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唯美主義也稱耽美主義、耽美派、享樂主義,于日本明治末年產生,興盛于大正初年,是當時日本文壇一種重要的文學思潮。夏目漱石《草枕》一書,講述了一個青年畫家為躲避世俗驚擾,遠離鬧市隱居山村的故事,故事就畫家在山村中的見聞對日本唯美主義文學進行了分析和探討,許多讀者表示初次閱讀此書有種閱讀游記的感覺,但是在作者的行文中卻可以感受到其意境的優美,而關于對“美”和“情懷”的思考也在閱讀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地展開。這本書雖然以敘事為主,但意蘊深刻,對于研究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特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我國唯美主義文學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自1920年起的10年當中,日本唯美主義文學便開始影響我國的文學創作,這也直接導致了唯美主義文學在中國的出現,在此過程中,唯美主義文學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中國文學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也要歸功于唯美主義文學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這些鮮明的特點是我國許多文學作品所不具備的,唯美主義文學更加注重強調與官能的相互結合,因此得到了許多中國作家的認可,自然在此過程中得到了發展與提高。
一、唯美主義文學的發展
唯美主義文學是在日本浪漫主義文學時期形成的一種全新的文學形式。它的發展建立在反社會和道德的基礎之上,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雖然沒有形成,但是,在許多這樣的文學作品中,傳統文學與唯美主義文學的作家卻可以大膽對其進行創作,這也導致許多人對唯美主義文學造成誤解,認為其赤裸而變態,甚至有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以丑為美的審美畸形,這非常不利于唯美主義思潮的發展,然而,許多唯美主義文學作家卻能夠享受其中,他們以獨特的文學表現方式,表達他們對于現今社會的反抗與不滿,這樣的方式可以將自身的觀點表現得十分到位。
隨著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以及我國唯美主義文學的崛起,出現了許多運動,五四運動就是在此時期發展起來的,對于我國而言,唯美主義文學的出現和發展也很大程度地帶動了我國文學的進步與發展。其中,日本唯美主義文學便是一種典型的文學代表。當時的中國并沒有唯美主義文學派系的產生,也沒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對我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如夏目漱石的《草枕》這樣的作品,更是對中國的唯美主義文學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文學界公認的唯美主義思潮也在此過程中產生。自1920年開始,日本的留學生將唯美主義文學帶入我國文壇,唯美主義文學思潮的到來仿佛一陣清風,雖沒有引起巨大的轟動,但是小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從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傳入中國開始,連續幾年時間之內,零星、間斷的文學都在繼續發展,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發展情況,使得沒有唯美主義文學作家對此進行評價,但是自從1928年起,許多中國文壇的作家開始重新認識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對于許多日本唯美主義文學作家的作品開始進行評價和認識,而1928年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不少日本文學作品在我國被翻譯和出版,尤其是夏目漱石,成為被我國翻譯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而夏目漱石的《草枕》一書也隨著中國文壇對日本文壇探索程度的加深開始進入中國作家的視線,同時也越來越受到中國作家的重視以及讀者的青睞。
二、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在中國取得發展和進步的原因
首先是社會的原因。早在1928年,我國的政治狀況非?;靵y,國民黨與共產黨公開樹立敵對關系,同時在2月份成立了國民建設委員會,而9月份國民政府就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這也標志著國民黨訓政的開始,也正是在這樣的時期,我國唯美主義文學得到了迅速發展,當時獨特的政治環境,對文學發展的方向產生了巨大影響,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在當時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下更重視極端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事實上,夏目漱石的《草枕》一書中,青年畫家隱居山村便是一種躲避現實、注重個人享樂的體現。
