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燕 郭紅 李進永
摘要 通過對引進的17個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種進行研究,田間調查每個品種在各生育期的主要農藝性狀及抗性等綜合性狀,結果表明:適宜本地區推廣的中熟中粳水稻品種可選擇隆粳968、鹽粳11040等綜合抗性較好、產量潛力較高的品種。
關鍵詞 水稻;品種;農藝性狀;抗性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7-0050-02
水稻是鹽城市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為了引進和篩選適應鹽城市生態條件種植的優質、高產、多抗水稻新品種,提高水稻綜合生產力和綜合效益,加快鹽城市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的更新步伐,選擇具有增產潛力大、品質優、抗病性強、農藝性狀突出等諸多優點的水稻新品種是農業工作的首要任務,為此在2015年進行了水稻新品種(系)適應性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鹽都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龍岡示范點內,前茬為小麥,土壤黏性,肥力中等偏上,地力均勻。
1.2 參試品種
參試水稻新品種為近幾年新審定的水稻新品種和進入生產試驗的新品系,均為中熟中粳稻,共17個,分別是鹽粳11040、連粳7號、華粳5號、津稻263、寧粳6號、武運粳21、隆粳968、泗稻785、蘇秀326、蘇秀10號、蘇秀9號、蘇秀8608、鹽豐2號、武運粳27、揚育粳3號、連粳10號、蘇秀867。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17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以武運粳21作對照(CK)。小區長為7.5 m,寬為9 m,每個品種展示試驗面積為66.7 m2,所有品種的生產條件相對一致,采用拋秧盤缽苗人工移栽方式,5月30日播種,6月25日移栽,人工拉繩定點栽插,行株距為25 cm×13 cm[1-3]。本田全生育期施純N為265.5~279.0 kg/hm2。基肥施45%復合肥300 kg/hm2、尿素150 kg/hm2;活棵肥施尿素112.5 kg/hm2,分蘗肥施尿素112.5 kg/hm2;穗肥在8月初施尿素105 kg/hm2。病蟲害防治按植保部門的病蟲情報與要求統一進行田間防治[4-6]。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的長短,因品種而異。一個品種的生育期在一定條件下相對穩定。了解決定品種生育期長短的內因在其改變播期或異地栽培后生育期的變化情況和機理,對栽培、引種和育種均有重要意義[1]。2015年由于受到低溫,且陰雨天持續時間較長等氣候的影響,水稻生育進程明顯變緩,與常年相比推遲7~10 d。從示范的17個品種來看,抽穗最早的品種是蘇秀8608,在8月28日就開始抽穗。其次是蘇秀867、武運粳21等,分別是9月2日,9月5日開始抽穗,抽穗相對較遲的品種是寧粳6號、蘇秀10號、武運粳27,抽穗時期是9月7日。從成熟期看,蘇秀8606、隆粳968相對成熟期較早,分別于10月25日、28日成熟。所有示范品種全生育期為147~156 d,成熟最早的品種是蘇秀8608,10月25日成熟,全生育期為147 d,連粳10號成熟期最遲,全生育期為156 d(表1)。
2.2 植株性狀和抗逆性
抗病性:由于2015年水稻破口期遭遇低溫寡照連陰雨天氣,使破口到抽穗期的時間延長了5 d,加大了稻瘟病和紋枯病的防治難度,2015年按植保部門的病蟲情報與要求統一進行了田間防治,但部分品種的稻瘟病還是發病較重。從參試的17個中熟中粳品種來看,絕大部分品種抗病性較好,但有些品種的稻瘟病發病較重,如華粳5號、津稻263,稻瘟病發病率分別為30.4%、15.6%。
抗倒性:倒伏較重的品種是寧粳6號,其倒伏率達到50%。其他品種相對抗倒性較好(表2)。
2.3 產量結構
從示范的中熟中粳品種來看,有效穗數在322.5萬~367.5萬穗/hm2之間,其中華粳5號有效穗最高,為367.5萬穗/hm2,蘇秀8606、鹽豐2號、泗稻785相對較低,分別為322.5萬、322.5萬、324.0萬穗/hm2。參試品種穗粒數相差也較大,武運粳21(CK)的穗粒數較高,為126.2粒,穗粒數較少的品種是華粳5號,為107.8粒,其余品種穗粒數在108.9~125.5粒之間;千粒重較高的品種是蘇秀8608,為29.1 g,千粒重較低的品種是蘇秀326,為24.7 g;理論產量較高的品種是隆粳968和武運粳21(CK),產量分別為11 080.5、10 919.85 kg/hm2,較少的品種是蘇秀10號和華粳5號,分別為9 861.6、9 822.0 kg/hm2;實際產量較高的品種是隆粳968和武運粳21(CK),產量分別為10 502.55、10 715.25 kg/hm2,產量較少的品種是華粳5號、蘇秀10號,產量分別為9 121.8、9 346.05 kg/hm2(表3)。
3 結論與討論
參試的17個水稻新品種均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生育進程與本地氣候基本相符,但不同品種(系)表現出各自的特性,在生產上應綜合考慮品種(系)特征特性、氣候條件、土壤地力、品種的穩產豐產性等因素,有選擇地推廣種植。綜上所述,適宜本地區推廣的中熟中粳水稻品種可選擇隆粳968、鹽粳11040等綜合抗性較好、產量潛力較高的品種。
4 參考文獻
[1] 楊文玨,屠乃美.作物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2] 吳克喬,胡東升.雜交水稻新品種(組合)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08(14):146-147.
[3] 劉順毅,張勇.雜交水稻新品種篩選初報[J].耕作與栽培,2009(4):48.
[4] 謝恒.雜交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廣西農業科學,2005(5):401-402.
[5] 蘇瑤,胡振大.高穩系數法分析水稻新品種高產穩產性[J].安徽農業科學,1996(2):119-121.
[6] 盧敏.農業推廣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