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忠 何佳艷 王漪
6月1日,第四屆京交會以意向簽約額超千億美元完美收官。作為全球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的服務貿易平臺,此次大會重點聚集的科學技術、互聯網和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務和旅游、健康醫療等六大重點領域,恰好是北京于2015年5月開始擴大服務業開放試點的六大領域,此次創出簽約額新高的京交會,也讓北京在試點一周年之際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更用不爭的事實回應了服務業擴大開放的必要性。
站在今天重新審視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決策,不難得出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不僅在于京交會服務貿易簽約額的快速增長,不僅在于加快服務業發展才能有效滿足居民消費結構由物質性消費向服務和物質性消費并重發展的需求,也不僅在于服務業擴大開放對首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促進作用,還在于對國家“一帶一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重大戰略的助推作用。
擴大開放緩解成長的煩惱
統計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服務貿易年均增速達到14.5%,為世界平均增速的2倍。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7130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居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第二位。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本屆京交會期間表示,在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同時,推動服務業有序開放已經成為當前中國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而這句話背后隱含的是,伴隨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我國對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日益加重的焦慮感:一方面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在近24萬億外貿總額中所占的份額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國服務貿易的逆差在逐年擴大,2015年為1366.2億美元,是2005年的15倍。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副主任李俊認為,我國服貿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仍存在兩大短板:一是知識密集型優質服務供給不足,以服貿最大的逆差旅游為例,2015年我國旅游服務貿易逆差為1237.4億美元,其中以留學和就醫為目的的旅游服務逆差高達1208.9億美元,可見我國文化教育和醫療服務的競爭力不足;二是優勢服務領域的服貿企業對國際市場開拓能力不足,我國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對產業鏈和國際市場缺乏相應的控制能力。
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擁有極其豐富旅游資源的中國,旅游貿易逆差卻位居世界第一。而同樣擁有全球最大規?;ヂ摼W用戶的中國,盡管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方面飛速發展,但在一些關鍵技術和標準制定方面卻長期缺乏話語權,進而導致其在我國服貿的總體占比中長期較低。
在此背景下,與改善我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較差相對應的是,伴隨“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的實施,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正在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指出,以“一帶一路”戰略為例,沿線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很多國家正在走中國走過的路,有著巨大的投資和發展需求,這一戰略既是投資戰略也是扶貧戰略,隨著投資加大而帶來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這一區域正從以前的全球化邊緣地帶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主流地帶,由此帶來的是這一區域龐大中產階級的形成,而在這個擁有44億人口總量的區域,中國的服務業既有相對的比較優勢,也有走出去的地緣優勢,這將對中國服務貿易逆差轉變和優勢服務業輸出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從這一視角來理解國務院將擴大開放的試點放在北京則更具戰略眼光。一方面服務業在北京經濟中舉足輕重,2015年服務業占北京GDP比重超過了80%,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90%,在科技、商務、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文化教育、旅游等領域擁有明顯的優勢,具備了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的基礎條件。
另一方面,如北京副市長程紅所言,北京GDP的60%以上來自于消費的拉動,GDP增量之中80%來自消費,消費已經替代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這也讓北京成為了全球高端服務業向中國延伸的首選地,也是中國優勢服務業向外拓展的前沿。
科技服務為“雙創”鋪路
大量科技人才匯聚,科研成果層出不窮,以及大批優秀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業一直有力地推動著北京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2014年,在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基礎上,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增加了“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在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隨著各種創新要素的重組和對接,近兩年北京市的科技服務業快速發展,新興業態大量涌現,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服務首都及全國工業化、信息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體現出滲透力強、服務半徑廣、市場潛力大等突出優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國家科技服務業統計分類(2015)》,2014年北京市科技服務業增加值約為3635.6億元,占GDP的17%,“十二五”以來年均增速為8.8%,表明科技創新成為首都經濟發展的基石和內在驅動力。
