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明
摘 要: 《教育部 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本文從機構劃分、整體管理、新聞采寫管理、編務工作管理、社團文化培養五個方面論述,淺析高校學生媒體的管理體制建設。
關鍵詞:高校學生媒體 管理體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194-01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成為指導全國高校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文件。此后不久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共同下發《教育部 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4〕16號),文件對高校學生社團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的作用進行了闡述:“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p>
高校學生媒體社團兼具有學習型、愛好型、公益型等特點于一體,同時還具有傳播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該類學生社團除了校園新聞的采寫,出版物也從傳統的報紙、廣播向互聯網擴展,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作為一類有別于其他社團的團體,活動內容決定了學生媒體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合理地開展工作、有效地促進學生成長,是每個學生媒體社團都必須較好解決的問題。本文將結合作者自身的經驗,探討以文字出版物為主要業務的高校學生媒體的管理體制。
一、機構劃分
學生媒體作為一個非盈利性的組織,不可能像盈利性公司一樣制定繁瑣的規章制度、監督也比較松散。最高管理者也不應當只將眼光盯在提高工作效率,他應當充分相信較高的工作效率來自正確地對待團隊成員,才會使團隊成員充分地感受到和諧的工作環境。所以,高校學生媒體只能是作為非正規的、結構松散的、極富人情味的組織結構來出現。
現代社會正在向著多元化發展一步步邁進,在高校這樣一個被稱為“亞社會”的地方,學生媒體的領導者們能做到的,更多是大量借鑒社會中現有的組織管理模式,并結合自身“由學生組成,由學生管理,服務同學”的特點而產生獨有的形態模式,根據不同業務來劃分各個職能部門,并有效管理整個團體。
高校學生媒體應具備新聞部、編輯部、辦公室、外聯部、網絡部等。新聞部負責日常校園新聞的采寫,并向刊物和網絡平臺提供新聞稿件;編輯部負責刊物的編輯工作;辦公室負責學生媒體的內務管理,以及對刊物的發放工作;外聯部負責對刊物廣告的收集和校際間學生媒體的聯誼工作;網絡部負責將新聞和刊物在新媒體平臺加以推廣。
這樣的部門劃分,包括了起主要職能作用的新聞采寫、報刊編輯的2個部門和起相對輔助職能的對內、對外協調和新媒體發布的3個部門??偣?個部門合理搭配,分工明確。
二、整體管理
在社會與高校相結合的這樣一種特殊模式下,高校學生媒體中的成員關系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上司與下級的關系,其原因在于以下兩點:
1.在大多數的高校團體中,管理者和執行者同樣身為學生。
2.管理者對其管理力度的體現不再依賴于金錢之類的利益牽絆,而是在更大程度上通過管理者的管理魅力和同樣身為學生的“階級感情”體現出來。
管理體系上,主要分為三層:
1.領導層,由管理學生媒體社務工作的社長一名、管理學生媒體編務工作的總編一名,以及副社長、副總編各若干名組成。這部分人應該由加入學生媒體至少2年,且業務能力突出、在團體里有著良好口碑的成員擔任。
2.管理層,由各部門部長一名、副部長若干名組成。這部分人應該由加入學生媒體至少一年,且溝通能力強、能獨立策劃相關問題的成員擔任。
3.執行層,各部門干事。
在以上 “三層式”的模式中,由于人員流動過快,大部分高校學生媒體都是一年換屆一次,這樣的管理體制,創新理念多的優點和無法做長期計劃的缺點都十分明顯。
三、新聞采寫管理
一個學生媒體組織機構里面部門眾多,但與業務直接相關的即是新聞部(記者團)和編輯部,或者有些進行多元化發展的學生媒體還需要加上網絡部。
