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彪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327-02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黨校科研要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展開,為堅持和鞏固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出積極貢獻。當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工作目標,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黨校、行政院校作為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主陣地,要履職盡責,擔當重任,作為教育培訓基礎的科研工作必須緊跟形勢任務發展需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實。結合《條例》所明確的職能定位,我們黨校、行政院校的科研工作應從以下四個方面找準工作的著力點。
一、圍繞干部教育培訓提供強有力支撐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黨校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教育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當前,貫徹落實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在于提高領導干部能力和水平,強化領導干部的擔當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20字”好干部標準,為我們完善教學布局、改進科研工作,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都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們亟需根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現實要求,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補充完善教學布局,使其更加契合黨校、行政院校教育對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領導干部治理能力的新要求。因此,要通過我們的講授,使學員能夠聽到對黨的創新理論最深刻的闡釋,聽到對中央和自治區精神最精準的解讀,在解疑釋惑中夯實理論基礎、堅定理想信念。而要做到這些,就要求我們的教研人員必須直面現實,加強學術研究。黨校、行政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一點是,它的教學是建立在一定研究基礎上的,是研究式教學,如果你對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沒做研究,面對各級黨政干部如何引導他們?如何提高學員運用黨的創新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黨校、行政院校的教學要求科研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高水平的教學倒逼教師做科研。可以說,科研工作每向前推進一步,都能夠為教學提供鮮活的案例,直接充實和創新著教學內容,在夯實理論基礎、開拓視野、深入領會等方面潛移默化支撐著教學。因此,一定要在運用科研成果支撐教學工作方面多下些功夫,也就是說要把科研成果充分用運于黨校教學當中。
二、圍繞凝聚改革共識做好思想引領、確定政治路線
為政之要,關鍵在人。黨員干部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力量。黨員干部理想堅定、思想統一、認識到位,才能凝聚起深化改革的強大合力;否則就會形成思想桎梏,阻礙改革發展。當前,各種社會矛盾和深層次思想問題相互疊加,在思想道德領域集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現象,一些落后文化沉滓泛起,一些錯誤思潮興風作浪,有少數黨員干部由于缺乏政治定力而產生了困惑,甚至出現思想認識偏差和理想信念動搖。思想引領正確,利黨利國利民;思想引領錯誤,誤黨誤國誤民。我們當前講思想引領,就是要用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領和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黨校、行政院校處在意識形態工作第一線,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陣地。科學探索無禁區,黨校講壇有紀律。黨校、行政院校教研人員不僅自己要嚴守政治紀律,而且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當好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捍衛者”。對于黨員干部深層次的思想問題,種種不協調的噪音雜音,作為黨的理論工作者的黨校、行政院校教研人員要敢于擔當,不回避、不繞彎,既高度關注、認真研究,又敢于和善于對重大思想理論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回答。對模糊認識,要深刻辨析說理;對歪理邪說,要敢于批駁,及時發聲,解疑釋惑,積極引導。
三、圍繞黨的理論創新加強理論研究
黨校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行政學院是開展公共行政理論和政府管理創新研究的重要基地,加強理論研究、強化理論武裝、推進理論建設是我們的神圣職責。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重大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既與黨的十八大精神一以貫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脈相承,又對黨的十八大精神作了豐富拓展、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總部署、總動員,五中全會為我國“十三五”規劃制定了發展的藍圖。在內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內蒙古考察,科學指明了內蒙古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深刻闡述了事關自治區全局和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明確提出我區今后一個時期的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所有這些,都為黨校、行政院校加強理論武裝和理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契機。黨校、行政院校為黨的理論創新服務,就要帶頭做好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學習、闡釋、研究。對黨的創新理論,黨校、行政院校的教研人員要先學先懂,真信真用,切實做到“三個最早”:既做中央、自治區黨委重大理論和方針政策最早的學習者、宣傳者;做盟委行署重大決策部署最早的研究者、實踐者;做基層群眾典型經驗最早的總結者、推介者。
四、圍繞發揮思想庫作用提升決策咨詢水平
咨政是黨校、行政院校三大主業之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就黨校、行政院校而言,2008年頒布的《黨校工作條例》首次明確提出“發揮黨校在黨委和政府決策中的思想庫作用。” 2010年頒布的《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明確規定行政學院應當發揮政府決策咨詢的思想庫作用。之后,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多次強調要加強思想庫建設。何毅亭同志在任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后,特別重視發揮好黨校的決策咨詢職能。他強調“黨校聚集了大批思想理論人才,除了做好教學工作,還應該逐步地向黨委政府關注的重大問題聚焦,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多為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建議。”怎么發揮思想庫作用?現在改革發展正處在深水區、關鍵期,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必須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在破解現實難題上下功夫。我們要著力從制度建設入手,強化決策服務導向,不斷提升決策服務能力,爭取把各級黨校、行政院校辦成黨委政府想得到、信得過、用得著的思想庫。