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毓
摘要:指出了盈江縣采伐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4種矛盾:設計需求時間與設計能力的矛盾、設計費用與采伐收益的矛盾、樹種調查精度與木材運輸監管不配套的矛盾、林權人造林意愿及產業發展政策的矛盾。結合盈江縣森林森林資源狀況及生產實際,對提高伐區調查設計質量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森林采伐;作業設計;改革;盈江
中圖分類號:S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18702
1 引言
伐區調查設計既是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伐區撥交、林木采伐、伐中檢查、伐區更新、伐區驗收的重要依據,也是落實采伐限額、控制采伐數量、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重要手段。對伐區檢查中發現的伐區調查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并對提高伐區調查設計質量提出探討,是為進一步提高伐區調查設計的精度和可操作性提供科學依據,對保證林業生產健康、持續發展,提高森林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能力,促進森林盈江、美麗盈江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盈江縣現行森林采伐作業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盈江縣2008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隨著林權落實到千家萬戶,廣大人民群眾對實現自已林權的處置愿望較為強烈,尤其是迫切需對已取得林權證的中低產林進行改造,但由于采伐作業設計不能同時滿足采伐申請條件及相關政策法規的規定,導致部分農民無法實現對自己林權的處置。
(1)采伐作業設計存在需求時間與設計能力的矛盾。
根據云南省下達“‘十二五期間年森材采伐限額計劃”的文件通知精神,“十二五”期間年森材采伐限額5年的指標一次性下達,但木材生產計劃需報縣級人民政府及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批復同意方能實施,致使采伐作業設計不能按時進行。待木材生產計劃下達時,在所要求的采伐時間內,該縣設計單位不能完全滿足縣里眾多林權所有者對自已的林木急需進行采伐作業設計的要求,而必須聘請其他設計單位來進行設計又導致了采伐成本增加。
(2)采伐作業設計存在設計費用與采伐收益的矛盾。
盈江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至2015年止,已完成林改戶數35640戶,111428宗,已發林權證40414本,發證面積284.9萬畝。山區農村個人取得林地使用權面積50~300畝不等,壩區鄉鎮農村個人取得林地使用權約10畝左右,少的不足1畝。
盈江縣目前集體商品林以天然闊葉林為主,全縣森林平均每畝蓄積7.1 m3,闊葉樹種出材率按70%計算,每畝可產商品材4.9 m3,1 m3木材市場價550元,扣除稅費、采伐人工費、木材運輸、辦理采伐手續交通費用等成本,采伐林木每畝可得經濟收益約50元。根據《森林采伐規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LY/T1646-2005)之規定,采伐作業設計應包括“伐區區劃、伐區調查、生產工藝設計、工程設計、伐區調查設計成果、造林更新設計等”內容,嚴格按《森林采伐規程》進行調查設計需產生一定費用,對于山區林權所有者而言,所擁有的林權面積較大,聘請設計單位進行采伐作業產生的費用影響不大;對壩區鄉鎮擁有小面積林地的林權所人而言,采伐林木獲取的經濟收益甚至不能夠支付設計單位費用。
(3)采伐作業設計存在樹種調查精度與木材運輸監管不配套的矛盾。
盈江森林資源種類多,同一區域林地樹種多樣,天然林主要樹種為櫟類、西南樺、榿木等,采伐作業設計時不完全分樹種調查,如除以上樹種外歸其他闊葉類包括木荷、云南黃榿、野刺桐、柏那參等,在辦理采伐證時是根據設計的樹種出證,而運輸證其他闊葉類包括的樹種較多,在作為商品木材銷售運輸中受到相應的制約。
(4)采伐作業設計存在林權人造林意愿及產業發展政策的矛盾。
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權人對所擁有的林地處置權力增大,林權人在采伐前對采伐更新樹種有初步的設想,但采伐后受市場及周邊人或當地政府號召的影響,會更改更新造林樹種,造成設計與后期檢查不符。
3 盈江縣森林采伐作業設計的合理化建議
森林采伐是森林經營者或林農實現處置權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森林資源具有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多重效應。合理的采伐對保障生態安全,釋放林業生產力,實現生態受保護、林農得實惠,促進廣大林區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進行科學采伐作業設計是合理采伐的基礎,因此,結合盈江縣森林資源狀況及生產力實際,對盈江縣森林采伐作業設計進行了認真思考,同時提出以下建議。