新聞部最主要的職能是根據自己的定位,采寫校園新聞。新聞部人員設置30人左右,日常工作是負責報道校園內同學們關心的大小事情,它以簡訊為主要形式,并適時加入提醒和評論性語句,短小精悍,每天5條左右,每條不超過100字在網絡平臺發布。向刊物提供的稿件,則以大稿件的形式,具體報道校園熱點事件。
由于日常報道和大稿件工作量的不一樣,對于這個每天都需要辛苦工作的部門來說,按照工作內容分組顯然不是最合理的。新聞部記者可按每周五個工作日五組、周末一組的方式分組。每天一組(周末兩天一組)采寫日常新聞,并將其中有必要的新聞采寫完整以大稿件的形式發布,并保證每周至少發兩篇大稿件。這對于一個5人的小組來講,降低了學生的辛苦,使他們有充分時間對每一條新聞的采訪策劃加以完善,大大保證了新聞的質量。
四、編務工作管理
學生媒體的刊物由編輯部完成,同新聞部類似,也實行小組分工模式。根據編輯們的特長,和刊物版面內容的需要,將部門成員分為至少四組。之外,還根據需要設立了美編組,保證每組至少一名美編,使刊物的“采”、“編”、“排”更加職能化、專業化。
編輯部實行責編負責制,統籌整個版面的工作,行使選題策劃、版面編輯的雙重職責,直接向當期的主編匯報工作。同時,考慮到報紙固定的出版周期,制定一張工作進度表,供版面責任編輯和各個編輯調整進度。
編輯部成員須為有新聞部經歷的成員,以便具備采訪能力,使寫出來的文章更有看頭,也使失去時效性的的新聞內容以評論的形式出現在刊物上。
五、注重社團文化培養
文化是一種管理理論,一種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形態,而媒體組織文化既是一種管理理論還是一種觀念形態。是一個媒體在長期的實踐中凝結、積淀形成的,具有鮮明個性的共同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
一個長盛不衰的學生團體,需要一種文化來支撐,創建好這個團體的文化,就能夠營造一個和諧的工作氛圍,能夠在無形中讓大家團結一心,有效促進工作的進行。對于工作量相對比較大的學生媒體來講,尤其需要根據自身特色,創建出拼搏、頑強、奉獻的社團文化。
對于新成立的高校學生媒體,必須盡快完善自己的內部文化,概括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識。
1.繼承與創新的統一。文化傳統和文化創新并舉,在實踐中的積淀的文化,要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又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帶上強烈的時代特色。
2.價值觀。價值觀在一定意義上指引著這個團體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式,規定著成員的行為方式和整個團體的文化形態。
3.行為方式。行為方式是文化的實踐部分,是它的有形構架。它包括組織體制,運行機制,制度規范體系,發展戰略等。
4.這個團體的文化屬于管理理論和管理形態,但它不等于直接的管理。它主要反映在團體管理的價值觀、原則、境界、精神等,和思想政治工作有著廣泛的聯系,但不等同思想政治工作:
5.學生媒體文化屬觀念形態:但它不是虛的,是虛實的有機結合。它是在學生媒體實踐中概括出來的理念系統,以一種精神形態體現在全體成員之中,是一種無形的文化。它的顯性文化表現在載體、設備、辦公室布局,社標(社徽)等的形象設計。
六、總結
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為各個高校學生工作部門主要工作內容之一的今天,學生社團建設已成為校園文化的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影響力的學生媒體社團更應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非凡作用。作者結合管理體制的五方面內容,初步探討了創建高校學生媒體所應具備的管理體制,希望能對新成立的高校學生媒體起到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鐵翠香,創新性新聞人才培養模式的設想.新聞傳播,2006,11:40-41.
[2]許秀靜,新聞記者的職業生命有多長.青年記者,2003,6:43.
[3]胡潔,隱性激勵與媒體管理績效優化.媒介經營管理,2004,7:28-29.
[4]陶景霞,淺論媒體企業文化建設.新聞界,2004,4:66-67.
[5]徐一化,媒體管理的策劃.新聞世界,2001,6:40-42.
[6]史蒂芬·P·羅賓斯著,黃衛偉等譯,管理學(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