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1月23日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積極推進新型智庫建設。中央黨校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黨校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黨委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及時向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反映重要思想理論動態、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建議,加強智庫成果在決策中的轉化應用,創新黨校學員參與決策咨詢機制。建立全國黨校系統智庫建設協作機制,確立決策咨詢模式和智庫成員管理模式,提高決策咨詢服務水平。原中央黨校張伯里副校長有一個生動概括和提煉,即黨校理論工作者要學會用好“三支筆”,說好“三種話”:一是用好寫專業學術著述的筆,說好內行話、學理性的話、學術圈內人懂的話;二是用好寫理論宣傳文章的筆,說好直白話、深入淺出的話、老百姓聽得懂的話;三是用好寫調研咨詢報告的筆,說好實在話、務實管用的話、為決策服務的話。打造好“三支筆”,提升全區黨校、行政院校科研咨政整體水平,需要全體教研人員勵學敦行,錘煉自己。從黨校角度講,做好科研咨政要重點做好以下四件事:
1.充分調動教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
科研工作是黨校教育培訓的基礎性工程。如何調動教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這是搞好科研的首要問題,也是難點問題。分析影響科研工作積極性的原因,還是和科研工作本身的特點有關系,科研工作的特點,首先體現在一個“難”字上。搞科研難,出精品更難,跟教學相比,科研工作枯燥、艱辛,不容易出顯性成績和效益,導致一些教研人員更愿意上課,而不是搞科研。特別是骨干教師科研動力不足問題,目前已經很突出。有些教師,評上了職稱、聘上崗位,“過了河就棄船”,把科研扔到了一邊。不要說“三支筆”,一支筆也拿不起來。其次體現在一個“慢”字上。在黨校、行政院校的辦學格局中,科研不像教學那樣有緊迫性,科研的投入也不能立竿見影,所以很容易被淡化。我們知道,科研是教學的基礎,是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保證,沒有科研支撐的教學,很難有思想靈魂和思考的力量,只能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蒼白無力。我們面對的是有實際經驗的各級領導干部,能站穩黨校、行政院校講臺并受學員歡迎的教師,一定是研究型的,是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的。缺少了科研的黨校、行政院校,也就失去了競爭力,和社會上的培訓機構也就沒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因此,我們要主動適應教師上講臺、起步在科研的成長規律,把今天的科研視為明天的教學,從經費投入和制度安排各方面,加大激勵和考核約束的力度,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確實保障科研先行。
2.充分發揮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咨政作用
黨校既是黨的學校,又是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是研究黨情和市情的重要陣地。我們要充分發揮黨校教育培訓中心、理論研究中心、決策咨詢中心的作用,真正體現黨校科研為黨委政府重大戰略部署服務的特色。要融入社會,融入實踐,搞好調查研究,了解本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的經驗及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為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咨詢和智力支持。一是強化科研課題的效用意識,科研課題研究要體現時代性、針對性和現實性,突出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要在實踐中“有用”和“管用”,力求成為黨委政府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二是強化科研成果的精品意識,倡導以成果論英雄,以精品決高下的研究氛圍,把精力集中到出精品上來,實現科研成果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三是要堅持四個結合。要緊緊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區(市)、盟委重大決策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問題以及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作為科研攻關的重點,創新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堅持基礎性研究與對策性研究相結合,現實性研究與持續性跟蹤研究相結合,科研成果與研討式教學改革相結合,科研課題與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相結合。開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努力形成有深度、有分量、針對性強的研究成果。
3.抓好科研咨詢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人才隊伍狀況是決定科研咨詢水平的根本性因素。大力培養青年教師已成為繼往開來辦好黨校、行政院校的關鍵所在。為此,要在整體上推動全校(院)各部門通力協作,切實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各教研部門要把培養青年教師作為本部門一項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做出規劃,認真落實。要切實采取一些措施,為廣大教師提高素質、施展才干創造條件、提供舞臺。科研不僅出成果,還要出人才。要通過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活動,使青年教師得到嚴格、規范的學術訓練,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舞臺,使他們迅速成長,為黨校、行政院校的科研咨政事業儲備好人才。
4.加強區情區策研究,進一步提高科研咨政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區情區策研究中心”要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工作目標,緊緊圍繞我區“十三五”發展中面臨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以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為主線,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十個全覆蓋”工作目標,深入研究區情區策,努力探索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全局性、戰略性重大課題以及熱點、難點問題,加強對自治區未來發展研究和創新研究,力爭使全區黨校實現由初期的自發性研究、崗位練兵型研究轉變為能夠為自治區黨委及盟、旗(縣)、市區黨委政府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報告,能夠承擔自治區黨委、政府及盟、旗(縣)、市區黨委政府下達的課題研究任務,成為自治區黨委政府,盟委、行署,及旗縣市區的思想庫、智囊團和強有力的咨詢服務機構。同時,通過中心的研究工作,達到培養研究型教師,培養中青年研究骨干的目的,努力促進黨校、行政院校教學與科研良性互動。各盟市、旗縣市(區)也要進一步加強盟(旗)情、盟(旗)策研究中心的建設,根據各地區“十三五”規劃,進一步加強立足當地實際的應用性研究,切實提高科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新形勢下,黨校、行政院校的科研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自治區的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斷推進科研工作的改革和發展,打造“三支筆”,充分發揮科研咨政作用,努力開創全區黨校、行政院校系統科研工作新局面,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工作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