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澤慧
冠心病隨著發病率的增高以及年輕化的趨勢,對其及早有效的診斷和預防有重要意義,血清淀粉樣蛋白A在炎癥時期的變化特點使其成為一項比較好的檢測項目,在冠心病的診斷和預防中可以作為一項較好的檢測指標,對臨床醫生對患者的病情判斷及治療和預后有重要意義。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簡稱冠心病,指由于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白色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些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而引起的心臟病。認為本病發生的危險因素有:年齡和性別、家族史、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超重、肥胖、痛風、不運動等。其發病率逐年增高,并且年輕化的趨勢日漸顯現,其社會危害性也日趨嚴重,對其預防治療有著重要意義,較好的檢測項目對其診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血清淀粉樣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 ,SAA)是一類多基因編碼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屬于載脂蛋白家族中的異質類蛋白質,相對分子量約12 000,正常情況下,SAA在體內呈現低水平約為1~5mg/L,在感染的急性期或炎癥的反應期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在數小時內可以升高在最初濃度的數百倍甚至1000倍以上,因為半衰期只有50min,所以在疾病的緩解期快速下降,可以對疾病的預后進行及時的判斷。目前在很多疾病中可以檢測到血清中SAA的升高,如細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冠心病、腫瘤、急性排斥反應性疾病等。在某些疾病中的診斷意義越來越高,如病毒感染性疾病、冠心病、腫瘤等。臨床中,SAA作為急性時相反應較敏感檢測指標在冠心病中的診斷治療以及預防中越來越受關注[1]。
SAA根據在體內的表達情況主要有兩類,備受關注的是急性期SAA,也就是臨床中作為檢測指標的SAA,其在體內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參與誘導中性粒細胞的反應,抑制免疫反應,誘導細胞特別是炎癥細胞的黏附、浸潤和遷移等[2-4]。因為參與膽固醇代謝和轉移,所以在脂質代謝中有生物學作用,在冠心病的發展中也有生物學意義,在冠心病的診斷治療以及預防中備受關注。SAA在體內大多是由肝細胞合成,合成后的SAA釋放進入血液中,參與到脂質代謝中,與高密度脂蛋白(HDL)結合[5] 。主要在肝臟中被降解,必須與高密度脂蛋白解離后才可以降解,即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抑制SAA降解。
隨著炎癥反應在冠心病的發病研究機制中的作用逐漸被闡明確定,炎癥反應蛋白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也越來越受臨床工作者的重視,如C反應蛋白(CRP),尤其是超敏CRP(hs-CRP),大數據顯示hs-CRP濃度升高與心血管疾病成正相關,在冠心病中也不例外。而SAA與HDL結合,炎癥急性期,特別是在冠心病的急性發作的時候,HDL可以迅速從循環中被清除,會導致HDL逆向轉運膽固醇的能力迅速下降,影響機體膽固醇的代謝,增加冠狀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從而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會加快甚至加劇冠心病的發展和發生[6]。有研究表明,SAA可以黏附在血管細胞外的蛋白多糖上,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飲食可以使SAA的水平急劇增加,表明SAA是導致動脈硬化的一個誘因[7-8]。排除導致冠心病發生和發展的其他危險因素,SAA可以作為冠心病發生中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體內SAA水平升高的患者,發生冠心病危險性較高,并且預后相對較差。SAA血清中的濃度與粥樣斑塊的穩定性有相關性,隨著SAA血清中濃度的升高,斑塊的穩定性會下降,穩定性下降會導致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生,即血清中SAA濃度水平與冠心病的流行有明顯的正相關。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即使機體沒有臨床表現,如果血清中檢測到SAA水平升高較多,表明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也隨之增加。
綜上,隨著冠心病的發病率的變化,其對社會的危害性也日漸增加,對其早期的診斷及預防有著重要意義。SAA這一檢測項目在冠心病的臨床應用也備受關注,在其早期的診斷中有著重要診斷價值,結合其它檢測項目可以提高準確性,但SAA的檢測效力在冠心病的應用日漸凸顯其檢測意義,對臨床及患者的幫助較大,逐漸被進一步推向臨床實驗室,為患者和醫生分憂。
參考文獻:
[1]陳長強,顧志東.血清淀粉樣蛋白A在疾病應用中的研究進展[J].檢驗醫學,2012(9):776-779.
[2]Hua S, Song C, Geczy CL, et al. A role for acutephase serum amylloid A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in oxidative stres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Redox Rep,2009,14(5):187-196.
[3]Sandri S, Hatanaka E, Franco AG, et al. Serum amyloid A induces CCL20 secretion in mononuclear cells through MAPK(p38 and ERK1/2) signaling pathways[J].Immunol Lett,2008,121(1):22-26.
[4]Connolly M, Veale DJ, Fearon U. Acute serum amyloid A regulates cytoskeletal rearrangement, cell matrix interactions and promotes cell migrdtion in rheumation arthritis[J].Ann Rheum Dis,2011,70(7):1296-1303.
[5]Benditt EP, Eriksen N. Amyliod protein SAA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form human serum[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77,74(9):4025-4028.
[6]Tanaka T, Ikeda K, Yamamoto Y, et al. Effects of serum amyloid a and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on 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 in human coronary artery smooth musle cells[J]. Int Heart J,2011,52(3):185-193.
[7]King VL, Thompson J, Tannok LR. Serum amyloid A in atherosclerosis[J]. Curr Opin Lipidol,2011,22(4):302-307.
[8]Karakas S, Mortada R, Fellow C. In search of the “LINK”:acute phase serum amyloid A[J]. Atherosclerosis,2011,216(2):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