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
對中國來說,南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些人說南海是中國的國家利益,或者更進一步地講,是核心國家利益,因為其涉及到中國的主權問題。但實際上,南海不僅僅是主權的問題,更是中國的生命線。一旦失去南海,中國的海洋地緣優勢可能不再存在,會不可避免地要成為一個內陸國家。為什么這么說?
成為海洋國家的唯一希望在于南海
中國的東邊已經有牢固的美、日、韓同盟。這個聯盟以美國為統領,且已經高度制度化。日本民主黨上臺執政后,當時的首相鳩山曾試圖追求和美國較為平等的關系,不過以失敗告終。鳩山政權的失敗說明了任何一個日本政府很難改變這個制度現狀。而“天安號”事件之后,美、日、韓聯盟有強化的趨向。這個聯盟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其一,中國很難通過東邊成為海洋國家。其二,日、韓等國可以利用聯盟來增進本身的利益從而損害中國的利益。例如日本可以在東海問題上增加其談判能力。日本決定把釣魚島等具有爭議性的水域進行“國有化”就是試圖利用目前聯盟有利于日本這樣一個局面。釣魚島事件發生之后,日本和美國的關系也表明日本在這方面的意圖。其三,聯盟也可以對中國構成直接的安全威脅。美國在小布什政府期間已經完成了亞洲“小北約”的布置,通過戰略調整大大提升了對其界定的“敵國”的打擊和摧毀能力。
在中國的西南面有印度洋。顧名思義,印度洋是印度必爭的勢力范圍。中國和印度洋沒有直接的通道,現在試圖通過緬甸來打通這個海洋通道。這就說明,中國幾乎也沒有希望通過印度洋成為海洋國家。因為這里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其一,中國和緬甸的關系。緬甸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也在理性地尋求國家利益的最大化,游走在中國、印度,甚至美國之間。其二,印度和中國的關系。印度也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并且充滿著民族主義情緒。其國內強硬派一直視中國為競爭對手和潛在“敵人”。印度不會容許中國把印度洋當作其成為海洋國家的通道。其三,印、美關系。一旦美國視中國為對手,那么印度很容易倒向美國。美國和印度近年來的關系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而且多邊軍事合作和協調也已經開始,例如美國、日本和印度的軍事合作。
因此,對中國來說,成為海洋國家的唯一希望在于南海。這就是為什么說南海是未來中國的生命線。無論是作為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還是作為一個高度依賴資源進口的大國,南海航道的安全決定了中國的經濟是否能夠正常運作的問題。
“大國政治化”給南海局勢注入無窮變量
盡管今天的南海局勢并不像一些人所說的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但如果不能直面現實,未來局勢必然更加惡化。如何應付挑戰?這就首先要提問:今天這個局勢是怎么來的?很顯然,今天的局勢是以往歷史的結果。實際上,對長期觀察南海局勢的人來說,出現今天的局勢毫不意外,是理性預期之中的。
誰都明白南海問題的歷史復雜性。現在各國都在尋找有利于自身的歷史根據,但客觀地說,要從歷史根據來解決問題可能是一項不可能的使命。南海問題的主要特點是其只能控制和管理,而不能解決。正因為如此,當年鄧小平才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現實主義設想。在這個設想指導下,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和其他相關國家在雙邊層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成效不大。
其實,較之中國,有關國家可以說是小國。小國家就其本能來說最擔心的就是單獨面對一個大國,不管這個大國有多么的善意。因此,這些國家轉向了多邊主義。對它們來說,需要多邊來制約中國的行為。這就是很多年來,這些小國家一直想努力把南海問題放置于東盟多邊構架內的原因。近年來,在美國的支持下,這些國家終于如愿以償了。中國并不想把這個問題多邊化,認為多邊化反而會使得問題復雜化。盡管中國的顧慮并非沒有道理,但問題在于雙邊關系長期沒有進展。
除了多邊化,有關國家也在努力使得南海問題“國際化”。一些國家已經把有爭議的區域提交給國際法庭,希望通過國際組織的介入來求得問題的解決。中國當然也不希望走這條路。
在雙邊解決不了,而中國又不接受“多邊”和“國際化”的情況下,怎么辦?這就發展到目前的“大國政治化”,即美國的介入。一旦“大國政治化”出現,就給南海局勢注入了無窮的變量。無論是雙邊關系、多邊關系還是國際化,如果能夠解決問題,東南亞國家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大國政治化”則不然。很多東南亞國家和中美兩國都有很深厚的關系,中美和平共處是這些國家的最大利益,但一旦中美兩國發生沖突,一些國家就會面臨靠向哪一邊的問題,正如在冷戰時期所發生的那樣。就是說,在南海問 題上,“大國政治化”并不是東南亞國家的最大利益。
“南海之爭”只是中美關系的一個縮影
然而,早在很多年之前,一些東南亞國家就開始努力游說美國介入南海問題了,只是美國沒有下決心罷了。那么,為什么現在美國決定加入了呢?這是中美兩國近年來互動的產物。“南海之爭”僅僅只是中美關系的一個縮影。在其他很多方面的雙邊關系,都存在著類似情形的互動。
可以說,中國海洋地緣政治的核心是如何處理中美關系。美國卷入南海事務,中國當然很生氣。但是應當理解的是,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情緒沒有任何附加值,只有理性才能追求國家利益,把國家利益最大化。不管人們是否喜歡或者接受,中國在東南亞面臨嚴酷的現實,對此,中國不能有任何幻想,理性是唯一的選擇。現在既然美國要卷入,如何處理中美關系仍然是管理和控制南海問題的關鍵。很顯然,中國需要突破雙邊甚至多邊主義,而需要在整個國際權力局面中來處理問題。這里,中國的國際責任是關鍵。大國責任這篇文章做好了,中美關系就會穩固,越來越多國家就會接受中國,南海問題也就自然不會浮上臺面。
和陸地地緣政治不同,和美國關系處理好了,中國的海洋地緣政治環境就會穩定。那么,如何處理中美關系呢?應該認識到,多年來,主導中美關系變化的一直是美國,中國總是處于被動。中國需要形成一個處理對美關系以及國際關系的宏觀戰略,而宏觀戰略的形成要求對中美關系的本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中國如果不能從國際權力大格局中來認識中美關系的本質,而僅僅從中美雙邊關系來理解,就會不得要領。
(摘自《通往大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