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艷 劉桂湘
摘要 刺梨苗木繁殖分為種子繁殖和營養繁殖,就種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方法進行論述,總結適合勉縣刺梨種子繁育時間為春季3月上旬、秋季9月中上旬;扦插繁殖春季在3月中上旬,秋季扦插時間在9月中下旬,扦插入土深度5~6 cm較為適合,相比較綠枝扦插操作簡單、成效快,長勢好。
關鍵詞 刺梨;苗木;繁育;陜西勉縣
中圖分類號 S66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7-0072-01
刺梨(Rosa roxbunghii)屬薔薇科(Rosaceae),又名木梨子、天賜梨,是滋補健身的營養珍果,生于海拔500~2 500 m的向陽山坡,為野生小灌木。果實肉質肥厚,成熟時具特殊清香,味美可口,富含維生素C,被稱為“維C之王”,果除鮮食外,還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酒、飲料、果脯等,深受大家的歡迎。陜西省是我國刺梨分布面積大,產量多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南的漢中、安康地區的淺山丘陵地區,僅漢中地區年產約165萬t,但由于品種個體良莠不齊,分布零星分散,品質無保障,一直以來野生刺梨利用率較低。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刺梨的營養價值和醫藥價值得到社會的關注,是一種成本低、易種易繁殖,保健作用佳的綠色無污染的優質原料,隨著市場需求增多,刺梨的開發利用前景變得更為廣闊。通過開展刺梨苗木繁育試驗,培育出一批優良品種,將陜南野生刺梨品種純化改良,并使人工栽植面積不斷擴大,為刺梨原料基地建設和陜西省刺梨產業所需提供大量的優質原料。
陜南是野生刺梨適宜地區,富含硒微量元素和維生素P,資源非常豐富。20世紀80年代初,陜南野生刺梨已開發出刺梨酒、刺梨汽水、刺梨糯米酒等系列產品,暢銷省內外,還開展了刺梨由野生變栽培的大面積試驗,具有一只技術力量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的隊伍。2015年8月,陜西的圣桑集團,投資興建年生產野刺梨果汁3 000 t生產線,實現年產50萬箱野刺梨果汁灌裝飲品生產線的投產運行,成為全國最大的野刺梨果汁罐裝飲品生產商,野生刺梨產量遠遠滿足不了生產的需要,開展刺梨繁殖栽培是市場的強烈需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勉縣位于漢中盆地西端、漢江上游,北靠秦嶺,南依巴山,南、西、北三面環山,中部低平向東開口,漢江自西向東橫穿全境。分為平壩、丘陵和山地三大地貌類型。特點是以漢江為界,向南、向北逐漸升高。境內最高海拔2 621 m,最低海拔513 m。南北長82.5 km,東西寬57.6 km。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性地帶,屬華中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2 ℃,極端最高氣溫37.9 ℃,極端最低氣溫 -8.4 ℃,≥10 ℃有效積溫4 415 ℃,年均日照數1 676.6 h,年均降水量841.3 mm,無霜期220 d。氣候溫暖濕潤,對植物生長十分有利,森林植被種類繁多,野生刺梨資源豐富,全縣18個鎮均有分布,分布最廣,產量大。繁殖地點為漢中市勉縣新街子鎮小寨村。
1.2 試驗材料
試驗用刺梨采用種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方式進行試驗。2014年10月、2015年3月進行種子繁殖,2013年10月、2015年3月進行扦插繁殖。
1.3 試驗方法
1.3.1 種子繁殖。
(1)整地。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水條件良好的砂壤土,采用畦狀整地方式,深翻后做畦,畦寬1 m,高20 cm,并對畦面耙平細整[1]。
