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玲
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也體現在廣播電視隊伍建設中。當前,新媒體以其信息量大、選擇性強、表現形式多等特點,削弱了傳統媒體輿論控制力和市場占有率,廣播電視面臨著前所未有生存與發展壓力。如何應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新聞隊伍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傳統媒體影響力日漸式微,收視率的下降、廣告收入的減少直接沖擊著廣播電視的穩定。面對這種狀態,很多新聞從業者表現士氣不高、信心不足、辦法不多、勁頭不大等消極態度。當今社會媒體的競爭,說起來是媒體產品所包含的思想和信息競爭,其實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隊伍建設正是人才培養的最佳渠道。思想政治工作是隊伍建設的基石。本文通過分析新聞隊伍思想政治工作與新聞隊伍建設的關系,總結出了工作的幾個側重點,希望可以提高新聞采編人員隊伍建設水平。
一、思想政治工作與隊伍建設的關系
1.保證隊伍建設的政治性
政治家辦報是對新聞事業的基本要求,作為黨的喉舌,我國新聞媒體必須高舉旗幟,把握方向,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自覺地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強調政治立場、突出輿論引導。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突出政治性,解決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行為等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新聞宣傳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堅持黨的方針、政策、路線,順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為四個全面提供有力思想輿論支持,為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鼓與呼,凝聚改革和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2.強化新聞隊伍作風建設
作風代表形象,作風就是力量,媒體的較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風的較量。好的作風可以提高媒體的競爭力和公信力,是我們干事創業的重要保證。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新聞工作者用先進的思想武裝頭腦,堅定理想信念,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政治信仰來樹立、作為崇高理想來追求、作為思想武器來掌握,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毫不動搖、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守新聞職業道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加強品德修養,提高綜合素質,抵制不良風氣,接受社會監督。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
3.有利于隊伍團結穩定
新聞行業時效性強,工作節奏快,都對每個新聞工作者形成了巨大的壓力。艱難繁重的任務下,職工就會有這樣那樣的訴求,但不是所有的訴求都由條件解決。這樣職工心理就有情結、為穩定和諧埋下了隱患。團結穩定,靠簡單的規章制度不行。需設身處地,動之以情,竭盡全力地為職工辦實事,使職工得到“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把維護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讓發展成果惠及每一名職工。曉之以理,由于經濟、物質條件有限,能解決的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待條件成熟再解決,使職工正確處理單位和個人的關系,以真摯的感情增進相互理解。可以說,沒有強力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思想的情結就難以解開。只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準確了解新聞工作者實際情況,積極引導,解開心結,化解矛盾,才能穩定隊伍,才能為廣播電視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
二、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
工作方式上,沒有突出新聞工作者的主體地位,自言自語、自說自話、自娛自樂。思想政治工作仍停留在“我講你聽”的被動式說教上,不注重雙向溝通、信息反饋。同時,工作上只講奉獻與犧牲,待遇上卻不為職工解決實際問題。只講道理不辦實事,沒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新聞記者的心坎上。
工作隊伍上,僅靠黨辦和政工人員做工作,孤掌難鳴,獨力難撐。沒有發揮其他職能部門的作用,未形成聯合機制,難以形成合力,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工作內容上,一是沒有注重黨性教育。立場上喉舌意識淡薄。導致廣播電視節目娛樂化嚴重,教育性不強。為博得觀眾眼球不惜情色渲染、過度娛樂、惡性炒作。二是缺乏對職工心理素質的關注。
三、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
1.健全工作機制
加強黨委對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和領導。形成黨委牽頭,部門負責,新聞工作者參與的工作格局。首先,黨委領導重視。領導干部既是思想政治工作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同時又是活動的主要對象。這種雙重身份,決定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標準應該更高,要求應該更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領導干部思想言行必須合乎規范,以身作則,關心關愛下屬,處理事情公開、公平、公正,這樣職工才會尊重你并認可你的管理思想,從而帶動整個單位的風清氣正。其次,中層干部一崗雙責,做好部門日常工作的同時,擔負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俯下身子,與部門職工保持緊密聯系,關注思想信息的苗頭,及時分析,正確引導,防止錯誤思想蔓延泛濫,將潛在的思想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最后,要增強部門的學習風氣。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擔負起新聞工作者的教育和學習工作,一是定期的組織教育活動,結合黨的主題實踐活動組織部門學習沈浩,學習三嚴三實,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勁風常吹,保持思想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幫助新聞工作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事業觀,教育引導新聞工作者堅定政治立場,明辨大是大非,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作愛國敬業的示范者、誠信友善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二是不斷追求學習方式的創新,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讀書看報念文章的工作手段上,要通過研討交流會、演講比賽、基層走訪、文體活動、典型示范等方式方法。使學習教育方式生動活潑寓教于樂,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腦入心,達到良好的效果。同時,采取問題導向,將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作為主題內容而展開,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本著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缺什么就補什么的原則,因材施教,按需施訓。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脫離于新聞工作的實際。
2.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全體新聞工作者
現在的新聞隊伍,年輕人占了很大比例,受網絡文化影響,他們的思想多元、多變,對主流意識形態認可度不高。因此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的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共同構成一個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新聞工作者的頭腦,引導新聞工作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定理想信念,明確奮斗目標。貫徹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凝聚事業發展的信心和動力。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提到新聞工作者思想道德水平。
3.實際工作中體現以人為本
將人視為新聞單位最重要的資源,由過去簡單的把“人”視作“經濟人”到賦予“人”更為復雜的“社會人”的定義。關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因素作用,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激發企業新聞工作者的創造能力,促使企業新聞工作者完成任務。既迎合了單位的管理需求,又激發了新聞工作者的潛力,還能夠促進廣播電視事業又好又快的向前發展。
一是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為核心,做到尊重職工,相信職工,想之所想,切實的關心他們的需要。不僅解決職工的思想問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解決其實際問題。將單位取得的各種成果普及到每一位新聞工作者身上,為他們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讓新聞工作者能夠深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歸屬感。
二是要是站在受眾角度思考問題。以人為本不僅要以單位職工為本,還要以廣大受眾為本。竭力為聽眾和觀眾提供更為優質的廣播電視節目,將節目的服務性、教育性、娛樂性相統一,最大限度創造社會效益。
三是要關注企業新聞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現代社會中,新聞工作者屬高壓職業。一方面承受著媒體的壓力:工作強度大,風險系數高。做好新聞報道工作,自己必須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問題解決者、人際關系協調者、心理咨詢者。多角色的要求往往使新聞記者力不從心。另一方面要承受個人的壓力:記者要無條件地將個人情感置于公共利益之下,但人的承受能力總有極限。個人期望值過高,自身知識的局限以及人格不健全,多元化的壓力對新聞工作者造成心理消耗。當新聞記者心情抑郁、壓力重重時,我們能期望他以什么樣的心情和視角去關注這個社會?因此,需要針對新聞工作者不同的心理壓力,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通過健全人格,優化管理,關心體貼,情緒釋放等手段,幫助新聞工作者擺脫負面情緒,緩解內心壓力,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