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芬
摘 要:本文分析了廣東省技工教育的發展現狀及遇到的主要問題,闡述了對未來廣東技工教育發展的展望。
關鍵詞:廣東省 技工教育 技能人才
近年來,由于社會對技工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危機之下,大學生就業率低,而技校生就業火爆,越來越多的企業更愿意招聘技校生。種種的因素把當前的技工教育及技校的招生工作推向了風口浪尖。
在這種機遇和挑戰下技校生源數量連年增加、所開設的專業一片紅火。與此同時,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免收學費、初高中擴大招生,又使技工教育的生存和發展面臨新的課題和嚴峻的挑戰。進入技校的大多數學生分數較低,基礎薄弱,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自信,不積極,不主動。如何認識技工教育的發展瓶頸并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技工教育是需要我國、特別是技工教育者深切探討的問題。
一、廣東省技工教育的現狀
廣東省技工教育歸屬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綜合管理,現有技校232所,在校學生54.3萬人,構成由普通技校、省重、國重、高級、技師學院組成的隊伍,分布在全省、各市和部分縣。為廣大初、高中畢業生提供繼續學習的廣泛機會,為各企業提供良好的技能人才資源,為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1.招生數量普遍持續增加,規模逐步擴大
很多學校都根據當前情況做出了調整,改變狀態,改善教學方式,注入新的理念來適應社會對技工院校、技工教育的新要求。基本上招生規模都在提高。并且,招生范圍也由原來的單一招收初中畢業生發展為招收初中、高中畢業生、大學在校生、專科畢業生、退役士兵、災區學生、農民工等等。從統計數據看,廣東省目前技校在校生、年招生、校均生、就業率等居全國首位。
2.辦學特色日趨明顯,市場競爭力強
我們以適應市場,服務市場,融入市場為辦學理念,越來越多的學校采取了校企合作-校企結合-校企共建的模式,學校直接為企業培養人才,而企業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企業和學校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倡導無縫模式,使學生到企業后,經過短暫的崗前培訓就能直接上崗,極大縮短以前員工進入企業的培訓時間,使學生更快地融入企業。
3.就業率持續走高
高質量的辦學規模和辦學能力下教育出高質量的學生,使企業對畢業生接納度非常高。據統計,廣東省全省技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8.6%。高質量就業、穩定就業也足部成為一些強校的追求目標。農民工技能提升、農民轉移培訓就業成為政府部門解決民生問題、交給技校工作的首要任務。
二、當前廣東省技工教育遇到的主要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國,同時也是人口大國。但是我國的技工人才卻一直跟不上加工制造的發展,特別是年輕的高技能人才不夠,這已經影響了很多企業的發展。老師傅退休,返聘至年老無法返聘的現象一直存在,企業高薪招不到高級技工的現象愈來愈多。這直接阻礙了企業的成長,影響了加工制造業的發展。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雖然全省的技校學生連年增加,但是隨著城市發展,缺口還將繼續擴大。在這樣的形勢面前,如果不能突破技校現有辦學規模,技工人才培養將難有大發展。
而技校生的發展趕不上城市發展。進一步深究其原因,還是受人們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觀點的影響。不少家長即使知道自己的孩子不適合高中教育或大學教育,寧愿花一大筆錢贊助其孩子上一所普通高中或貴族大學,也不愿意讓他們的孩子走入技校。而普遍的社會大眾對技校生也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社會態度。因此,技工教育的發展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應該讓全社會都認識到“ 有一技之長”的驕傲,進一步宣傳技工教育的重要性。
三、廣東省技工教育的未來
作為加工大國,人口大國,具有豐富勞動力的我們,未來要把技校的資源做到優勢整合,發揮技工教育最大的優勢,做大做強、做特做強、做精做強。
一是加強領導。在政府領導下組建技校布局結構調整領導小組,加強對調整工作的統一領導。
二是加強管理。對技工學校綜合指導、宏觀管理的職能,依法加強管理、指導和監督,并規范辦學行為。
三是堅持標準。技校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設置標準,調整配置軟硬件。
四是政策扶持。重組過程中涉及體制、機制、性質、人員、編制等問題,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
五是資金保障。建立政府、行業、企業以及社會力量共同投入的資金籌措機制,籌足用好職業技術教育統籌基金和城市教育費附加。
總之,可以預想到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廣東省技工教育這條路必將越走越遠,以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勇往直前,為企業、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大量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