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環境藝術和數字媒體,許多人對此都有些陌生,實際上,環境藝術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感覺器官獲得的事物都是環境藝術的重要構成要素。環境藝術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它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廣泛,無論是建筑學、園林藝術還是材料學,甚至是心理學都包括在環境藝術之中,它包括“偶發藝術”“地景藝術”和“景觀藝術”等諸多藝術學科。而從專業的角度對媒體進行分類,則包括邏輯媒體、感覺媒體和實物媒體等,這些特殊信息載體都稱之為數字媒體。當下社會,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已經融入社會的許多領域,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理論和數字媒體相結合的問題,《環境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應用》一書有著深入細致的分析,并且為我國今后的環境藝術發展方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參考。
《環境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應用》一書的特點在于把藝術與科學技術的融合發展歸納為幾個階段,對每個階段的發展特點都進行了總結。書中提到:早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計算機圖形學,這對于數字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拓寬了藝術事業的發展空間。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人們將數字技術和藝術創新巧妙融合,并以“數字藝術設計”這一新奇的方式展現。而進入21世紀后,數字媒體技術開始加速發展,逐漸成為現代知識經濟的發展核心。
在我國人才培養問題中,復合型知識人才的培養是比較明顯和突出的問題,人才的培養才是藝術設計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根本。《環境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應用》一書的優點在于提倡培養適合實際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提出了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因為環境藝術和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需要眾多的復合型人才作為人力支撐。因此,“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和“環境技術人才”就顯得尤為珍貴,然而,當前國內人才的數目和需求并不成正比例,在我國,許多地區依舊采用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的教育和培養方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時代的需求,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當中,充分考慮市場以及社會的需求。
《環境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應用》一書的學術價值在于創新了人才培養的新策略。書中提到了當今人們的素質和教育問題對于環境藝術發展的影響,隨著社會對高素質人才需求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嘗試通過“走捷徑”的方式進入藝術領域,這直接導致了學生綜合素質和知識水平的下降,也對環境藝術設計和數字媒體的結合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正如筆者前文提到的,在環境藝術發展的眾多問題中,人才培養問題最為關鍵。《環境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應用》一書便為解決環境藝術設計與數字媒體共同發展過程中的人才培養問題提供了思路。書中認為,首先,早在學校培養階段,高校應當積極進行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讓學科之間做到資源共享和互相取長補短,因為只有具備對數字工具嫻熟的操控能力、扎實的藝術設計功底,并且實現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才能真正實現環境藝術設計的藝術價值與數字媒體技術的技術價值的和諧統一。其次,培養高層次的教師隊伍也不容忽視,過硬的教師團隊是保障人才素質的關鍵。當然,在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也必不可少,只有將這二者緊密地結合,才能為環境藝術設計與數字媒體的結合發展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除了人才培養的問題,非常值得關注的還有數字媒體技術發展的應用問題,能否在環境藝術中完美地應用數字媒體,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當代藝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早期傳統藝術設計的影響。數字媒體和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全新的學科,這二者相結合的方式更具科學性、時代性以及實用性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原有的發展方式必然會阻礙其進步的腳步。因此,在人才培養和實踐階段都要更加注重數字媒體的應用。
綜上所述,《環境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應用》一書不僅指出了我國目前環境藝術設計面臨的諸多問題,同時也指出了許多有效的解決之道,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環境藝術研究書籍。
(余剛/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