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建舫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科學學科的計算題教學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在平時的常規教學工作中,科學教師都很花大力氣去落實計算題教學在一次科學月考中的學生的計算題答題情況糟糕至極,令我大吃一驚靜下心來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我深知,只有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中發現學生的答題誤區和解題的難點,了解學生的答題習慣,才能在教學中較好地把握教學的落腳點,挖掘學生解題的注意點,才能在計算題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轉化為學生答題的準確性和正確率基于上述原因,我對這次月考中的一道常規計算題學生的答題數據進行了整理并進行了歸因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教學策略,進行了實踐性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試題呈現及考點分析
考題呈現圖1是某種胃藥的部分標識胃藥中所含物質能中和胃液里過多的胃酸(主要是鹽酸)某患者按標識上的服用方法服藥,服藥三天后病情好轉(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1)請計算患者在三天內所服的此胃藥中:所含氫氧化鎂Mg(OH)2的質量為克
(2)三天內所服的此胃藥理論上可中和胃酸中的HCl質量是多少?(保留1位小數)
考點分析本題是一道簡單的計算題,涉及酸堿中和反應、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從學生解題能力上要求學生具備起碼的讀題審題能力、計算能力,兩個小題有關聯性,第一題做錯,就會導致第二小題的結果錯誤
答案(1)三日內所服胃藥中含有的氫氧化鎂的質量為
(2)解:設三天內所服的此胃藥理論上可中和胃酸中的HCl質量是x,則
答:三天內所服的此胃藥理論上可中和胃酸中的HCl質量約為57克
二、測試結果及錯誤歸因
1測試結果整理
在第一次月考中,對兩個班83個同學的試卷就本題的答題情況做了整理,結果如表1
2錯因分析
對錯誤的47份試卷的錯誤進行歸類整理,并作出了歸因分析,結果整理如下:
(1)第一小題的錯因分析(見表2)
(2)第二小題的錯因分析(表3)
三、教學反思及教學策略
1教學反思
(1)努力地教了并沒有完全教會——事倍功半
努力地板書示范,一遍一遍的講解,結果并沒有預料的好,最常規最簡單的計算題居然還有566%的同學不能完全做對,96%的同學不是空白就是亂編答案如果靠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教,沒有學生努力地學,老師講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教學效果的高低并不僅僅取決于老師的講解,還要由學生的領悟和行動決定,要看學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如果學生沒有掌握,老師講得再多也是無用,甚至一道題講了很多次,學生還是有不會做的
(2)巧妙地做了并沒有完全做對——弄巧成拙
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認真地傾聽,而且能夠完全聽懂,學生似乎是完全明白了,但是學生聽懂了并不等于學生完全會做了現在的學生好像很聰明,你一講他就懂,其實僅僅是一知半解,他們一旦懂了,就大功告成了,形成了眼高手低的習慣,計算不肯用草稿紙,想辦法用簡便算法,口算就得出答案,結果弄巧成拙,很容易算錯就連簡單相加的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都能算錯的同學就有6個所以,計算錯誤的同學有15個就不足為怪了
(3)詳細地看了并沒有完全看明——斷章取義
第一小題有12個同學計算錯誤,完全是因為審題不嚴所致,盡管從頭至尾看了一遍,沒有關注到“每日三次”、“每次兩片”、“服藥三天”、“三天內所服”等字樣,很想當然的加上了自己的主觀想法膩造出了一個數字,進行計算,結果可想而知這種斷章取義式的審題,再怎么會做,再簡單的題目也不會做對啊
2教學策略
(1)改變教法——達到事半功倍
教師的教如何才能轉化為學生的會,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其實教師教了,學生不一定會改變計算題的教學流程,盡可能地讓大多數的孩子學會
①改變計算題的教學流程
以往計算題的教學流程如圖1,教師出示例題→講解例題規范解題格式→學生練習→教師根據個別學生的情況進行矯正講解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錯誤點暴露得不多,都是教師做出的評判,學生的印象不夠深刻