(2)采種和播種。采集成熟、飽滿、優質刺梨果實,進行人工取種,并陰干儲存。經試驗測量,種子千粒重約25 g,發芽率為90%左右。其中一部分用于2014年秋季播種,剩余部分進行沙藏,準備2015年春季播種做對比試驗。采用畦面撒播,播種量為90 kg/hm2,用細沙覆蓋,覆蓋深度約2 mm,土面用稻草覆蓋保溫。秋季播種:10月雨水較多,土壤濕潤,最高氣溫26 ℃,最低10 ℃,較適合種子萌發。雜草在播種后7~10 d開始長出。2014年10月3日開始播種,11月3日開始出苗,至12月底出苗率達90%以上,測量平均苗高2.0~3.5 cm,生長健壯。12月底組織人員進行除草,除草后用稻草覆蓋,采取保暖防凍措施。春季播種:將沙藏好的種子進行播種,40 d后開始發芽。
1.3.2 扦插繁殖。
(1)整地。采用畦狀整地方式,深翻后做畦,畦寬1 m,高20 cm,并對畦面耙平細整,苗床在扦插前3 d一次性澆透水,扦插時覆以薄膜[2-3]。
(2)插條采集與處理。選擇一至二年生,生長健康旺盛、無病蟲害、芽苞飽滿的枝條,剪成10~15 cm的插條,下剪成馬耳形,每根插條保證2~3個芽苞,按50根/捆扎成捆,用生根劑NAA 600 mg/kg倍液稀釋,浸蘸約5 min,待藥液晾干后進行扦插[4-6]。
(3)扦插方法。按20 cm×15 cm株行距進行扦插,扦插方式為直插,插入土壤深度4~6 cm,保證外露芽苞2個,扦插后將插條上的綠葉剪掉,防止由于蒸騰作用,致使插條失水。
秋季扦插:扦插后利用噴霧的方法每天上午對插條進行噴水,以防止插條失水干枯,連續噴水7次,后因雨水較多,停止噴水。2014年10月14日扦插結束,11月5日開始逐漸展葉。截至12月底,成活率約65%。春季扦插:2015年3月進行扦插,4月20日開始發芽,此時氣溫上升很快,開始每天對插條進行噴水,防止插條和新發的芽孢被灼傷。
2 結果與分析
秋季播種:繁育效果較好,種子新鮮,發芽(出苗率)高(表1),但要加強圃地管理,防止土壤濕度大而導致種子霉變和根腐,加強除草,冬季要采取防凍措施。
春季播種:由于受到種子貯存的影響,導致種子失水生命力低下,從而影響發芽(出苗率)。因此,春季播種一定要做好種子保存和處理。春季雜草長勢較快,加強除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
綠枝扦插:由于勉縣10月以后氣溫變低,濕度大,多雨,冬季未采取防凍措施,使部分芽苞受凍從而影響發芽率。因此,綠枝扦插時間可提前到9月中下旬,確保插條不失水,可大大提高成活率,同時在冬天時要采取防凍保暖措施,保護新發幼芽不受凍害。
硬枝扦插:長勢較好。但隨著氣溫升高,出現苗木灼傷而干枯死亡現象。扦插時間為3月中旬,扦插后可以不用地膜覆蓋。如用地膜覆蓋,要隨著氣溫升高及時剝開地膜,防止地溫過高,土壤透氣性差,從而影響插條生根和根系生長。
影響種子繁殖出苗率的因素:圃地雜草較多影響苗木生長,致使部分苗木死亡;圃地濕度較大,部分苗木根部腐爛死亡。
影響扦插成活率的因素:秋季扦插在10月中旬進行相對較晚,地溫下降,不利于生根發芽;扦插的方法和扦插深度對成活率有一定影響;未采取防凍措施。春季扦插時間應在3月上旬較為適宜。
3 結論
種子繁殖發芽率較高,操作簡單,秋播最好,種子新鮮,發芽率高,成活率最高,達90%以上,冬季注意保暖。但由于播種不均導致出苗不均勻,受雜草影響,從而導致出圃率低。勉縣10月氣溫還是較高,但多雨,濕度大,11月開始氣溫下降,種子發芽后生長時間較短,加之雜草較多,從而使種苗生長較弱。因此,秋季種子繁殖可將時間提前到9月中上旬。春季播種繁殖最佳時間在3月上旬,春季溫差較大,雜草易長,加強管理是提高成活率和出圃率的關鍵。扦插繁殖雖然操作上相對復雜,但出圃率高,長勢好,特別是綠枝扦插,第2年5月就開花,長勢較好,易于在勉縣的繁殖栽培。秋季扦插時間可提前至9月中下旬,扦插深度5~6 cm較為適合,此時地溫合適,利用生根,冬季節要采取覆蓋薄膜,以提高成活率,硬枝扦插應提前至3月上旬。
4 參考文獻
[1] 胡明月,孫開理,李士會,等.刺梨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3):99.
[2] 黃懿.野生刺梨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09(1):102-103.
[3] 吳迎福,王亞蓉.無籽刺梨育苗與栽培[J].林業實用技術,2014(2):21-24.
[4] 肖麗.論刺梨的育苗試驗[J].農業與技術,2014(12):84.
[5] 楊海峰.刺梨的育苗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01(5):28-29.
[6] 朱紹玉.刺梨及其栽培要點[J].煙臺果樹,2008(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