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偉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127-01
研究式教學方法,是黨校教學中最受學員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較長時間以來,人們只是提倡它、應用它,卻沒有對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所以直到現在,對于研究式教學方法的概念、特點和功能都還沒有總結概括出來。為此,本文試圖就這幾個問題作些探討。
一、研究式教學的特點
1.研究式教學,促進教學和科研的有機結合
一般來說,黨校的每一位教師都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層次上進行著各種教學研究,而且學校還設有獨立的科研部門,但是長期以來并沒有很好地把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出現了教學科研“兩張皮”的現象。研究式教學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要求教師在研究式教學中的定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不能只是簡單地回答是什么的問題,而是要使自己的授課具有科研含量,進一步回答為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對學員關心和提出的問題有理性的分析研究,并在理論與學術研究層面上做出有一定深度和新意的解答和闡發,給學員以啟發,達到理論學習和能力培養兩方面的教學目的。這就要求教師的講課一定要有科研含量,一定要有科研成果作基礎和支撐。
2.研究式教學使教學內容與學員的實際需求有較大的一致性
黨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和培訓各級領導干部,這些干部學員一般都來自工作的第一線,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現實的認識和思考,他們帶著許多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來學習,有各自對事物關注的焦點和熱點、難點問題,并迫切希望通過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或者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拓寬視野。研究式教學正是通過教師把深入實踐,廣泛的調查研究的課題帶進課堂,在教學中通過和學員的討論、交流,對相關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或者達成共識,或者使學員受到某種啟迪。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就可以較大程度上滿足干部學員的學習需求。
3.研究式教學使宣傳與研究有機結合
黨校的教學內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但這種宣傳跟其他部門的宣傳不一樣,黨校的宣傳是在對其進行深入、準確、全面的研究的基礎上的宣傳,是更高層次、更為有效的宣傳。研究式教學就是要求教師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研究對象,在正確解讀、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研究成果,再把其研究成果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這樣就把宣傳和研究結合起來,增加了宣傳的系統性、深度和說服力。
二、推廣研究式教學的必要性
1.促進教學理念的轉變
研究式教學是非常適合黨校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也非常受學員歡迎?,F在,學員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學習的方式也很多,黨校教師如果不注意吸收新的教學理念,研究新的教學方法,仍沿襲陳舊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勢必影響教學效果和黨校的發展。推行此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師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積極研究和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
2.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和教學質量
一般而言,那些教學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其科研成績也相對比較突出,廣大學員也非常喜歡聽教師講自己長期精心、獨立研究的成果。而不喜歡聽對知識的簡單“販賣”。隨著信息網絡的普及,學員獲取知識的渠道會更多,教師必須有自己獨到的研究和見解,否則,再好的課堂表達也代替不了知識的陳舊。通過研究式教學運用,可以調動教師教學和科研兩方面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和教學質量。
3.增強黨校教學的實踐針對性
黨校的教學,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重在提升學員干部的思想水平,凈化其靈魂,解放其思想,堅定其信念,鼓舞其斗志,應成為其行動的指引,實踐的導向。研究式教學正是把教師從來源于實踐的熱點、難點問題,經過精心地研究,全面地考察,再拿到課堂上來,讓學員參與討論,這里面既有教師的研究成果,又吸收、綜合了學員的智慧,因此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強。學員既學到了系統的理論知識,有為其實踐提供了方法指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學員都是帶著來自實際工作的疑惑來,都希望教師能給他解決諸如如何收提留款、如何幫助農民致富、如何招商引資等等實際有非常具體的問題。發展和困惑并存,理論和實踐脫節,而通過研究式教學,像這樣的問題就能從思想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三、研究式教學的教學程式
研究式教學要求教師把教學的全過程和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看作是科研的對象,把研究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具體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搜集資料(資料研究)
搜集資料是為研究式教學所做的準備,教師圍繞所講的內容廣泛搜集資料,把握該專題的前沿理論,既有橫向的,也有縱向的,既有理論的,又有實踐的,既有國內的,又有國外的。然后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取舍、整理加工,提升出有教學意義的內容。
2.調查(調查研究)
圍繞初步確立的教研課題,進行全面、深入、系統地調查,到實踐中驗證觀點,到社會中尋找典型實例,把握時代脈搏,洞察實踐發展動向。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充實、再提煉。還要對教學對象進行調查分析,把握學員情況,包括學員關注的問題、學員的學習需求、職業結構和職業特點等,掌握班次、專業特點,初步做到心中有數,即所謂“知己知彼”。據此搭配授課側重點,做到“有的放矢”。
3.備課(授課內容及構成研究)
在搜集資料、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圍繞講題對授課過程進行設計、安排,包括講課的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時間安排、板書設計、課件運用、小組或個人發言可能占用的時間及內容、最后總結等,都要詳細考慮,精心安排。
4.授課(主要是對學員表現情況的即時研究)
這是教學的中心環節,所有的準備都是圍繞此環節展開,教學的效果如何也取決于此環節。在授課過程中,要本著“少講精講”,集中講解最精華的內容,以便留出時間給學員提問題,教師與學員一起進行研討。
5.學員討論交流(研究性學習)
這是研究式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學員通過自學、聽課、參與交流,基本上對所學課題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應鼓勵學員進行獨立思考,根據其工作性質和部門實際完成實踐課題作業。開設學員論壇,進行專題研討,實現學員之間的互動,促進學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