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我們都說教書育人,培養人才。這里的“人才”是指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德、才”兼備的人。可見德育工作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我是一名普通的科學教師,但是我非常喜歡孩子,也很享受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刻。我想只要我們心中有愛,用心用愛來育人,我們就能在“潤物細無聲”中充分實現科學課的內在教育價值——德育教育。在去昌吉七小進行一堂雙語送教課——《熱空氣和冷空氣》一課中進行了感悟,現將自己的心得在這里跟大家共享。
老師親切的話語,是孩子心中的燈,孩子燦爛的笑容里自信的目光,是老師心中最美的畫面。進入課堂,見到那群淳樸的孩子們時,端正的坐姿,燦爛的微笑,讓我感到了他們心中的希望,可當聽到我的英語介紹后,有的孩子失去了笑容,有的低下了頭,目光里的無措告訴我,我需要幫助孩子們建立信心。于是我伸出雙手搓一搓,裝作手很冷的樣子說:“我的手好冷哦,請你們幫幫我吧。”當孩子們眼里流露出關切的目光時,我指指實驗托盤皺著眉頭說:“可是我就只能提供這些材料,你們能幫我找到最快的方法么?”孩子們開心地笑了,隨著燭火的燃起,孩子們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第一個科學小實驗,自信從孩子們的心里表現到他們揚起的小手上,溫暖從燭火上的小手傳到我和孩子們的心里,當孩子們自信地告訴我:“老師,把手放到蠟燭火焰的上方時,你會感覺到熱的。”我帶著驚喜地表情試了試。當我豎起大拇指對全班說:“你們棒極了!”,孩子們開心地笑了,同時他們也結合我的肢體語言和表情接受我的簡單英語教學,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第一個小實驗,這時的孩子們個個身體筆直,頭昂得高高的。
心語:孩子們對空氣不陌生,對我這個用英語教科學的老師既陌生又好奇,聽了我的英語介紹,很多同學面對困難低下了頭。在這種情況下,我想到用孩子們的樂于助人精神為基礎打開師生的感情之門,老師的肢體語言和豐富的表情來配合簡單英語表達,孩子們很容易理解,并很快地解決了問題,其實是培養了孩子們戰勝困難的信心,還能很好的配合我的引課環節。這里我們就滲透了接受新事物、樂于助人和勇于挑戰自己等德育教育。
孩子們轉入了進一步的實驗探究操作階段——研究起熱空氣的流動方向。他們借助小紙蛇等材料進行自主探究活動。突然,從第六小組發出了爭執的聲音:“讓我們也試一試嗎,你怎么這么自私?”“我們有分工的,你就記錄。”……。我連忙走過去:“我們小組有什么問題嗎?”我最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怎么辦?但是看看他們都氣鼓鼓的樣子,這些稚嫩的表情一下把我逗笑了,孩子們真的很可愛不是嗎?可能是我沒有生氣反而出現了笑容讓孩子們納悶了,他們都好奇地盯著我,氣氛緩和了,也給了我靈感,我假裝生氣卻帶著笑意說:“小組效率很高哦,都有時間內訌了,哈哈……?”孩子們被我突然的幽默逗樂了,隨著笑聲,所有的矛盾也就釋然了。
那位負責操作的同學很開心地把紙蛇遞給小組其他成員,我摸著他的頭說 :“你來當小老師,指導一下其他的小伙伴哦!”他很高興地點點頭,并且有點不好意思,我也會心的笑了。實驗結束,我請了大家都很關注的第六小組來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第六小組的匯報很精彩,看來一個小意外給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收獲:他們還發現了不同方位小蛇的轉動方向有所不同,并且作出了自己的解釋。孩子們的掌聲已經讓可愛的第六小組收獲了滿滿的成功。當我問到怎么發現這么多時,孩子們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們是意外發現的,呵呵!我按書上實驗的,他沒有看書,把紙蛇放到了旁邊,結果我們就發現了另外的現象。”另一位女同學補充了一句:“分工是分工,但絕對少不了合作!”到了這個程度,我對他們豎起了兩個大拇指。
心語:小組合作實驗,分工與合作相結合。但畢竟都是孩子,好奇心強,興趣濃厚。孩子們都想親自體驗一下,這點最容易產生矛盾的時候。這些矛盾就顯現出,現在的孩子缺乏與人合作的意識,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來引導和培養孩子們的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等合作意識。
孩子們在完成了對熱空氣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后,我們的活動又要推向新的高潮,看看孩子們能不能將所學進行運用。我給孩子們看了孔明燈的圖片,他們很激動,隨著一張圖片的切換,他們的驚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燭火再一次燃起,孩子們已經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隨著一個個帶著孩子希望的“模擬孔明燈”的升起,我知道,他們對未來也充滿著信心。
心語:科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我們的生活。我們不僅僅是去完成了教學任務,顯現出科學文化理性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去滲透 “科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意識。讓孩子學到方法,會有意識將這種方法運用到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敢于去發現,敢于思考,勇于承擔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