(1)提前設計,確保采伐作業設計能滿足全縣木材生產的需求。
森林生長存在一定的自然規律,單位面積在不受人為大幅影響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林木年生長量推導出單位蓄積量。設計單位可以根據下達的“十二五期間年森材采伐限額計劃”的文件通知精神,結合盈江縣近3年木材生產規律,主動為林農上門服務,提前對全縣擬采伐的集體商品林進行外業調查,建立森林采伐資源信息庫。年度木材生產計劃出臺后,即可調取采伐資源信息進行內業設計,及時滿足林權人對森林采伐申請的需求。
(2)批量外業調查,單獨內業設計,降低采伐作業設計成本,減輕林農負擔。
林業工作條件艱苦,工作對象基本為交通不便的地方,工作精力主要消耗在工作行程上。設計單位應轉變理念,變管理性思維為服務性思維;變坐等收費為主動上門爭取服務費。合理統籌,提前規劃,可以根據一個鄉鎮的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為一個村民小組、一個山頭地塊提前調查;變應對性單一調查為主動性批量性調查,建立有效資源信息庫,由于批量性調查大大減少重復往返行程,減少了重復往返的交通費用開支,節約了外業調查成本,從而可以從節約的外業調查成本減免林農的部分負擔,同時提高了服務效率。
(3)積極反映,努力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統一木材采伐管理與運輸管理相統一的配套的政策。
現行森林法律法規中除對保護樹種進行采伐限制外,并未對樹種采伐量進行分項限制,但現實監督管理中又存在諸多限制,如運輸中對樹種不符、材種不符等運輸行為,不同部分、不同地區的管理單位會進行嚴厲打擊。
盈江縣森林資源種類多,同一區域林地樹種多樣,多種樹木商品價值接近。在調查設計中完全分樹種調查對執行森林限額采伐管理、維護采伐秩序和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依據上沒有實際需要;對森林經營者提供合理采伐作業,降低采伐作業成本也沒有意義。
(4)與時俱進,簡化伐區調查作業設計內容,提高伐區調查作業設計的實用性。
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逐步完善,盈江縣社會各界對林業建設的參與度不斷增加,森林資源的利用水平和森林資源培育力度不斷提升,以往的采伐手段和采伐工藝已不完全符合現實需要。由于以往的采伐作業設計內容要求過多,存在采伐調查作業設計時間比采伐生產時間還長的現象。從采伐作業設計的目的和作用應簡化采伐作業設計內容,沒有實際意義的集材方式、控制樹倒方向等設計內容精減。小面積采伐,可按采伐作業設計的目的和作用簡化成伐區作業調查簡表。
(5)加強采伐作業設計人員業務水平,提高采伐作業設計質量。
采伐作業設計既是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采伐造林更新的重要依據,也是落實采伐限額、控制采伐數量、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重要手段。
4 結語
伐區調查作業設計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造林更新的重要依據,也是落實采伐限額、控制采伐數量、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數據來源。伐區調查作業設計改革是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推進現代林業建設的戰略舉措;是全面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現實需要;是林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08]10號[R].北京:國務院辦公廳,2008,54(21).
[2]國務院辦公廳.國家林業局關于開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試點的通知:林資發[2008]263號[R].北京:國家林業局,2008.
[3]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 [R].北京:國務院辦公廳,2003,49(27).
[4]藍志剛.林木伐區調查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06(6):48.
[5]鄒 波,谷曉玲.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的對策探討[J].綠色科技,2015(9).
[6]吳曉風.新時期自然森林的營造林技術分析[J].綠色科技,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