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摘 要:目前,我國技工院校為培育品學兼優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強調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為辦好人民滿意的中職教育,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以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使命,本文提出,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應在每一個教學環節靈活采用“文道統一”的方法,適時進行德育滲透,努力使語文課堂成為教書育人的主戰場,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加油站。
關鍵詞:教學過程 以德樹人 文道統一 操作性強
愛因斯坦曾說:“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康有為則說:“蒙養之始,以德育為先”。 通過解讀十八大報告“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筆者認為當前及以后技工院校語文課的教學之道(法)既應繼承發揚我國古老的“文道統一”的方法,又要堅持“以德樹人”的原則,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在近30年的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筆者充分利用《語文》文體、題材豐富多彩、適宜進行德育滲透的有利條件,堅持用“文道統一”的教學方法,以德樹人,成效甚佳,使自己成為學生們掌握知識的傳授者及“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在此,筆者體會到:“文道統一”的教學方法可以靈活運用、適時體現。
一、教學目標設計,一定要有德育目標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技工院校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既要有知識和能力目標,也要有德育目標,這樣備課、講課,才能達到實現培養優秀人才的目標和任務。
例如:《項鏈》一文的教學目標。根據大綱的要求,我們可以把它的知識和能力目標設為能夠欣賞課文精巧的藝術構思和人物描寫方法,德育目標則可設為以下兩方面:一是學習探索什么是生活這一古老的命題,理解生活的本質和幸福的含義;二是幫助學生學會以主人公瑪蒂爾德為鏡審視自己,改掉愛慕虛榮的陋習。
再如:《一晚清湯蕎麥面》一文。它的知識和能力目標我們可以設計為:學習借鑒圍繞一個線索,詳略得當地講述一個故事,并在質樸的語言中傾注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敘事方法。德育目標則可設計為:一是學習主人公面對艱難毫不屈服的精神,保持主動進取和樂觀向上的心態;二是反復咀嚼故事細節,體味出什么是人格的魅力和人性的真善美。
二、通過課文作者、背景簡介,加強德育引導
語文課離不開各類常見文體的學習,即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文言文與古詩詞等。除了應用文,都需要我們向學生簡介作者及文章的寫作背景。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每篇課文作者及時代背景的簡介,引導教育學生好好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充分利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努力掌握一技之長。
例如: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介紹作者蘇軾時,我們除了要介紹蘇軾的字、號、主要成就,還應說明他雖多才多藝,但仕途一直不得志。在簡介時代背景時,我們要告訴學生當時蘇軾因與王安石等新派官僚政見不同,受到迫害,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蘇軾到任后,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就此寫下了《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結合上述簡介,我們就可以借機引導教育學生好好珍惜現在催人奮進時代的生活,同時教育學生,只要本人擁有過人的技術、技能,就可以受到單位甚至國家的重用、褒獎。
三、課文導入、內容研讀分析、小結等不忘傳播正能量
第一, 一篇課文導入的好壞,往往決定著學生們對此篇課文學習的興趣及德育目標的實現。因此,作為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師,一定要高度認識課文導入的重要性,巧妙設計、認真對待。例如,學習《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一文,參考書中為它的課文導入推薦了三種方法。那如何選擇呢?筆者認為:應當結合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思想實際來取舍。如果授課班級學生多數是中考失利者,對自己及社會問題還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可采用第一種導入方法;如果授課班級學生多數是高中畢業生,閱歷與知識面相對寬一些,可以采用第二種或第三種方法。
第二,課文研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接受德育、掌握其技能的平臺與憑借,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結合課文內容,一方面對學生進行相關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傳授,另一方面要寓教于文,時時不忘德育思想滲透。例如,學習《中國,水的困惑》一文,通過閱讀研討,我們一要讓學生了解中國是世界上的“貧水國”;二要讓學生們明白中國成為“貧水國”的原因;三要引導學生掌握本文主要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問題的;四要通過課文分析,教育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我國目前可用水嚴重不足的現狀及后果,從而教育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與品德。
第三,課文小結不可小視。一是它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二是它可以歸納得出文章的主題及寫法,鞏固語文知識與技能。因此任課教師可以利用這個關鍵環節,突出德育目標,讓作品傳遞更多的正能量。例如,學習《天堂與地獄比鄰》一文,在小結時,我們首先要強調,作為一封家書,作者與自己的兒子談的是工作,實際上交流的是一個人對待職業的態度;其次洛克菲勒家族創辦的企業在美國已延續六代、長盛不衰,是一個傳奇,因而作者的觀點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最后,我們應當教育學生像作者洛克菲勒學習,對工作要投入全部熱情,好好珍惜將來的工作,努力讓自己未來的人生也快樂、成功!
第四,布置作業,也可適當對學生提出德育要求。例如:因多數技工院校的學生在校住宿,所以任課教師在布置作業環節,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適時教育學生日常節約開支、計劃花錢,多給父母打個電話;如果是節假日放假,可適當要求學生回家幫助父母做家務,或幫父母洗洗腳、捶捶背等。
第五,組織教學,要學會立規矩。任課教師可結合自己有權根據學生的日常課堂表現給予學期平時成績的考核權及年終獎學金的一票否決權,改變學生上課不配合、看手機等陋習。
四、結合某些應用文體的講練,穿插人生感悟等德育內容
近年來,為了提高技工院校學生應對工作、生活的需要,應用文寫作已成為部分院校語文課教學的重點。基于此,我們就要格外注意應用文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
第一,對一般日用文書的講解,既要注意格式、寫作要求的講練,也要適時注入相應的德育要求。例如:“借條”等憑證式條據的講解:一方面我們必須向學生介紹清楚它們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書寫,其格式要求有哪些;另一方面要舉例告訴學生,因“借條”等憑證式條據具有法律作用,因此文字表述一定要準確、規范、無歧義。做人,雖然不能有害人之心,但要做好防備,寫收條據一定要當面完成。
第二,對于計劃、總結等事務文書的講練,知識和能力目標雖然是授課的重點,但我們仍然可以進行德育滲透。例如:“計劃”的講練,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生活無目標的缺點,樹立前瞻意識,養成合理、科學安排時間與生活的好習慣;通過“總結”的講練,培育學生勤于反思、善于總結、勇于改進的品德;通過“調查報告”的學習,教育學生為人做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第三,對“勞動合同”等專業文書的授課,我們既要指導學生了解各種文體的概念、作用、格式、寫作要求,也要注意挖掘各種文體的德育目標。如:通過“協議書”和“勞動合同”的講解,我們要告訴學生,現在是法制時代,大家一要了解二者的重要性,二要樹立法制意識,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三要明確自己與合同或協議對方(特別是就業企業)是平等、自愿的關系。
總之,語文教師上課,既要因材因文施教,更要堅持“文道統一”之法,時時把德育的內容滲透到每篇課文的每一個教學過程中,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為教書育人的主戰場,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