改變后的教學流程如圖2,教師出示題目→學生審題→說題→解題→展示→說題→訂正→點撥小結→練習→展示→說題→訂正,在整個環節中教師巡回觀察答疑解惑,挑選典型性錯誤的學生進行展示、大家說題辯論,學生在甄別真偽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認知,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審題解題能力說題環節同學們大膽地陳述自己對題目的認識,其余同學對和自己不同的觀點進行辯論陳述,能夠更加充分暴露大多數同學的錯誤認識,形成對題目的正確認識,加深對題目的理解在展示自己解題過程的時候也進行說題,說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暴露了不同同學的不同錯誤,在辯論中更容易看清自己所犯的解題錯誤,形成正確的解題方法
②分層對癥下藥查漏補缺
根據考試情況,有的同學化學式書寫錯誤,有的同學不同物質間的反應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對于以上同學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化學式書寫錯誤的同學將初中科學中常見的物質的化學式進行整理,然后默寫,直到完全默出為止化學方程式錯誤的同學,將課本中出現的涉及硫酸、鹽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氯化鈉、碳酸鈉、碳酸鈣、還原性物質的化學方程式歸類整理,一一落實,記憶默寫直到熟練為止還有一部分同學進行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不清楚的,進行個別輔導,直到簡單題目會做為止
③確定幫扶對象結對幫學
在班級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可接受能力的差異,反應快慢的不同,學習的效率就有明顯差異發動學有余力的同學奉獻愛心,建立幫扶助教互助組每個班級將自愿幫助別人的學有余力的同學分成四個小組,每組4人,分擔2~3人的困難對象的幫扶,從學習方法、督促記憶、講解輔導等方面給予困難同學的幫扶學習參與幫教的同學,不僅幫助了困難同學提高了學習效果,而且自己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效果良好
(2)改變做法——做到計算精準
老師講的時候,孩子們懂了,好像他們已經學會了其實孩子們學會了,做的題目不一定對怎么才能避免計算上的失誤,確保做題正確呢?
①利用草稿規范解題格式
在做題目的時候統一要求使用草稿紙,每一個題目有對應的草稿,計算題的算式必須列到草稿紙上,在草稿紙上計算結果,確保檢查的時候能找到對應的草稿,減少檢查過程中因重新計算導致時間上的浪費,提高解題效率和解題的正確率同時計算題的解題格式必須規范,做到整整齊齊,不能因為書寫上的不規范導致計算錯誤
②同桌監督避免亂寫亂畫
有的同學比較懶散,沒有條理性的學習習慣,計算的時候,這里寫寫那里畫畫,沒有專門的草稿本,等到后來檢查的時候找不到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也不利于計算的準確性為了避免這種不良現狀的延續,同桌之間進行監督提醒,起到一定的約束力,進而改變不用草稿本的習慣
(3)改變看法——看到條理清晰
孩子們做題時審題是至關重要的,審題不清再怎么會做,也枉然很多同學做不對題目,不是知識點沒掌握,而是審題不清孩子們做題時仔細看了,其實并不一定看對了,看清了
①劃線圈圈關注重點字眼
有的同學審題時比較馬虎,沒有關注到一些關鍵的重要字眼,甚至有些想當然加上了自己的主觀想象,把自己曾經做過的類似題目參雜在其中,以為這是同一個題,痛痛快快開開心心輕輕松松地做錯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要求孩子們在做題時,搜尋題目中關鍵性的詞語,在它下面劃線或者圈圈,將題目理出清晰的條理甚至借助畫流程圖、電路圖等圖示的方式幫助理解題意理清題意是做對題目的第一步
②看題說題明確題目要求
為了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在講解題目時,引進了說題的環節讓孩子們看完題目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題目的意思,將自己對題目的錯誤理解呈現出來,在爭辯的過程中錯誤的原因清晰了,就會形成對題目正確的認識
四、教學效果及實踐結論
經過一個月的教學實踐,在第二章單元測試中,計算題的正確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兩個班83個同學中簡單的常規計算題做對的達到了64人,正確率達到了771%實踐表明改變教學流程,讓孩子們呈現錯誤,辯論矯正,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能夠加強基礎知識的掌握;建立幫扶助教互助組進行幫扶助學有利于孩子們的共同提高;利用草稿本進行規范計算,能夠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劃線圈圈說題能夠較厘清題目的條理,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挖掘題目的關鍵要素,有利于提高孩子們的審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