正因如此,在去年5月發布實施的《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方案》中,“科學技術服務”自然成為了擴大開放試點的六大重點領域之一。《試點方案》提出多項任務,包括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聚焦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大力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的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電子商務等產業;支持建設眾創空間,引導國內資本與境外合作設立新型創業孵化平臺,引進國外先進創業孵化模式,提升孵化能力;支持中關村示范區建設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加快科技服務全球化進程等。
在《試點方案》中,“中關村”成為高頻詞。作為全國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創新正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根據數據統計,今年前四個月,中關村示范區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超1.1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技術收入、高技術服務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均實現同比30%以上的增長。而在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背景下,做好科技服務工作已成為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
擴大科技服務領域的開放為國家“雙創”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基礎,而落實“雙創”的載體“眾創空間”也在本屆京交會上成為了熱門話題。“在創新領域需要有人才培育、資本支撐、技術轉移和市場推廣。只有這些要素齊全、聚集并且產生化學反應,才能讓創新大規模、普適性地發生。在眾創空間里,創業者可以獲得很多基礎性的扶持,比如財稅、資金等政策方面,還有一些基本的培訓指導方面,這是眾創空間的社會意義。” 盛景網聯合伙人趙今巍在本屆京交會上的“中國服務創新創業論壇”上提到,眾創空間性質很多元,比如很多大學也有眾創空間,因為它服務的對象都是偏向于一窮二白或者比較早期的創業者,從他們身上賺錢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此類眾創空間多具有公益特色。
根據《2015年北京市眾創空間發展報告》顯示,自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以來,2015年北京市新創辦科技型企業突破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萬家,數量居全國首位。如此多的創新創業企業,促進了眾創空間以及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的快速發展。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眾創空間200余家,孵化器、大學科技園150余家,服務企業超過2萬家,并已形成了以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產業園區為核心,技術轉移、投融資、知識產權等各類服務機構有機聯系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形成了創業團隊(項目)——初創企業——高成長企業的全鏈條孵化體系,為科技服務的擴大開放提供了重要支撐。
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將北京市促進“雙創”的模式更迭演化總結為,從以為草根創業提供物理空間及交流平臺的1.0模式,到提供某項專業性增值服務的2.0模式,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以來,現在正加速向以科技型專業化平臺為載體實現資源開放共享的3.0模式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大企業創業平臺、新型創新服務機構與創新創業者融合合作,為各類實體企業創新升級的創業生態體系。
與此同時,一批資源聚集度高、服務模式新、專業化能力強的創業服務機構也應運而生,包括以大唐網絡、京儀創新港等為代表的產業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騰訊、京東、小米等開放創新平臺,硬創夢工場、極地國際創新中心等專業服務機構。創新創業專業開放平臺通過開放科學儀器設備、科學數據、實驗室等資源,可為中小微企業、創客等提供低成本、全方位、專業化服務。
位于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可可豆創新孵化平臺,依托國內最大的設計企業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構建起從創意到產品,從產品到營銷,從營銷到價值提升的創新孵化平臺。洛可可集團總經理周世坤認為龍頭企業最重要的是形成土壤,而不是管控。平臺幫助眾多創業小企業與通用、西門子、三星、中石油等國際國內知名品牌開展合作,均帶來超乎想象的收益。此外,2015年洛可可聯合了一家影視設計公司,合作設計T恤、遮陽傘等《大圣歸來》電影衍生品,通過網絡眾籌兩天即收獲1280萬元。
“以服務業擴大開放為主線,北京市通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增強首都科技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大力支持企業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通過積極營造良好產業環境,充分釋放創新主體的活力?!?北京市科委委員劉暉在本屆京交會北京主題日活動上,這樣總結北京科技服務業擴大開放取得的成效。
而對于北京市擴大科技服務領域開放的下一步打算,他表示,將繼續深化改革創新,按照“四個中心”定位要求,促進首都科技資源向全球開放共享,鼓勵北京企業服務國際市場,促進國際技術轉移和交流合作,吸引跨國公司在京設立研發機構、落地北京,鼓勵海外人才來京創新創業,努力營造有利于科技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新環境,更好的融入全球創新體系。
