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玉珍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以腸粘膜慢性炎癥和潰瘍形成為主要病理特點的消化道疾病,病變位置位于結腸黏膜層及粘膜下層,癥狀為潰瘍和隱窩膿腫,通常會波及直腸和乙狀結腸,甚至整個結腸。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階段,常見于20-40歲。
一、 UC發病病因
1.免疫因素
多數學者認為UC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與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并發。研究結果顯示,體液免疫在UC發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細胞免疫相對較少。
2.遺傳因素
UC具備遺傳特點,存在多基因和多環節的遺傳特點。通過掃描基因組和基因精細繪圖,發現至少存在10個左右易感區域和9個易感基因。相關研究結果表明,UC 與HLA-DR2存在一定相關性,HLA-B27 和HLA-DR15也與UC存在相關性[1]。
3.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導致易感者對于腸道細菌的免疫力下降,腸道對正常菌群的耐受性降低,誘發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
4.感染因素
結腸存在微生物相對較多,UC 患者可產生大量的抗腸道細菌抗體。UC 患者結腸黏液菌群變化明顯,致病菌增多,常駐菌減少、菌群構成改變明顯。大腸桿菌數量顯著增加,腸道大腸桿菌產生的溶血素和壞死毒素明顯增多。部分UC患者血中檢出巨細胞病毒、衣原體抗體和輪狀病毒,提示UC的發病與微生物感染有關[2]。
二、相關因子
1.白介素
白介素是細胞因子中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淋巴因子,在免疫細胞的發育、免疫應答和分化及某些細胞的激活過程中起到顯著調節作用。
(1)IL-1
UC發病過程中IL-1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固有層中活化的巨噬細胞釋放產生IL-1β,IL-1β可激活樹突樣細胞,通過細胞吞噬和消化外來抗原,可釋放抗原片段,釋放的抗原片段可至T淋巴細胞導致免疫反應的發生。
②IL-1β可提高巨噬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其中包括如IL-6、IL-18和腫瘤壞死因子-α, 導致中性粒細胞不斷向炎癥部位聚集,引起一系列的病變, 導致UC的發生[3]。
③導致 UC發生的因素與細胞因子IL-1β和IL-1受體的失衡息息相關。
④UC患者結腸平滑肌收縮功能紊亂的產生主要因為IL-1β誘導釋放H2O2,釋放出的H2O2影響Ca2+釋放及NK-A的信號轉導途徑。
(2)IL-6
研究表明,UC患者活動期黏膜組織和血清中的IL-6水平明升高,在炎癥反應過程中與TNF-α和IL-1β表現協同作用,治療過程中IL-6濃度呈現明顯下降趨勢[4]。
2.TNF-α
TNF-α可誘導結腸上皮細胞凋亡,在UC的發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NF-α、IL-6和IL-1誘發的炎癥反應是通過誘導產生IL-8為代表的趨化因子。UC發病患者IL-8水平明顯升高,并且IL-8水平與病灶炎性反應呈正相關,判斷疾病嚴重程度和療效可以此作為指標[5]。
三、結論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與遺傳、免疫、感染和環境等因素有關[6]。白介素在UC中所起的作用尚存在分歧,TNF-α、IL-1、IL-6,IL-8在病程中的作用已被證實,具體機制調控不清晰,有待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Katz J.The cours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Med Clin North Am1994;78:1275-80.
[2]蔡建庭,吳林峰,杜勤,等.奧沙拉嗪鈉膠囊和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1,21(10):593-595.
[3]Winther KV,Jess T,Langholz E,et al.Surviv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ulcerative colitis:follow-up of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in Copenhagen County[J].Gastroenterology 2003,125:1576-82.
[4]巫協寧.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理研究的最新進展[J].新消化病雜志,1995,3(3):129-131.
[5]柯紅燕,馮義朝.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進展概況[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4,5:158-160.
[6]Gill SR,Pop M,De Boy RT,et al.Metagenomic analysis of the human distal gut microbiome [J].Science,2006,312:1355-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