其次則歸結為思想因素,思想因素是一個看似簡單卻時刻都在發揮巨大作用的重要因素。在1928年開始的三年內,歐洲唯美主義文學在我國的傳播正處于巔峰時期,在當時,有幾位較為出名的日本留學生來到中國,將許多日本唯美主義文學作品請上了中國的舞臺,使中國學生開始對日本唯美主義文學進行討論。在當時的日本,唯美主義文學與左翼革命文學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二者有許多共同之處,如對于偏激和狂熱思想的追逐,浮躁性格的展現,以及許多放蕩不羈的行為,甚至是對于傳統文學的挑戰等,都有著共同點,對于中國文壇而言,也是在唯美主義思潮的發展和影響之下,逐漸開始接納、關注和認可日本唯美主義文學。許多中國作家開始對唯美主義文學進行探索和研究,再加之文學作品對其的影響與表現,中國文壇開始對日本唯美主義文學思潮進行更為完整的認識,對于中國文學愛好者而言,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獨特的吸引力使他們更加青睞日本唯美主義文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的發展。
最后一點原因是影響其發展的實用主義。很多有待商榷之處存在于中國對于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的認識中,在傳播和發展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的過程中,許多人將其視為特別的文學現象,即便是它的評論者們對日本唯美主義文學作品也沒有進行一個更為深刻的評價與認識。這一點,在夏目漱石的《草枕》中也有所體現,但事實卻沒有這樣簡單。許多對于唯美主義文學的評論,并沒有完全沉浸在批判變態的享樂主義中,而是對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以及它給中國帶來的價值進行了全新的評判與認識。應當說,中國對于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并非單純的借鑒,而是將中國的特點和國情與之相結合,在此過程中形成的文學流派,具有非常濃烈的中國特色。
三、日本唯美主義文學中國化的發展體現
中國唯美主義文學的發展依據我國國情和發展狀況對其進行了全新的定位和認知,在此過程中形成了不同于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的嶄新文學形式,而全新的文學形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在中國唯美主義文學發展的過程中,對于現實與藝術之間的聯系更加重視,相比日本唯美主義文學中文學獨立于生活之外的看法,中國唯美主義文學的特點更為鮮明,它認為藝術的來源是生活,而生活當中又包含藝術。
其次,關于非功利性和功利性的問題,中國的唯美主義文學對其更加重視,認為二者應當做到統一,尤其是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之中,二者的矛盾從來沒有消失過,所以,中國唯美主義文學一方面希望運用日本唯美主義文學中的非功利性與我國傳統文學進行對抗,而另外一方面,又由于自身的局限,具有巨大的民族歸屬感,因此,這二者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同時,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之中,中國唯美主義文學思想的確做到了非功利性與功利性的完美統一。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變態、頹廢與感傷等文學情緒,它習慣于通過感性的思維方式來對周遭事物進行觀察與思考,中國唯美主義文學則不盡相同,在中國唯美主義文學的發展形成過程中,由于當時的時代背景,人們的內心長期處于孤獨與痛苦的世界當中,于是對日本唯美主義文學這種頹廢、甚至有些變態的思想欣然接受,當然,這種接受并不是完全接受,而是在其基礎之上進行技巧加工,對當時中國所處的社會現實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抗與質疑。
四、結語
本文是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資助(編號:3142013015)基金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筆者在研究過程中對中國唯美主義文學論觀點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表明隨著五四運動的展開,一個全方位的開放發展方式在中國文壇出現。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中國當時的文化發展也因為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的影響產生了一定的變化,雖然沒有形成具體的文學流派,但是創作特征和文風的變化十分顯著。在文學創作發展的過程之中,中國沒有完全接納日本唯美主義文學,而是與許多文化接受一樣,進行了選擇性的接納。我國對于唯美主義文學的接納,受到了當時社會發展與變革的影響,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造成的沖擊并不大,但是日本唯美主義文學中的文風以及傷感情緒卻在中國文壇形成了很大的影響,這也是中國唯美主義思潮出現的原因。時至今日,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對我國文學的影響仍然存在,雖然沒有激烈的表現,但為我國唯美主義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參考。研究一個國家的文學特點,自然要從該類型文學作品出發,在作品中尋求可借鑒和改良之處,夏目漱石的《草枕》一書以唯美主義文學的相關內容作為基礎,通過故事的形式展現了日本藝術文化等領域的發展特點,對于研究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同時對于世界其他國家唯美主義文學的研究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王方/華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石小娟/華北科技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