文化開放延伸中國“軟實力”
經濟與文化密不可分。在本屆京交會上,文化產業成為體現“開放、創新、融合”理念的六大板塊之一,同時也是“一帶一路”戰略之下的投資熱點。與本屆京交會同期舉辦的第十屆國際服務貿易論壇,主題即是“十三五:構建以‘一帶一路為統領的文化貿易新格局”,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構建文化貿易新格局的有效路徑。
文化貿易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新亮點。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在貿易進出口同比下降的嚴峻形勢下,我國文化進出口增長達63.6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738.2億元,文化總出口占總比重從7%提高到23%,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增長迅速發展。
“發展文化貿易是引領創新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鄙虅詹扛辈块L房愛卿在第十屆國際服務貿易論壇表示,以廣電行業為例,無論年生產量、播出量,還是創作公司,我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特別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電影放映技術成功進入海外市場,中國許多有實力的企業開始涉足文化產業,并積極開展海外并購,由此正逐步增強全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
在逆市增長之外,房愛卿介紹,文化貿易的發展還體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文化+科技”引領轉型升級。與先進科技深度融合的文化企業成為推動文化貿易發展的主要力量。中國自主研發的電影放映技術成功進入海外市場,標志著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從單純的出口產品和服務開始走向出口核心技術和標準。二是跨界融合趨勢明顯。文化貿易的競爭已不再單純是產品間的競爭,而是產業鏈間以及創新能力的競爭。以游戲、動漫和網絡小說為題材改編而成的影視?。碔P?。┑呐d起是文化產業跨界融合的范例。
文化貿易近年來的強勁表現,與這個領域開放度和透明度的提高密不可分。據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邱麗新介紹,近年來,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相關的工作機制已基本建立,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完善,同時加強和改進了對文化市場外資準入的管理工作,擴大文化領域對外投資合作,并逐步推動稅收優惠政策落實。
以在文化貿易領域全國占比較高的北京市為例,擴大開放試點讓北京文化貿易板塊整體保持了快速、平穩的增長態勢,北京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作為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的六大領域之一,北京市各相關部門積極支持北京文創企業“走出去”,特別是為北京文創企業提供多種融資服務,解決輕資產的文化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最重要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據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周茂非介紹,北京文化投資發展集團之下建立了兩只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一只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另一只是北京文化建設基金,目前規??傤~已超350億元。另一方面,北京市文資辦還成立了文化融資租賃公司、文化擔保公司,目的是為文創企業在融資租賃過程中提供服務。
通過探索,企業的知識產權甚至游戲開發權、在境外的電視轉播權等,也都可作為融資租賃的標的物,從而形成一套文化金融服務體系,足以支持和解決文創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的資金難問題。此外,北京市文資辦也為文化擔保公司、文化融資租賃公司提供了近7000萬元的補償基金,一旦發生風險,政府和企業共同進行補償。
同時,北京市以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為平臺,幫助文化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已于2014年開園,由于位于保稅區內,入駐該基地的相關企業能享受到關于準入、產業扶持、稅收、人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新概念產品也能在這里進行保稅狀態的展覽展示,使其在進行貿易、合作等方面能有一定優勢。同時,基地已跟迪拜、米蘭、首爾、科隆等多個城市建立合作關系,并搭建起信息匯集平臺,方便海內外企業進行資源對接。
據首都對外文化貿易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李嘉珊介紹,目前,北京地區共有70家企業、38個項目被列為2015-2016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項目),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數量位居全國之首。動漫游戲出口、圖書版權輸出和電影出口等優勢門類出口貿易亦居全國前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應運而生。對外文化貿易發展在促進北京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樹立北京城市品牌形象、推動北京優秀文化“走出去”方面,作用日益凸顯。
北京收獲開放紅利
2015年5月5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北京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市商務委主任閆立剛指出,一年來,北京市與商務部共同制定了《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實施方案》,提出141項重點任務,截至目前,已推出85項試點舉措,完成全部任務的60%,在服務業領域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
北京的試點旨在為全國服務業發展培育新動能、探索新模式、構建新機制?;诖?,北京試點一年已取得明顯成效。
