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網絡印刷的更多業績并不是由巨頭所創作的。據預測,2016年德語國家的網絡印刷銷售額將達到67億歐元,這其中僅僅有26億歐元的銷售來自于開放的在線平臺,其余的銷售額來自于所謂的‘閉店模式(指一般不向大眾開放,通常是印刷公司為其商業客戶專門開放接口以完成印刷下單)。”
——德國網絡印刷咨詢公司創始人兼CEO Bernd Zipper撰文指出。
“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超過一半的標簽材料被損耗,造成損耗的最主要環節是印刷和模切,20%的材料在開機調試(包括錯印)過程中被損耗,模切廢邊以及印制過程中產生的廢標分別造成了58%和1%的損耗,最終只有約40%的材料真正地應用于成品標簽上。”
——FINAT在Labelexpo上發布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結果表明。
“2016年國內新聞紙總產量約為206萬噸,比2015年的235萬噸下降12.3%。全國89家用紙量大的報社,2016年上半年比2015年上半年總用紙量減少了8.2萬噸,下降了14.5%。”
——中國報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
“印刷也好,包裝也好,是辛苦,是不好做。可是試問大家離得了嗎?現在總看到有些企業說自己不是做印刷的,是互聯網公司,是藝術文化公司,其實,咱就是干印刷的、干包裝的,又不丟人。印刷也是文化事業,不是嗎?我們大可不必看不起自己所從事的職業!”
——廈門吉宏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莊浩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