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咱們普通人的平常事,人們的關注點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使得我們民生新聞的報道形式和內容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而這種變化隨著技術和老百姓獲得信息量的提升已經超出了我們固有的新聞理念和新聞元素,為此我把這種變化和發展稱為民生新聞的“e時代”。
一、認清民生新聞的發展困境
2002年開播的《南京零距離》拉開了民生新聞風生水起的序幕。直到現在《南京零距離》的元素依然是許多民生新聞欄目中的重要特征。比如:社會新聞、生活資訊、投訴熱線。實際上綜合2002年以前的社會新聞和2002年以后的民生新聞來看,“社會新聞”向“民生新聞”轉變最大的特點,一是增加了熱線幫忙,二是改變了社會新聞的播放方式,重視了社會新聞故事性的挖掘。使得民生新聞在成為了收視的明星、新聞改革的亮點,貼近化的表率。
但是經過十年的發展后,我們發現,隨著網絡論壇、微博、微信等電子信息社區交流平臺的出現,民生新聞這些吸引受眾的元素正在失去,而熱線新聞的低俗化、雞毛蒜皮化、無關痛癢化、啰嗦拖沓化,已經成為了民生新聞發展的雞肋。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以及觀眾品味的提升。民生新聞的再定位已經刻不容緩。
二、如何實現大互聯網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蝶變
我們已經從傳統的網絡時代進入到了一個大互聯網時代,它的代表就是移動網絡的普及。“風來了,有人在造墻,有人在造風車”, 面對新趨勢、新變革,改變是一條必須要走的道路。但任何事物,要實現質的提升,就必須要有自身量的積累,和外力的作用。
目前來看,民生新聞經過十多年的磨礪,無論是新聞所涉及的廣度還是深度各方面都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這是民生新聞自身量的積累。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人群對觀看電視熱情快速退潮,已經阻礙了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這是電視民生新聞必須實現質變的外部因素。
那么,我們現在如何在大互聯網時代抓住時機實現強勢轉型,再創新輝煌呢?我覺得我們應該做好三項工作,以期實現電視民生新聞甚至是電視產業質的飛躍。
1.因勢而謀,做好“e”時代新聞
(1)我們還握有的上方寶劍。我們還握有的上方寶劍之一是我們的采訪權。我們知道,不隸屬于傳統媒體的新媒體從事新聞工作的人員是沒有采訪權的,只有轉載的權力,我們要用好我們的采訪權使其發揮最大效力,那就是在采訪中要深挖,細究做到采訪要全面準確。
上方寶劍之二是我們播出的牌照資源。到目前為止在關于地區節目播出中地方廣播電視臺還是有專一性和排他性的,但隨著媒體產業的發展和新聞管理的科學深入,這一優勢是不會長久存在下去的。所以目前我們要利用好這一優勢,做強品牌節目,因為在大互聯網的時代里,最后的競爭是品牌的競爭。同時利用這一優勢要著力打造自主版權節目,加強與新媒體的合縱連橫,爭取在這種合縱連橫上獲得更多地籌碼,占據更主動的位置。
上方寶劍之三是我們的人脈優勢。為什么說人脈優勢呢?這里面有兩個概念,一是我們大多數廣播電視臺是行政事業單位,相比一些網站類的新媒體可以爭取更多的政策資源。二是我們有一定的新聞人才資源,這是基于廣電數十年的積累基礎上的,在新媒體對于新聞采寫、把關等方面還沒有成熟的情況下,這是我們相對寶貴的財富,如何利用好這一財富不僅取決于用人理念的更新,同時也取決于平臺的打造和建設。三是我們有一批關注廣電,熱愛廣電的老觀眾,這些觀眾是我們的財富,值得珍惜和維護。
(2)做好“E”時代民生新聞的關鍵要素。內容和渠道是今后傳播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們可以預見,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的渠道將不會僅僅限于身邊,限于地方,如果在網上,一個地方的新聞,可以在千里之外看到。而對互聯時代電視節目吸引觀眾,我覺得必須要實現五化,怎么一個“五化”呢?就是選題視野全球化、節目(版塊)設置專業化、新聞報道簡短化、貼近個體功能化、熱點焦點鏈接化,這“五化”是我對今后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的初步概括。