在培育新動能方面,試點催生服務業六大重點領域新業態不斷涌現。在科技服務領域,國內首家外資控股的飛機維修合資公司已簽署合作協議,即將在京誕生。在互聯網和信息服務領域,國內首批Apple Pay(蘋果支付)支付服務提供商在京落地。在文化教育服務領域,國內首家獲得對外專項出版業務的混合所有制試點企業在京注冊運營,國內首筆以版權為標的物的融資租賃業務順利實現。在金融服務領域,第一家外資銀行卡清算機構威士(VISA)在京落地,全國銀行業首家投貸聯動扶持初創企業的創客中心在京誕生。在商務和旅游服務領域,試點以來本市首個中外合資旅行社開展出境游業務申請正式獲批。在健康醫療服務領域,全國首例大型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合作辦醫的改革模式成功實施,在國內首次推出中醫藥國際醫療旅游服務包。
在探索新模式方面,試點積極對接高標準國際貿易規則體系,激活服務業新供給。一是改革投資管理模式,節省企業“腳底成本”。在外商投資管理中,試行新設外資企業審批文本格式化,覆蓋全市85.5%的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探索推行外資備案事項審批登記一體化,辦理時限縮短3-5天,申報材料減少50%。在對外投資管理中,全面實行境外投資項目“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無紙化備案管理模式,辦理時限縮短80%。在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中,率先在國內實行以申請人自治的名稱預查制度為代表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動實現“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照一碼”,辦理時限由近30天縮短至3-5天。二是創新貿易監管模式,提升服務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保稅監管模式創新,在國內率先放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保稅監管模式試點資質,建立全國首個藝術品“區內存儲+區外展拍” 的文化保稅模式,探索試行保稅倉庫異地委托監管及保稅料件“一體化”通關。深入實施關檢合作通關模式,搭建國內首家“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進出口檢驗檢疫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實現異地關檢部門間“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一站式作業”。探索建立適應新型貿易方式的監管模式,對跨境電商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和“通道式驗放”,開展便利備案、便利申報、便利放行,推動跨境電商涌現出O2O直購體驗、“平臺中的平臺”和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企業等三大類經營模式。三是健全事中事后監管模式,優化企業經營環境。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歸集全市55個部門6500余萬條信息,涵蓋行政處罰、行業自律、司法裁判等領域,形成“網上登記、統一歸集、一網公示”機制。推動開展對失信企業和失信行為的聯合約束、社會懲戒和市場懲戒,已鎖定25萬被吊銷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超過6萬的犯罪記錄人員,限制全國130余萬“老賴”在企業任職,有效遏制了失信主體參與市場經營活動。
在構建新機制方面,試點著力推動資源高效配置,加快釋放要素新活力。一是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在人才引進環節,給予外國人簽證、入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先行先試政策,營造國內最優的外籍人才出入境政策環境。在人才培養環節,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培養研究生,推動重點高校與企業聯合開展人才互動項目。在人才使用環節,搭建跨境人才協同發展平臺,推動建立國際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二是優化資金融通機制。開展外債宏觀審慎管理試點,突破中資企業境外融資瓶頸,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搭建跨國企業境內外資金一體化運營管理平臺,優化雙集中賬戶管理方式,營造全國最優的跨國公司總部外匯政策環境。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打通人民幣資金境內外通道,實現跨境人民幣“一個賬戶,一個額度,雙向自由融通”。啟動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試點,打通北京地區第三方支付機構辦理跨境電商人民幣支付業務的結算通道。三是打造科技創新機制。加快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建設,開展“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等系列制度創新,推動中關村科研教學免稅進口設備共享,2015年新增70個國家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2125臺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加大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力度,成立人民銀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心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心支局),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國家首批投貸聯動試點示范區,首批10家試點銀行有7家在北京設有分支機構。
在試點的帶動下,北京服務業呈現出國際化、集聚化、高端化發展態勢。從利用外資上看,2015年本市服務業入資123.2億美元,增長55.4%,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94.8%,帶動實際利用外資增長43.8%。2016年一季度服務業入資55.5億美元,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96.9%,占全國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的22.7%。從對外投資上看,2015年本市企業在57個國家和地區的581家企業累計境外直接投資額達95.6億美元,增長75%。2016年一季度,境外直接投資額41億美元,增長1.6倍,占全國(含央企)對外投資的10.2%。從服務貿易發展看,2015年,本市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1302.8億美元,增長17.8%,占全市對外貿易的29.0%,高于全國13.7個百分點,成為帶動貿易轉型升級、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