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英 梁江宏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為后續護理措施的實施奠定基礎。方法:隨機選取2015年4月到2015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64例接受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患者,按患者個人意愿分為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采用特定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分析和比較兩組患者介入治療前后的軀體功能、心理狀況、物質生活以及社會功能。結果 經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在軀體功能、心理狀況、物質生活以及社會功能均強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有效的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恢復效果,還可以從生活的其他方面促進患者身心的恢復,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護理干預;臨床恢復效果;軀體功能
原發性肝癌是目前臨床消化科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大多數由乙肝患者發展而來,高發于40-50歲人群,由于原發性肝癌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故臨床就診的患者多為中晚期,部分患者還合并著肝硬化。因此,鑒于疾病的復雜性,很多患者只能選擇非手術進行治療。原發性肝癌的介入治療主要是指在股動脈置入含藥物的導管,使藥物經腹腔動脈直接運輸至肝總動脈,通過較高的血藥濃度,直接破壞腫瘤細胞。隨著此方法的逐漸應用,其優良的療效使其成為治療此種疾病的首選方法,然而在臨床中筆者發現,隨著化療藥物的局部注入,患者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副反應和并發癥,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恢復效果,2015年4月到2015年12月,我科對32例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的患者有目的的實施護理干預,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并減輕了術后的不適癥狀,現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與研究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4月到2015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64例接受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患者,按患者個人意愿分為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采用特定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每組132例。所有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齡在29-69歲之間,肝功能Child分級:A級22例,B級29例,C級13例;肝癌TME分級:III期37例,IV期27例。文化程度:初中14例,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3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肝功能、Child分級、經濟狀況、肝癌TNM分級、病程、病史、合并癥以及文化程度房名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后續的對比性實驗。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取傳統的護理方法,主要包括病情監測、傷口或穿刺部位的護理、醫囑執行以及預防感染注意事項的強調和監督。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措施,(1) 心理護理干預:原發性肝癌患者多伴有焦慮悲傷的情緒,特別是經濟壓力較大,文化水平較差的患者,由于對疾病認知的缺乏,使其在擔心預后和費用的同時,對醫務人員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畏懼心理,不僅影響術后的健康恢復,也極大影響著生活質量。本實驗中護理人員首先對患者的心理進行了疏導,主要包括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介入手術的本質和治療效果,使患者從主觀方面對治療方法進行認可,然后用專業術語向其闡述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減少出現不良反應后的焦慮情緒。(2)飲食及休息指導:在圍手術期,責任護士全程對患者的飲食進行監督,主要以低脂"低鹽"高熱
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嚴禁暴飲暴食,特別是手術前夜,良好的睡眠狀況直接影響第二天患者的治療狀態,若患者出現嚴重的焦慮不安狀況,可遵醫囑對其進行鎮靜劑的應用。術后的食物應以軟食為主,期間可以通過少量多餐以滿足飽腹欲,手術次日可逐漸增加高維生素高熱量、高碳水化合物及低脂飲食的攝入。合理調換飲食,增加患者進食的欲望。但術前應保證禁食12小時,禁水4~6小時。(3)胃腸道的護理: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會應化療藥的作用,在術后出現嘔吐、惡心等不良的胃腸道癥狀,一般情況下在24h會自行緩解,責任護士應及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減輕其心理的壓力,期間可通過按壓內關穴以緩解不適癥狀,若程度較重,可遵醫囑對其進行止吐劑的應用。此外,嘔吐時應保證患者的頭偏向一側或保持側臥位,以防止倒吸引起咳嗽和窒息。(4)疼痛和發燒的護理:術后的疼痛是大部分患者出現的狀況,持續時間通常為24h,此時,護士和家屬可以用放松技術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如使其張口呼吸或轉移其注意力,必要時,可遵醫囑進行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劑的治療。發熱與疼痛一樣,是常見的術后并發癥,故責任護士應與家屬合作,在介入治療后,密切注意患者的體溫,每日測量4次體溫,超過38.5℃時進行物理降溫,體溫正常3d后,每日測量2次即可。
1.3 評價指標 兩組患者介入治療前后均進行生活質量的問卷填寫,且保證內容有自主獨立性,內容包括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質生活滿意度方面,共4個領域,30個條目,每個條目有0-4個等級,等級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的統計學軟件,檢驗方法為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在軀體功能、心理狀況、物質生活以及社會功能均強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詳見下表。
3 結論
通過本次試驗結果表明,有序的護理干預可以顯著的提高患者在術后的生活質量,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術后的疼痛、胃腸道反應以及發燒等由治療本身帶來的不良反應,還可從心理對患者進行疏導,使其在主觀方面認可手術的同時,增加其術后重新回到社會就職的信心。此外,通過護士與患者的交流,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屬對醫務人員及醫院的認同感,為后續的社會效益奠定基礎,故綜合考慮,護理干預措施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有應用。
【參考文獻】
[1]孫優苗.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J]. 中外醫學研究,2010,8(21):119.
[2]王玉蓮.肝癌介入術不良反應類型及護理對策[J]. 中國中醫藥咨訊, 2010,2(7):32.
[3]秦海麗.圍化療期患者惡心嘔吐的預防和護理體會[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13):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