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時為應國,應國以鷹為圖騰,古典漢語“應”“鷹”通假,平頂山因此又稱鷹城。長城之祖楚長城遺址、北宋汝官窯遺址、千年古剎風穴寺、香山寺、三蘇園、葉縣明代縣衙等人文景觀,聞名遐邇。一年一度的寶豐馬街書會,綿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由此寶豐被中國曲協命名為“曲藝之鄉”,平頂山被命名為“中國曲藝城”。
一、旅游發展戰略格局確定
平頂山市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雄厚的工業基礎以及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備受中外矚目。平頂山自然環境優越,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條河流,大中型水庫175座,庫容28億立方米。境內叢林疊嶂,山巒起伏,國家4A級堯山風景旅游區、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白龜山風景旅游區、昭平湖風景旅游區,山明水秀,交相輝映。
2006年到2008年,平頂山市將構建以平頂山城區為中心支撐、石人山為龍頭帶動的“一心三區三條線”(即一個中心、三大旅游區、三條骨干線路)旅游發展格局;實施“1123”精品工程(即一園一衙二山三寺):三蘇園、石人山、二郎山、風穴寺、佛泉寺、香山寺,建設一批觀賞性好、文化品位高、參與性強、拉動力大,具有獨占性的旅游大項目。
一個中心:平頂山市(含葉縣城區)。深度開發縣衙、山頂公園、金牛山風景石榴園、湛河公園、鷹城廣場、平煤水庫療養院,加快香山寺、生態園、新城區環湖游憩帶的建設,成為區域旅游中心城市。
一個龍頭:石人山。充分發揮和突出石人山獨特的山水林旅游資源優勢,加大深度開發力度,將石人山做大做強,成為國內山水旅游的著名品牌,我市的一張名片。
三大旅游區:大石人山旅游區、石漫灘環湖旅游區、泛風穴寺旅游區。以石人山、二郎山、風穴寺為核心,以周邊景區(點)為補充,構建山水風光、休閑度假、宗教文化三大旅游區,將大石人山旅游區建設成為國內著名的山水觀光和生態休閑養生型品牌旅游區,把石漫灘環湖旅游區建成中原地區著名的休閑度假旅游勝地,使泛風穴寺旅游區成為融自然與人文為一體的省內外知名的宗教文化旅游區。
三條骨干線路:西線、南線、北線。西線:平頂山—魯山以山水觀光、溫泉養生和劉姓尋根為主的旅游線;南線:平頂山—葉縣—舞鋼以休閑度假、歷史文化、葉姓尋根為主的旅游線;北線:平頂山—寶豐—郟縣—汝州以文化古跡、宗教文化、民俗探秘、溫泉養生為主的旅游線。
二、平頂山旅游轉型的必要性分析
在全球提倡低碳經濟,節能環保減低高碳能源的消耗的背景下,中國政府也莊重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資源型城市轉型必不可少。于是平頂山市逐漸開始調整傳統的產業結構,進行經濟結構轉型。由于平頂山市旅游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于是發展旅游業成為平頂山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低碳發展的主要舉措之一。但是,在平頂山市發展旅游業的過程當中,又出現了與低碳經濟相悖的重復開發,過度開發等情況。
1.旅游業轉型升級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旅游已成為社會大眾消費的重要組成,在國民經濟中得地位逐步提高;休閑時代的到來,重觀光、輕休閑的滯后旅游發展觀念以及休閑供求不均衡,市場化程度低,旅游設施利用效益低等嚴重制約了旅游產業的發展。因此旅游業轉型刻不容緩。
2.旅游資源均衡開發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目前,平頂山市的旅游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同時,在旅游開發的過程當中存在著管理不善、經營困難、市場萎縮的現象。綜合來看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旅游開發過度依賴觀光資源。平頂山市的許多人文資源基本停留在文物保護階段,僅立碑說明,沒有進行合理的開發,缺乏實質性的保護,部分人文資源破損現象較為嚴重。對馬街書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資源缺少市場開發,導致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逐漸消亡的危險。
(2)旅游開發過度依賴魯山縣、舞鋼市,缺乏對其他縣市的合理規劃與開發。例如魯山的堯山自然風景區、溫泉,舞鋼市的自然風景區等是眾多旅游者的首選之地。但對其他縣市如葉縣、郟縣等地的自然山水、鄉野農村、宗教寺廟、民俗風情等豐富的旅游資源缺少合理而有效的開發。同時,在已經開發的景點當中,缺乏更深度的利用,例如魯山溫泉等自然資源。
(3)過度依賴現狀,深度開發不足。除堯山風景區外,平頂山市的旅游景點中缺乏在國內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景區。同時,堯山風景區現在也面臨著部分接待設施老化、產品過于陳舊、旅游市場萎縮的等不利局面。
3.旅游業轉型升級是加快旅游發展的必要途徑
旅游活動的開展在帶給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一些副作用,過度的旅游活動導致環境破壞的同時,也導致旅游資源嚴重破壞。平頂山市旅游活動開展對旅游資源的破壞,主要表現在旅游資源生態系統功能退化、景區環境污染嚴重、旅游景區傳統文化風俗遭到沖擊三個方面。
