3):110~111.
[2]任志秋.淺談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5):217.
[3]陳淑香.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廣東科技,2009(3):63~64.
[4]李 哲.吉林琿春市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農業,2010(11):172.
[5]劉奕勁.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2):245.
[6]李艷華.淺析營林生產存在問題及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2 (3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