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由于不適應,大一新生面臨著來源于學習、人際關系、宿舍環(huán)境等方面的諸多問題。本文以某高校一名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大一新生環(huán)境適應不良為案例,分析該大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并通過一系列措施幫她適應大學生活。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到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國家的繁榮,因此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高校工作者應對癥下藥,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新生 適應不良 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236-01
一、案例簡介
李某是某高校數(shù)學與計算科學系的一名大一新生,她出生在安徽蕭縣的一個鎮(zhèn)上,父親是銀行職員,母親在一家服裝廠上班,家中經(jīng)濟情況良好。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全家人自她出生就對她非常疼愛。在新生軍訓時,未發(fā)現(xiàn)她有異常。但新生開學一個月之后,班級團支部書記向我反映該同學最近出現(xiàn)的一些狀況:她常常茫然地望著地面,害怕,總是感覺身后幾個人跟蹤她,覺得同學們都不喜歡她,她很少與人交流,喜歡一個人獨處在宿舍,經(jīng)常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偶爾還會獨自流淚。作為李某的輔導員,我也感覺到她的異常變化,我每次去班里的時候,她的眼圈都紅紅的,人瘦的厲害,總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我讓班干部和宿舍同學了解情況,并試著與她接觸,但效果不明顯。她說害怕老師,在我三番四次的邀請下,才在一個室友的陪同下來到辦公室。在我們的交談中,她躲在室友的后面,只是點頭或者搖頭回答我的問題,在回答我問題的時候,甚至不敢直視我。
二、成因分析和措施
通過李某寢室同學的了解和與家長的溝通,發(fā)現(xiàn)李某的問題主要是由于進入大學后的不適應所造成,由此表現(xiàn)出來一系列抑郁、焦慮等癥狀及行為,原因如下:
第一,李某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家長和同學心目中的乖乖女,從小學到中學,家長從來沒有操心過她的學習,但是進入大學之后,由于數(shù)學專業(yè)課抽象、難懂,她經(jīng)常聽不明白,久而久之,她的自信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由此產(chǎn)生了巨大的失落感,這種失落感使她動搖了對自己原來的評價,由于強烈的自尊心,她開始自卑。這種自卑心理使她與別的同學交流拘謹,甚至不敢主動與別的同學交流,總是覺得自己被孤立,出現(xiàn)失眠、健忘,上課走神等表現(xiàn)。通過了解班級同學及其室友,她的一些苦惱——“班級同學不喜歡我、不愿意和我聊天”、 “他們看不起我”,其實更多的只是一些主觀上的感受。
第二,對于李某來說,進入大學之后,離開家人,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陌生的生活群體,她沒有了親人細致的照顧,處處感到不適應。她害怕其他同學看不起她,不敢向人傾訴自己的苦悶,只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因此產(chǎn)成了強烈的孤獨感。她渴望與人溝通交往,希望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渴望產(chǎn)生共鳴,找到精神支柱。由于她尚未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產(chǎn)生了孤獨的心理,甚至出現(xiàn)害怕、失眠、哭泣等癥狀。
古人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心理輔導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 針對李某,我覺得當務之急是緩解她的不良的情緒,幫助她適應環(huán)境,讓她放松自己,告訴她,大家都擁護她,喜歡她,都愿意與她交朋友;最終我應該協(xié)助李某學習人際交往技巧,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爭取家長的主動配合:首先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通過電話聯(lián)系、家長到校面談等多種方式,了解李某的家庭情況和表現(xiàn),與家長溝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共同商討解決辦法,以便對癥下藥。
2.本人的自我調節(jié):指導李某閱讀一些勵志的書刊,比如《阿甘正傳》、《不抱怨的世界》等,用勵志事跡和語言啟迪她自卑的心靈,告訴她,人生像心電圖,不可能一帆風順,要勇于向命運抗爭,要堅強,勇于面對不同的環(huán)境,從而啟發(fā)、誘導她走出錯誤的心理誤區(qū)。