一是旅游資源生態系統功能退化。尤其是五一、十一等重要的節假日,景區的游客數量劇增,超過了景區的環境承載力。二是景區環境污染嚴重。伴隨著旅游活動開展的同時,景區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已成為旅游資源的隱形殺手。三是旅游景區傳統文化風俗遭到沖擊。當地居民的思想觀念相對趨于保守。但是隨著旅游活動的開展,旅游景區帶來的巨大效益,給當地居民思想觀念帶來巨大的轉變。在一部分人通過旅游服務業富裕起來后,帶動大量的當地其他人依托旅游資源也搞起旅游服務業。這樣既增加了經濟收入,又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一些當地居民在長期生活過程自發形成的、帶有濃郁地特色的傳統文化風俗遭到了市場經濟的猛烈沖擊。長此以往,一些傳統的民俗如魯山縣的鼓兒詞、寶豐縣的提線木偶、舞鋼市的軋琴、魚燈花社等面臨著消亡的危險。
三、平頂山旅游轉型的可行性分析
1.旅游資源開發帶來的后發優勢
平頂山市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除了煤炭、鋼鐵等,還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厚燦爛的文化遺存,特別是八百里伏牛最美的山——堯山、世界第一大佛、漢唐皇家溫泉和夏季漂流玩水項目,深受廣大游客的青睞。隨著平頂山豐富的旅游資源不斷開發、推廣,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平頂山逐漸被世人認識、發現。“神奇堯山,中原大佛,觀音祖庭,近悅遠來”的旅游形象和“山、佛、湯”特色旅游產品逐漸為國內旅游界接受,把平頂山建設成為海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宏偉目標越走越近,平頂山旅游漸入佳境。平頂山市地處伏牛山生態旅游黃金位置,坐擁國內最好的山水溫泉帶,具有世界級的旅游資源稟賦,其中,“佛山湯”是平頂山市的頂級旅游資源,堯山-中原大佛景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國家5A級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堯山的奇峰、怪石、山花、紅葉、飛瀑、溫泉、云海、森林、珍禽、異獸及人文景觀構成了完整的風景體系。專家評價具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張家界之美、黃山之秀,可謂“中原獨秀”。“中原大佛是世界最高的佛教造像,大佛總高208米,吉祥金鐘凈重116噸,是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的世界最大外擊青銅鑄鐘。“登堯山、拜大佛、沐神湯”已經成為全省旅游的特色產品、“黃金產品”。平頂山市旅游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可謂碩果累累。2012年全市在建旅游旅游大項目33個,項目總額179.8億元,改變過去旅游項目單一、旅游內容分割的局面。“2013年,平頂山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2910萬人次,同比增長15%;實現旅游總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16%。”2014年,平頂山旅游將圍繞“形象定位、營銷重點、主要市場、旅游專列”四個方面開展工作,聘請行業領先組織著手編制并實施《平頂山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廣和營銷綱要》,推進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設。在產品營銷方面,按照保大舍小的原則,重點關注能夠面向全國市場的“山、佛、湯及水上項目”,充實四季旅游產品體系,鼓勵旅游企業拓展省內及周邊市場。綜合采用各類營銷手段,組織多種營銷活動,實現多層次營銷;繼續緊貼北京市場,同時尋找天津市場機會,繼續拓展河北市場,建立京津冀客源區域,達到效益最大化。“在旅游專列方面,我們將優先從北京組織旅游專列,不放松其他市場的專列開行,全年力爭開行5趟專列,初步形成北京專列的客源組織聯盟。”
2.交通格局不斷完善帶來的新變化
旅游交通的便利程度不僅是開發旅游資源和建設旅游地的必要條件,其還直接影響著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平頂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區位優勢明顯,地處京廣和焦枝兩大鐵路干線之間,橫貫市區的洛寶鐵路銜接這兩條大動脈,周邊有三個航空港,其中新鄭國際機場距市區僅100公里,許平南、南洛高速穿境而過,鄭石高速已全面貫通,太澳高速公路即將建成。
3.旅游產品結構調整帶來的新契機
平頂山作為我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平頂山的夏季游一直很火,“游堯山、拜大佛、浴溫泉”黃金組合產品既受旅行商的青睞,也為廣大游客鐘愛,市場熱度持續不減。2011年,玩水項目又使這一黃金組合產品更加豐富。堯山大峽谷漂流、碾盤山極速回旋漂流、軍事秘洞仙境漂流和森海灣水上樂園,以極強的參與性、體驗性、刺激性吸引了大批游客,成為我省玩水產品的新寵,讓平頂山的夏季旅游火上加火。
參考文獻:
[1]李周名.河南省平頂山市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0.
作者簡介:趙盼,碩士,平頂山教育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