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睿
摘 要: 在新一輪基礎英語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開展的今天,如何更好的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并使英語課堂教學取得實質性成效,是每一位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認真學習、正確的理解和貫徹課程改革的精神,做好教學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深入開展新課程改革的活動過程中,我對課改的認識由抽象、粗淺逐漸到具體、深入,認識到課改為我提供了新的舞臺,新的天地,變革了教師的教育思想,極大推動了我校的英語教學改革。
關鍵詞:英語課堂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254-01
提到新課程改革,就不能不提由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成為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它改變了傳統班級教學中教師壟斷課堂信息源,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教學為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其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給予了學生充分發揮自我能力的機會,“充分相信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學理念,使生本教育的優勢愈加明顯。
在生本教育魅力的感召下,我校也開始了學習生本,研究生本的熱潮,尤其是當了解到生本教育經過十年的實踐已趨于系統化,成熟化,對解決學校教育師資匱乏,區域發展不均衡導致英語教學難等問題非常有益,可以實現“快樂、素質、成績”全面豐收的美好理想時,我們更是躍躍欲試,大家通過書籍,網絡和觀摩課,座談,對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懂得了生本教育是注重“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是激昂學生生命的教育,是“一切為學生,充分相信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育;也對生本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每學期的生本研究課堂教學中,我校英語教師們認真實踐,努力按課改理念去進行教學。一改傳統的“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鴉雀無聲”課堂狀況,教師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平臺,課堂氣氛較之以前面目全新,學生的反映強烈,認為老師們的教學靈活了,生動了,有趣了,愿意積極參與師生互動。家長也反映學生進初中后一改小學對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對學習有了熱情,并主動的開展課外各種學習活動。
具體到我本人教授的英語學科,我想生本教育提倡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更是有用武之地的。中學英語課堂中,活動與參與是英語教育實現向素質教育的基本形式,成功的課堂教學是“活動”最充分,“參與”度最深的教學。在這一點上,生本教育的小組交流活動模式更是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由開放的靈活學習,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會感悟,在實際情境中感知語言,進而應用語言,使語言在潛移默化中融入生活。
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多以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實物的演示,音樂的形式,亦或是表演的形式來創設情境,例如,在講授Go for it 七年級下第二單元-where is the post office?這一課時,首先會布置“課前預習”,具體要求學生對這一課內容進行初步了解,事先熟悉怎樣問路,如何向他人指路等的句式,在進入課中交流(老師點撥)部分時,學生會扮演一個“new comer” 以詢問地點為引子,創設情境,在新課導入之后進行操練。最后,學生之間共同分享他們歸納,總結到的句子,在操練與鞏固之后,進而將這一成果展現出來,學生可以用小品的方式將所學語言知識連串,表演出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展現出來,例如做報告,新聞采訪等。學生課后拓展的一般教學方式,大力提倡小組合作,構建大閱讀觀,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正確評價課堂,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這里的活動,還可以是通過做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我校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學習興趣不大。因此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游戲中,能在調動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增強學生間的互動。如組內拼單詞游戲就適用于學習完新單詞后檢測學生的記憶:我向每組學生派發相同的字母卡片(組內每人幾張),當聽到老師或同學讀出單詞后,讓持有該單詞所含字母卡的同學迅速跑到講臺按順序站好,出示字母卡組成的單詞,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出者。又如訓練單詞發音階段,開展“埋炸彈”游戲,學生跟讀單詞時,不可以讀出老師事先“埋藏了炸彈”的單詞,讀出者就會相應的受到“懲罰”,在讀出正確的單詞之后才可以解除懲罰等,游戲令課堂變成了游樂場,實踐證明學生們都覺得樂此不疲。為了保證游戲的多樣性和新鮮感,其形式可以由老師提供也可由學生們推薦。
課改在多彩的活動中深入,還可以通過舉辦英語歌曲欣賞、英語故事會、英語劇表演等諸多令學生興趣盎然的趣味英語課,讓學生快樂學英語;精心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英語比賽,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斷品嘗成功等。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樂在其中,既充分表現了自己,又實際掌握了語言知識點,還鍛煉了組織、創造能力,正可謂“一舉數得”。最后,為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在活動評價環節,我設計一份小組活動成效表,每個小組分發一份,用于記錄每個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具體情況,這可由每個小組長以自由交流口語的方式來測評,也可由我自己在隨意的情境中考察出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也能“張口就來”,真實反映出了他們接受知識的情況。最后,還可以開展將本單元知識點繪制成圖片,歸納成網狀圖等活動,學生被這些豐富多樣的活動激勵,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被激起,學習積極性高漲。英語課堂教學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總之,英語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地教英語,要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和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充分考慮到學生在現有基礎、學習潛能、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現實,面向全體學生,把英語真正作為工具去教,想方設法讓學生把英語真正當成工具去用,在英語課程實施過程中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樣的英語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活潑,富于情趣,才能更吸引學生學習,才能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