3.春風化雨,堅持疏導教育:我利用周末與晚上的休息時間與該同學深入溝通,讓該生盡情地傾訴,引導該生用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人生,看待自己面臨的問題,幫助學生打開心扉,不畏懼與別人的交流,幫助她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我還和該生一起討論環(huán)境適應與個人發(fā)展的聯(lián)系,告訴學生環(huán)境適應的重要性,適者生存,適應環(huán)境是個人發(fā)展的前提,明確告訴該生,她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不能適應自己周邊的新環(huán)境;同時告訴她,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大膽接受新事物,接受生活的多彩,而不是畏首畏尾,不敢交流;最后,我和該生一起討論了如何做好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引導她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切合實際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通過溝通,我感覺到她對我的親近和學生信心的恢復。
除面談外,我還經(jīng)常與其發(fā)短信、QQ 聊天,并經(jīng)常鼓勵她敞開心扉,解開心結,持之以恒地朝著自己努力的目標奮斗。慢慢的,她開始不害怕我了,主動的和我聊天,我也隨時關注她與其他同學相處的動態(tài)和走向,及時幫助她調整心態(tài)。
4.為她提供融入集體的契入口:找李某同寢室同學和女班干做了一次長談,把李某的情況都告訴了她們,請她們主動和李某接近,讓李某感覺到有人喜歡她,讓李某發(fā)現(xiàn)周圍的同學并不象她想象的不喜歡自己,使她感到自己的魅力,慢慢建立起自信,從而排除她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同時班上的各種活動,邀請李某參與組織和籌備,幫她找回自信心。同時,為了幫助李某和班級同學的交流,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請班級同學主動和李某接觸,增強同學之間的交往,消除李某與班級同學的陌生感。
5.針對李同學的實際情況,幫她量身制作學習計劃,并安排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和她結對子,幫助其解決學習上的疑問。通過這種優(yōu)秀同學的學業(yè)輔導,李某的學習觀念變了,班級的學習風氣也濃厚了起來,同學之間也和諧了起來。
三、效果評估
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李某感受到了他人的關注和班集體的溫暖,開始慢慢的適應新的環(huán)境。現(xiàn)在的李某整個人都精神了,眼睛也不紅腫了,看上去陽光快樂了很多,她可以主動到辦公室和我聊天,主動給我打電話,同學評價說:“李某開朗多了,主動與同學的交往也多了,愿意主動參加班級活動,人看起來也精神了”。在班級的元旦晚會上,李某還為班級同學唱了一首《精忠報國》。
四、案例思考
大學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快速發(fā)展,此時學生的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大學生活開始后,大一新生要適應教學方式、生活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的變化,如果不適應,就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不及時解決,學生就會產(chǎn)生抑郁、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有的學生還會因此休學甚至退學。所以,高校工作者應重視大學新生入學后的心理輔導,幫助這些學生度過這段不適應期,成功地完成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步入社會,實現(xiàn)人生夢想的重要條件。
高校要通過一系列措施來營造有利于新生適應的育人情景。大學不是一個密閉的,它是學生步入社會的前期準備階段,剛步入大學的學生若能很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則他具備了適應社會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承擔一定的社會工作,認識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體驗個人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通過情景育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成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青少年對國家的影響是巨大的,高校工作者要把環(huán)境適應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建立健全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為民族的富強、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青春。
參考文獻
[1]韓海燕,大學新生適應不良的案例分析[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劉冬青,大學生心理問題個例分析[J].科技信息,2009,(15)
[3]朱靜慧,一例“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咨詢案例[J].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3)
[4]徐旻,大學生適應不良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青春歲月,2014(12)
[5]李萍,擺脫心靈桎梏 體驗多彩生活——大學新生環(huán)境適應不良問題的心理調節(jié)[J].《科教導刊旬刊》,2015(12)
[6]沈樹周,段素梅,楊仕勇,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問題與思想政治教育對策[J].科教導刊旬刊,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