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 程晨
萬物共存,各有姿態
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
隨心選擇,獨鑄命途
交織成樂趣紛呈的人生
自主把握命運
自信撰寫傳奇
鍾家豪先生在風華正茂之時
實現了出類拔萃的事業宏景
他用一段精彩的勵志經歷
傳播積極進取的正能量
影響著更多的青年人
表演或事業的舞臺上 他盡情展現才華
在時間的推移中,前後交替不斷上演,當一批批固有力量顯出頹勢時,就會出現一代代蓬勃的新生力量彌補此中的空缺。因此,世界才會生生不息、欣欣向榮;人類社會也得以不斷發展,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但是,新生的力量需要經歷成長的階段,並得到正確的引導,才會變得成熟、貢獻社會。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難以偏離這個規律,鍾家豪先生的成長,便是如此。
出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他,是“八零後”的一員,鍾家豪先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與其他同齡人一樣,向世界宣告這一代人鮮明的優勢:個性獨立又不乏穩扎穩打,而且敢於主張,追求著自己的興趣:“雖然我在中文大學里攻讀食品營養系,但畢業不久因為個人喜歡跳舞,所以第一份工作並沒有找到對口專業,而是與舞蹈有關的工作。”
當時,鍾家豪先生參加了香港迪斯尼舞蹈演員的招聘,他雖是業餘的愛好者,卻憑借自14歲開始積累的街舞、Hit-pop等功底,贏得了美國迪斯尼公司評審的肯定,從包括無線舞蹈藝員訓練班的專業舞者、香港演藝學院專業學生、內地的舞蹈專業人士等230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與其他5個應聘者一起成功獲得了工作。此後三年,練習場所、演出舞臺、表演現場是他活躍的地方,他用肢體語言,表達了青春的動感,洋溢出這個階段應有的朝氣與活力。
不過,工作到一定時期,人們會就此進行思考。當時鍾家豪先生想到,究竟舞蹈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而繼續下去自己到了不再年輕的那天,又會有什麼出路?最後經過考慮,他知道舞蹈的工作未必能給自己提供長遠的保證,便遞交辭呈,退出了演藝的舞臺。
終止了原有的發展方向,自己該何去何從。經過觀察,鍾家豪先生對金融業的前景看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遂投身其中。2008年8月18日,他入職“康宏”,卻不想到一個月後爆發了“雷曼兄弟破產”,全球金融海嘯隨之而來,香港的金融行業受到影響,發展受阻,從業員更是舉步維艱。鍾家豪先生看著身邊一個個同行對金融失去了信心、紛紛離開此領域,心里不禁感覺難過。而且從業三個月後,香港衛生處為他提供了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如果他選擇改行,生活也輕鬆許多。為此,他媽媽也不斷建議他換一份工作,獲得安穩和保障。
“我的理念是‘人棄我取,覺得別人不看好金融,就意味著從事該行業競爭會減少,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其實我那時也不明確自己是否付出就有回報,但一直相信自己,現在沒有成功,不代表以後不會成功。”從事金融,多數人難在開始階段不接受客戶的拒絕,也不能忍耐這一階段的煎熬,很多人早早會退出,也無法看到後面的成功。可見鍾家豪先生的理念,與行業的特徵相符,他堅持了下來。“做金融我遇到很多人的拒絕,也碰到過很多困難,但只能自己扛著壓力,堅持再堅持。”鍾家豪先生相信,如果金融業不好做,自己就應該付出十倍甚至是二十倍的努力。“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忙於處理工作、見客戶,晚上6點下班,我吃過晚飯還回公司打電話約客戶,或抽時間工作。周六日我早上買了一份麥當勞早餐,11點左右就開工了。”入職的頭9個月,他沒有休息過一天!
天道酬勤,鍾家豪先生的付出得到了的回報:由於工作屬於中介性質,因此金融的各項工作、從業的各大公司都有涉及,幫助他迅速地獲得專業知識、人脈關係等。踏入行業第三年,即獲頒百萬年薪的獎項,且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人數發展至今已達43人……成績斐然。
回顧那些奮斗的歲月,鍾家豪先生常常感慨:“當時許多人問我,這麼辛苦,沒有業餘活動,休息又少,為了什麼?我的想法是,自己用辛苦9個月換來了未來的穩定是值得的,如果一個人開始不努力,日後才辛苦,那樣便是得不償失。而有的人也許覺得吃苦無所謂,但真正實踐起來很難。”自己奮斗的故事,鍾家豪先生也樂於與後輩分享。作為過來人,他看到現在成長的“九零後”、“零零後”也開始遭遇與自己相似的經歷便希望用自己的過去鼓勵他們,讓他們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也許是令人成功最直接的原因。”
堅信個性與勤奮 傳遞屬於年輕人的正能量
與老一輩人相比,現在的年輕人希望自己的工作並不是只停留在養家糊口的層面,他們更愿意視為自己要的夢想,希望能把自己的精神寄託於事業之中。兩代人理念的不同,磨合也會繼續,雙方的理解需要進一步加強,才能消除其中的誤會和偏見。鍾家豪先生表示,就如當初自己這一代“八零後”不被前輩看好一樣,現在的“九零後”、“零零後”也遭受來自社會的誤解,自身也因不夠成熟而存在缺陷。所以增加前後兩代人的溝通,消除隔閡,並對後輩產生正確的引導,是他現在寄予工作的愿望:
“我現在要打造一個品牌,不僅能在事業中幫助事業的發展,還能裨益年輕人的成長,通過正能量和應有的價值觀,讓他們得到啟發,從而影響他們,消除迷茫、減少埋怨,走出一個全新的人生。”鍾家豪先生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之間的交流不僅是傳授的過程,更多的可以用平等理解的方式取代,藉此讓雙方理解彼此,由質疑變為支持:“現在新的一代人未必會喜歡賺錢、謀生的話題,他們喜歡溝通,也喜歡心理上的滿足感,所以要以他們的立場進行分析,對其的理念進行理解,如果是正確的應該予以支持,最好不要產生矛盾。”鑒於青年人容易產生沖動、偏頗、意氣用事等情況,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鍾家豪先生則表示:“我們要讓他們認識到消極情緒對現實沒有多少實際作用,還要提倡目標與行為要相符,做事的方向要跟實際一致,如果相反只會導致他們對現實的質疑。”
對於目前年輕人對社會存在的意見,鍾家豪先生提議道:不要奢望外界會隨自己的想法而改變,與其等待,不如先從自己開始,讓自身具備更多更強的能力,才回頭看看當初的訴求是否正確。特別是既重視自己的想法,卻缺少實踐能力的人,容易進入一個自怨自艾的惡性循環。為何不先正確自己的內心,認清身邊的現狀,與他人坦誠相對,消解誤會,最後融入社會。鍾家豪先生也希望通過工作,告訴別人,可以參考長輩的建議,但不能聽之任之,更不能隨波逐流。就像當年,他要是聽話不做金融行業,也許生活穩定,但卻不能過得開心。
“重要的並不是你出拳有多重,而是你能挨多重的拳而不倒,承受一切並堅持前行,這樣才能取得勝利!”1976年,著名演員史泰龍親筆在原創電影劇本《洛奇》中寫下這一句激勵人心的話,鍾家豪先生亦對此情有獨鍾,不僅以此作為格言,而且專程遠赴美國,重走“洛奇路”,並將他的座右銘紋於胸前,還用之不斷鼓勵他人,希望幫助對方獲得新知,改變人生。生命影響生命,便是如此的奇妙,前後之間的交接,因此充滿著奮進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