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龍
摘要 介紹淮北地區大豆栽培技術,包括選用良種、藥劑拌種、播種、田間管理、灌溉與施肥、病蟲害防治等,以期為大豆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夏大豆;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安徽淮北
中圖分類號 S565.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7-0036-01
Abstract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of soybean in Huaibei Area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selection of seeds,seed dressing,sowing,field manag-ement,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etc,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oybean.
Key words summer soybean;cultivation technologies;pest and disease control;Huaibei Anhui
大豆是蛋白質作物、油料作物、飼料作物,還是重要的食品工業原料,在國民經濟和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豆植株由根、莖、葉、花、莢及種子各部分器官組成。大豆植株的生長習性分為無限生長習性、有限生長習性和亞有限生長習性,北方地區無限生長習性類型多。大豆的一生分為6個生育時期:種子萌發和出苗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開花結莢期、鼓粒期和成熟期。
1 選用良種
良種是重要增產因素之一。種子要適應本地種植條件。淮北地區推廣的良種有中黃13、徐豆16、皖豆24等。
2 適時播種
用粒選機或人工去除秕粒、蟲食粒、破碎粒、雜籽或病斑籽,選用粒大飽滿的種子。要求發芽率大于95%,凈度大于98%,純度大于97%,還要測定粒重,用以計算播種量。蠐螬等地下害蟲危害嚴重時,播種前可用辛硫磷拌種,每100 kg種子用50%辛硫磷乳油200 mL,加8~10 kg水。為了促使產量逐漸增加,可將鉬酸銨40 g溶解在1.4~2.0 kg的水中,噴在100 kg種子上,拌勻后晾干待播。若藥劑和鉬酸銨都要拌入,順序應該是先鉬酸銨,待晾干后再拌藥。采用根瘤菌拌種,不能再拌殺蟲劑或殺菌劑。播種的時間一般在適宜播期范圍內越早越好,以6月上旬為最佳,不得超過6月的中旬。播種的方法包括條播、點播2種。本地多用耬或機器條播,為了減少用種量、實現增產,可采用人工或機器精量點播的方式。不同的土壤上,播種的深度也有所不同,對于墑情差、土壤質地疏松的地塊,播種深度適當加深,對于墑情較好、土壤質地黏重的地塊,播種深度宜淺,一般控制在5 cm左右。播種量要根據密度要求、種粒大小、發芽率高低及播種方法決定,對于粒徑較大、發芽率超過95%的種子,播種量為105~120 kg/hm2,對于粒徑中等、較小的種子,播種量分別為75~90、60~75 kg/hm2;對于在較晚的時間播種、發芽率低的種子,播種量要適當增加[1-2]。
3 田間管理
3.1 力爭苗全苗壯
對于在夏季播種的大豆,播種結束后如果降暴雨,則地表的土壤會板結,使子葉很難出土,若嚴重的話,還會造成缺苗、斷壟現象,應及時采取適宜的措施去除土壤的板結。大豆出苗后,應及時做好查苗補苗工作。大豆間苗一般在2片單葉時進行,要掌握“去弱留強,去雜留純,去病留壯”的原則。定苗一般是一次性進行,若勞動力充足,也可以多次進行,切記定苗在3葉前一定要完成[3]。
3.2 中耕松土和除草
為了保證土壤通氣性良好,避免雜草與大豆苗爭奪養分、陽光,要及時進行中耕松土工作,一般分3次進行,分別在齊苗期、定苗后(苗高10~12 cm)及定苗期中耕后的15 d左右進行。第1次要盡量早,以防發生草荒;第2次要確保不壓苗、不漏草;第3次要在大豆封壟前結束,中耕宜深,多上土,培土最高不能超過第1復葉節的高度。大豆生育后期除草,不宜中耕,可采取人工拔草或化學除草。
3.3 灌溉與施肥
大豆生長中對氮素的需求主要來源于根瘤菌的固定及根系中吸收。根瘤菌供給大豆的氮只能達到需氮總量的1/2~2/3。大豆幼苗出現第1片復葉時根瘤菌雖已形成,但固氮能力弱,如土壤中氮素供應不足,易出現缺氮癥狀。開花結莢期間對氮素的需求最大,要施種肥和初花期肥,以保證氮肥充足。大豆整個生長過程中對磷元素的需求都較大,特別是出苗到盛花期。太和縣土壤中一般鉀元素不缺,如果缺乏,可施入有機肥。此外,大豆生長中對鉬、硼、錳等微量元素也有一定的需求。基肥一般選擇有機肥,當季僅利用30%,大部分可供后茬作物利用。前茬肥力基礎好,大豆增產效果明顯。淮北地區土壤普遍磷肥不足,而大豆是需磷較多作物。增施磷肥,大豆增產明顯,大約1 kg磷肥增產1.0~1.5 kg大豆。施磷肥多采用播種前普施磷450~600 kg/hm2。氮肥施用要以土壤肥力而定。氮肥過多除造成浪費外,還會造成徒長而減產。大豆開花前或初花期追施氮肥,增產效果明顯。在肥力中等地塊追施尿素75 kg/hm2,可以增產20%左右。在大豆的花莢期,施入硼等微量元素,可取得較好的增產效果。
大豆一生中對水分的需求比較大,不同的時期,應結合該時期的特點,做好水分管理。結莢期缺水會造成幼莢大量脫落。此時土壤持水量不能低于60%~70%,有利于增花保莢提高產量。大豆鼓粒期即進入生殖生長的階段,要求有足夠的水分,以促進籽粒的形成及逐漸膨大,要適量地澆水,切記不可過多,以當植株出現貪青晚熟。成熟期不需要澆水。大豆開花初期施氮肥,增產效果明顯。視苗情施尿素75.0~112.5 kg/hm2。為防止大豆鼓粒期缺肥,可進行葉面噴肥,可噴施氮、磷、鉀及微肥等[4]。
4 病蟲害防治
太和縣本地大豆的主要病蟲害有紫斑病、根腐病、紋枯病等,蟲害有食心蟲、蚜蟲、豆天蛾、卷葉螟、豆稈黑潛蠅等。在防治措施上應貫徹防重于治的方針,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做到科學用藥,適時防治,采取農業防治、生物防治、藥劑防治等綜合措施。
5 適時收獲
當大豆莖稈呈棕黃色,有7%~10%的葉片尚未落盡時,是人工收獲適宜時期。當豆葉全部落盡,籽粒已歸圓時,是機械收獲適宜時期。如收獲時期偏晚,炸莢多,易造成損失。
6 參考文獻
[1] 劉強.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8):63.
[2] 王俊生,魏兆凱,黃文明.大豆栽培技術綜述[J].農機化研究,2008(8):250-252.
[3] 盛積貴.黃淮海平原大豆超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3):114-115.
[4] 蘇永.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2(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