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祥春
摘要 介紹了平原農區美麗鄉村建設中綠化造林存在的問題,并闡述了其總體要求、實施原則、建設標準、保障措施,以期為平原農區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平原農區;美麗鄉村建設;綠化造林;問題;原則;標準;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3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7-0178-02
美麗鄉村建設涵蓋了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鄉風文明、基層組織、長效管理等多個方面。綠化造林是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綠化造林規劃是否合理、標準是否到位、實施是否有成效,直接關系到美麗鄉村建設的效果。筆者就美麗鄉村建設中綠化造林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并對平原農區今后的發展提出了對策。
1 存在的問題
1.1 規劃缺乏系統性
造林綠化工作是一項多工程、多系統的綜合項目,應統籌規劃、科學設計、合理規劃,才能體現綠化效果。在實際的綠化造林工作中,還存在著很多規劃不合理的問題,缺乏有效、詳細、系統、長遠的實施方案。有的過于簡單,有的好高騖遠,有的配置不合理,缺乏層次,甚至出現領導說了算的現象,嚴重妨礙了綠化造林工作的開展。
1.2 苗木選擇盲目性
在樹木的選種問題上,還存在著諸多不合理的問題。有的一味追求大規格苗木、新特奇苗木栽植,成本高,樹木生長恢復慢;有的不注意立地條件、氣候特征,選用不適宜生長的樹種;有的舍近求遠,不選擇當地苗木,外地苗木適應性差,成活率低。有的大量選用植源性污染重的樹種,造成環境污染,危及人們身心健康。不少地方出現農村造林遍地女貞,集鎮綠化滿眼香樟,河堤、路邊不栽高大喬木的現象。
1.3 樹木栽植隨意性
栽植是造林綠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整地、樹穴規格、回土、踩實、澆水等要有嚴格程序。城鎮地段由于土壤透氣性差、土質貧瘠、地下水位等問題,開樹穴小,不換土,不施基肥;農村造林有的地段樹穴很小,只把樹根放進,根系不舒展,窩根。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到了樹木的成活率、樹木的長勢以及抵抗蟲害的能力。
1.4 后期管理不到位
在樹木種植好之后,有的缺乏管理責任,沒有明確專人管理,撫育措施跟不上。時常出現天旱之時不澆水、水災之后不排澇降漬、風后東倒西歪不扶正、樹木瘦弱不施肥、發生病蟲不防治等現象,對造林綠化工作產生了負面影響。
2 總體要求
美麗鄉村建設中綠化造林要以提升鎮村綠化水整體水平、改善鄉村居住環境為目標,集中開展鎮村綠化提升攻堅,構建“集鎮綠化為中心、道路(河堤)綠化為骨架、小景點綠化為亮點、周邊綠化為屏障”的鎮村綠化體系,達到改善與提升對外形象的目的[1-4]。
3 實施原則
3.1 以人為本、生態為重的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以改善生態環境為主,尊重農民意愿,征求農民建議,廣泛動員,宣傳教育,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義務植樹意識、綠化意識和環保意識,形成群眾積極參與,共建綠色家園的良好的氛圍。
3.2 規劃先行、持續發展的原則
從增強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出發,科學規劃設計,積極穩步推進,確保綠化美化和生態功能、景觀效果。
3.3 堅持標準、因地制宜的原則
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確定切實可行的綠化標準,同時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則。根據不同區域資源特點,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色,建設特色鮮明的鄉村綠化體系。
3.4 屬地實施、嚴格管護的原則
由所在鎮政府、村委會負責組織和實施,建立綠化長效機制,落實建設管護責任,切實解決只栽不管的現象。
4 建設標準
4.1 集鎮駐地綠化標準
一是建制鎮駐地綠化覆蓋率40%以上。二是主要街道兩側各栽植2行以上的喬木并適當搭配常綠灌木;次要街道兩側各栽植1行以上適宜的喬灌木;小街巷見縫插綠、能綠盡綠。新栽植苗木選用胸徑5 cm以上的高大鄉土喬木,做到主干挺直、分支均勻、樹形優美。三是建設1處以上1 000 m2以上的公共綠地,廣場綠化率30%以上。四是事業單位及農戶庭院栽植適宜的植物,綠化率達35%以上[5-7]。
4.2 美麗鄉村綠化標準
一是行政區域內整體林木覆蓋率25%以上。二是河堤、溝渠兩側等適宜綠化地段全部植樹綠化,達到100%。三是建設1處以上500 m2以上的公共綠地,廣場綠化率30%以上。四是村莊綠化覆蓋率35%以上。五是農田林網控制率90%以上。六是行政區域內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道路、主要河渠兩側栽植3~5行的鄉土喬木樹種,配有適宜的花、灌、草,沿線打造寬度適宜的綠色通道,其中高速公路、國省道單側綠化帶寬度不低于20 m,縣、鄉道路單側綠化寬度不低于10 m。七是所有入村道路兩側栽植1~2行鄉土喬木樹種并適當配置常綠灌木和花草。村內主街道栽植1行以上鄉土喬木樹種并適當配置常綠花灌木;小街小巷因地制宜喬灌花結合,應綠盡綠、見縫插綠。新栽植苗木選用米徑3 cm以上的高大鄉土喬木,做到規格適中、主干挺直、分枝均勻、樹形優美。
5 保障措施
5.1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要成立美麗鄉村綠化工作推進組,縣、鎮政府和村具體負責規劃設計、與組織實施。林業、住建、交通等部門成立業務指導隊伍和工作督導組,落實服務,給予指導,推進實施。
5.2 加強宣傳,廣泛動員
利用多種媒體方式,全方位地宣傳綠化的綜合效益。同時大力宣傳鎮村綠化的典型示范,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結合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開展,調動群眾造林綠化積極性。要將造林綠化與促進農民增收相結合,鼓勵積極發展觀光林業、家庭林場、休閑采摘等富民產業,實現生態富民共贏。
5.3 完善機制,嚴格管護
要制定林木管養工作的有效舉措,建立鎮村綠化專兼職管護隊伍,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嚴格執法管理,對于亂砍濫伐林木等違法行為給予嚴厲處罰,全面保護綠化成果。
5.4 多方籌資,加大投入
各級財政部門要將鎮村綠化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切實發揮激勵引導作用。要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吸收社會各方面資金,并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
5.5 強化督導,嚴格考核
各級政府要將鎮村綠化納入美麗鄉村建設、駐村幫扶工作總體布局和督導考核體系,實行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定期開展階段性驗收和考核,對任務完成較好的鎮村及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予以表彰,對完不成任務的,全縣通報并督促限期整改。
6 參考文獻
[1] 劉益平,王軍輝,李道新,等.三峽地區高山鄉土造林樹種選擇研究[J].湖北林業科技,2012(6):14-17.
[2] 于成景,劉大凱.園林綠化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南方農業(園林花卉版),2010(1):60-61.
[3] 李志濤.淺談綠化造林對環境保護的推進作用[J].科學中國人,2015(14):165.
[4] 盧彰顯,鄧文生.廣東連山縣林地保護利用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09(1):18-20.
[5] 王繼梅,王景蘭,韓松梅,等.小城鎮生態綠地建設調查[J].山東林業科技,2005(3):77.
[6] 劉世好,黃有文.廣東韶關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探討[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05(4):12-15.
[7] 陳日紅,余峰.淺談林地資源保護管理與生態林業建設[J].浙江林業科技,2001(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