一選題視野全球化:網絡時代的特點就是視野的廣博,區域的淡漠,社會形態的扁平。因此選題要在立足當地的基礎上,放眼全球,只要吸引眼球,引發圍觀的,都可以為民生新聞所用。選題突破地域的限制是一個大互聯網時代的趨勢,你不走別人會走。在這種創新過程中“跌倒了不代表你已經走錯路了,而可能路是對的,只不過我們走路的方式不對”,所以我們必須盡快嘗試選題視野全球化。
二節目(版塊)設置專業化:隨著大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節目走向細分化、專業化是一個必然,我們看一下央視的頻道設置,就充分體現了專業化。專業化是一個欄目走向成熟的標志,所以在民生新聞節目中不同的版塊設置也需要相對專業化的設置,以迎取不同觀看群體的需求。
三新聞報道簡短化:快節奏、高度整合和碎片化信息發布是互聯網時代的傳播特性,我們只有迎合了這一傳播特性,民生新聞欄目才能有所發展。信息講述盡可能明了簡單,讓觀眾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多的信息是當前民生新聞欄目發展所要做到的。
四貼近個體功能化:滿足個性需求是網絡有勝于傳統媒體的重要方面,所以當前民生新聞的改革必須走個性化,功能化的發展道路,我們可能有這樣的體會,一家人坐著看電視的話,每一個想要看的節目是不同的,許多時候遙控器是相互爭搶的對象。因而,在一個欄目的設計中,版塊的個性化是吸引觀眾的基礎。當前,趨利性,是社會的主要特性,俗話說“無利不起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所以民生節目的功能化是不可或缺的吸引觀眾的要素之一,而個性和相對于個性功能的組合是當前民生新聞改革的方向。
五熱點焦點鏈接化:每一個時期都有大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而延伸擴展近期發生的熱點內容,深度剖析和鏈接有利于進一步吸引觀眾的注意,便觀眾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這有一點像許多視頻網站里面,許多相同話題或者是相類似事件的集成頁面一樣。深度了解是人們對正在發生的熱點問題的探究和期待。
2.順勢而為 整合創新求發展
當今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概括地說我們身邊所有的變化取決于兩個要素,整合和創新。
民生新聞的整合創新在形式上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縱向的整合,也就是目前電視臺內現有資源的整合。另一個是橫向整合是與臺外資源的有效整合。在作用上也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民生節目內容的整合,另一個是針對頻道和欄目管理的整合。
節目整合在于更廣更寬的領域來整合新聞,首先要整合素材。目前電視行業,內容生產已經打破了獨立“豎條式”的媒介產業鏈結構,形成了新的“傘式”媒介產業鏈結構。我們城市的老百姓,想要知道的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我們城里的那點事了,他們的視野更寬、更廣,他們的需求更趨向于多元化和多樣化。其次要整合平臺。整合平臺,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整合各個平臺的新聞資源,加以梳理選擇,這其中包括網絡,各個電視媒體和報紙媒體等。第二個方面是新聞發布平臺的整合,也包括網絡和各個我們可以利用的平臺資源。目前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內容的整合的內在和表現形式有了延伸,具體概括為:1.產業鏈上的兩大聚合端點“內容的擁有”和“終端的擁有”是未來傳媒集團的兩大戰略方向。2.產業鏈上新出現的增值環節:“內容集成平臺”為內容的增值裝置。3.產業鏈上的創新元素:“交互性內容”為內容生產中的新增值領域。4.產業鏈上的融合邏輯: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破除。5.產業鏈的網絡化:“窗口理論”的演進。6.產業鏈的動力裝置:風險投資體系是內容產業的重要依托。
管理的整合,在于更好的發揮頻道和欄目的能動性,對于地方臺來說,頻道的高效運行是一個臺能不能有活力和生命力的關鍵。就如同一個國家,中央管的死,地方會失去活力,在計劃體制下部門管多了,企業會失去活力,如果所有的事都由領導拍板決定,個人會失去創造力。所以在大互聯時代下城市廣播電視臺的體制創新不可避免,誰先走可能誰就占據了主動,抓住了機遇。而體制創新的關鍵就是要進一步激發頻道和欄目的活力和創造力。同時建立必要的欄目風險投資機制和風險防控及止損機制,通俗地說就是敢于投資,敢于嘗試同時對無效益的欄目和不適應崗位特質的人員,實行及時退出,積極調整。
