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平
玉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最突出的特色文化,鎮平縣作為國家命名的“中國玉雕之鄉”和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如何把挖掘管理、開發弘揚玉文化作為繁榮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產業的核心內容,把鎮平打造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玉雕加工銷售基地和中華玉文化研究開發傳播基地,對鎮平經濟發展及玉文化的傳播意義非凡。
一、玉文化的內涵
玉文化的載體是玉器。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玉器作為禮器存在于政治、文化、生活之中,對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倫理道德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玉是美的化身
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記載 “玉,石之美,有五德”。 玉被賦予了美和德兩重特性。玉是質地細密、色澤淡雅、溫潤光潔的美石,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以“玉”為美的修飾詞比比皆是,如:“玉潔冰清”喻人品格,“玉容”、“玉貌”喻人像貌,贊賞人的身材和風度為“玉樹臨風”,用玉來贊美音樂的動聽,如玉笛、玉簫、玉笙、玉琴。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二)玉是財富標志
玉器不僅是權力、等級的標志,而且是財富的一種炫示。美玉的材質自然之美、造型之美、雕刻工藝之美和內在蘊含之美。古人云:"玉入其國則為國之重器,玉入其家則為傳世之寶,充分證明了玉在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二、鎮平玉文化產業的特點及問題
鎮平玉雕加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技藝精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近年來,產業規模不斷膨脹、知名度不斷提高、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文化內涵不斷豐厚,實現了從玉雕產業向玉文化產業的華麗轉身。
(一)特色化融合如日方升
鎮平把文化滲透到產業的各個環節,打造出玉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的核心競爭力。一是注重文化因子的注入,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競爭實力。二是注重與繪畫藝術、歷史文化、西方文化的結合,不斷開辟產品設計制作新領域,作品由傳統的四大類擴展到田園生活、山水、神話傳說、歷史人物、保健用品、器皿等10多個門類千余個品種。三是在堅持玉產品的鑒賞、陳列、收藏等藝術特性的同時,又注重研發禮品類、保健類、家庭使用類新品。
(二)規模化發展突飛猛進
目前,玉雕加工已遍布全縣11個鄉鎮100多個行政村,擁有專業村50個,玉雕專業戶2萬戶,縣內外從業人員20萬,大型專業市場7個,各類經營門店2萬多個。產品源源不斷地進入英、美、法、日、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
(三)人才化支撐實力彰顯
目前,全縣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民間藝術大師2人,中國青年玉石雕刻藝術家1人、工藝美術大師1人、玉石雕刻大師8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23人、玉石雕刻大師65人、工藝美術高級工藝師100人,各類初級玉雕專業人才5000多人、工藝師1000余人,伴隨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產業向精、美、特、專方向發展與升級,近年來先后在全國“天工獎”玉雕精品會上獲得金獎11個,銀獎22個,銅獎38個,最佳創意獎15個,最佳工藝獎12個。
(四) 品牌化建設卓有成效
積極組織參加國家權威部門舉辦的各類榮譽稱號評選活動,提升玉文化產業的檔次地位和品牌效應。2008年,“鎮平玉雕工藝”被國務院選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我縣成為河南省首批8個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之一;2009年,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玉雕)”,作為唯一縣級城市入選“中國新銳城市名片”;2010年,玉文化產業園區被評為“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石佛寺珠寶玉雕有限公司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打響了鎮平的玉文化品牌。
然而,玉文化產業發展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國字號知名企業產品品牌基本沒有。二是玉料來源不足,絕大多數玉料依賴從外地買入。三是產業與文化結合還停留在淺層。四是在打假治劣、社會治安、市場信譽、經營誠信諸方面有待完善。
三、發展鎮平玉文化產業的思考
鎮平玉文化產業應緊緊圍繞國家文化產業發展重點,充分挖掘玉文化資源的特色和潛力,實施品牌化、集群化發展,把鎮平建設成為全國有競爭力的玉產品加工基地和有影響力的玉文化研究傳播基地。
(一)強化項目帶動戰略,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項目是發展文化產業最基本的載體,是做大做強玉文化產業的重要路徑。要強化項目建設,在加快現有國際玉城、天下玉源、中原石雕城、玉文化博物館擴建等項目建設速度
(二)培育骨干企業,增強競爭實力
骨干企業是項目的主體,要以玉神公司、神圣公司等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為基礎,并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推進玉文化各類企業品牌建設,鼓勵企業主攻精品力作,塑造企業形象,加速企業滾動發展步伐。
(三)整合文化資源,推動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以玉文化產業建設為依托,整合玉文化、紅色文化、民間藝術文化等資源,建設玉文化長廊、大師個人精品展館、地標性建筑等,把鎮平營造成為賞景、購物、鑒賞、游玩為一體的中華玉文化的展示和體驗之地。
(四)注重隊伍建設,培養優秀人才
要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思想,實施玉文化產業人才帶動戰略,制定文化產業中長期人才引進、培育規劃。研究出臺具體的文化產業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建立玉文化產業人才庫,實施分類管理。同時,培養本土高級人才。以人才的引進、培養和匯集,為玉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五)完善產業政策,優化發展環境
要按照玉文化產業總體規劃提出的中期發展目標,制定控制性詳規、單體規劃等規劃的編制。研究制定玉文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完善扶持標準和規則,特別要加強在土地使用、稅收優惠、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促進玉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