三、蓄勢而動 根據時代特點打造品牌欄目
在人類社會,任何競爭最終取決定因素的都是人,每個人都有其長處和短處,取其長,避其短。我們目前所急需的就是,有針對性的培養造就一批在大互聯網時代精通電視節目制作,有互聯網思維,懂得網絡營銷,了解現代管理,有戰略眼光和戰術思想的領軍人才;有針對性的培養造就一批基本素質好,思想活躍,善于發現,敢于嘗試,樂于奉獻,積極進取的業務骨干隊伍。民生新聞的人才隊伍建設同樣如此。
在欄目培養和塑造上,一是要重視欄目的特質風格。也就是欄目的特色和氣質。有一本電視劇叫《亮劍》講述的是一位八路軍團長和他的團隊的故事。電視劇中的一句話,“一個部隊初創長官的性格特質,決定了這支隊伍現在甚至于未來的性格”這說明,一個欄目的制片人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們要在欄目的內容安排,版塊設置等眾多方面 充分發揮制片人的才智和能力,讓每一個欄目都具有其特定的氣質。
二是重視欄目的營銷推廣。做好欄目的營銷推廣,我認為要做好五個注重:第一要注重包裝,衣服穿的得體,才會有人側目,欄目的包裝就像上穿衣戴帽,是花哨還是淡雅,是時尚還是傳統,是知性還是世俗,總之一定要有特色。第二注重主持人,主持人在進入一個欄目后,往往會成為這個欄目的標識。往往人們會看到這位主持人,就會想起這個欄目,主持人和制片人一樣是欄目的核心,是欄目特色所在。第三要注重風格,要和同類型的欄目有差別,特別要杜絕照抄照搬一些名牌欄目,因為我們知道一些名牌欄目在這個領域是旗幟,一般人是無法超越的。第四要注重熱點,比如說,搶重要事件的時效,搶人們談論的焦點。同時在受眾中制造關于欄目的新聞熱點,比如主持人的漂亮、難看或是無離頭,或者是評論的尖銳、錯誤,以及新聞報道的及時、差錯或是欄目中某人的特別之處等等。第五要注重宣傳,宣傳有兩個方面,自己吹自己,另一個是別人幫著吹自己。自己吹一個是組織有影響力的活動,還有是做好自己的宣傳片,加強在各個平臺上的自我推銷。而別人幫著吹就需要點藝術了,要別人幫著吹就要有自身可吹的地方,前面說的風格、主持人、自己制造的熱點等等,同時還要建立固定的觀眾聯系網絡,建立欄目的活動群。
三是重視欄目的實際價值。價值的體現是這個時代的特征,一個欄目要生存,發展下去就需要有自己存在的價值。目前一個欄目價值的體現一個是社會效益,一個是經濟效益,并且這兩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但是,要確定欄目的實際價值,我們就不能僅僅看收視率,因為人群分布有低端人群、中低端人群和高端人群三種形態以金字塔形呈現。這樣我們就很能明白以收視率為考核標準的電視,為什么民生新聞或是電視節目整體低俗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的道理。回到我們民生新聞,我們的民生新聞也不能完全向著低俗化,熱線化發展,應該有更多的信息類,分析類、評論類,集成類的新聞,體裁和表現手法應該更加多樣化。在吸引低端的受眾的同時,兼顧高端受眾。
2014年我國網民規模達到了6.49億人,手機網民規模達到了5.57億人,手機已經成為收看網絡視頻節目的第一終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就曾指出,“要把網絡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我們要做適合于時代的產品,就需要我們的不斷創新,突破禁錮我們的固有思維,開放性的做好符合時代要求的民生新聞、視頻節目。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創新的時代,是一個時刻變化的時代,網絡已經改變了社會,改變的人們的思維模式,改變了我們的經營模式,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模式,隨著它的發展,改變還在繼續,我們是電視人,只有用網絡的思維,理解順應因網絡而改變的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我們才能有自身的發展,才能再次描繪電視光明的明天。
作者簡介:徐大偉(1973.3—),男,浙江湖州人,本科,助理記者,現任湖州廣播電視總臺公共民生頻道民生欄目編輯;曾四次獲得浙江省政府新聞一等獎,兩次二等獎。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