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國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想給遠方姑娘寫封信,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一曲名揚世界的《草原之夜》,喚醒了沉睡的可克達拉大草原,感召和鼓舞著軍墾戰士,知青和邊疆各族兒女屯墾戍邊,戰天斗地,無私奉獻。
“可克達拉”,哈薩克語,意為“綠色的原野”。可克達拉大草原,是新疆最濕潤的地區。雨水充沛,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資源雄厚,物產豐富。
相傳,很久以前,這里是一片戈壁灘。戈壁灘上住著一戶牧民,艱辛地放牧著牛羊。一天夜里,突然刮起了狂風,狂風中傳來小羊羔的哀叫聲。牧民聽見叫聲,發現不遠處,有幾只狼圍攻一只小羊羔。牧民拿起刀箭,驅走了狼群,救下了小羊羔,把它抱回氈房。牧民取水喂小羊羔,小羊羔突然變成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輕聲對牧民說,“我叫可克達拉,是天上五谷神的女兒,為了感謝你的救命之恩,明天這里將變成一片草原”,說完消失了。第二天早晨,牧民醒來一看,茫茫的戈壁灘,一夜間變成了一望無邊的大草原。為了紀念這位仙女,人們開始叫這里“可克達拉”。
半個世紀前的1954年,5軍15師全體官兵集體轉業,在塞外邊陲伊犁河谷的可克達拉屯墾戍邊,成為伊犁墾區的先驅者、開拓者。1958的年6月,受王震將軍指派,八一電影制片廠導演張加毅和作曲家田歌,來到可克達拉大草原,拍攝反映軍墾戰士屯墾戍邊生活的紀錄片《綠色的原野》。
一天,太陽落山的時候,天空美極了。絢麗的晚霞照射著草原,照射著蘆葦。遠處升起了縷縷炊煙,炊煙中傳來了陣陣歌聲。兵團戰士們圍著篝火,火上放著支架,支架上烤著野兔、野雞。旁邊的架子車上躺著休息的戰士,他們愉快地唱著歌兒。
一望無際的可克達拉大草原上,張加毅和田歌騎馬漫步,循著歌兒走到近處。他們被這火熱的場面感動了,走過去問戰士們:“同志們,你們在唱什么呢?”“在唱勞動嘛,愛情嘛,在唱今天,也唱明天嘛!”戰士回答道。“這才是人們的內心,為什么不去真正抒發一下人們內心的情緒呢?”張加毅受到觸動,對身邊的田歌說。
軍墾戰士屯田戍邊的火熱生活,深深地印在在張加毅腦海中,揮之不去,歌詞在他心里閃爍著。馬背上的張加毅,用鉛筆三個字、二個字地在煙盒上寫下來。回到駐地,張加毅坐下,文思泉涌,心中的歌詞噴涌而出。他一氣呵成寫道:“美麗的夜色多么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想給遠方姑娘寫封信\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等到千里冰雪消融\等到那草原上送來春風\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
“我寫好了,你譜去吧”。張加毅高興地來到田歌的住處,把歌詞遞給他。
田歌接過歌詞一看,“亞克西!亞克西!好呀!好呀!”他激動地說:“詞作家,你退場吧,讓我來試試看。”時間大約過了40多分鐘,田歌從宿舍里走出來叫張加毅:“詞作家,你來,就是它了。”
“美麗的夜色多么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田歌深情地唱了起來。
田歌唱得動情,“再唱一遍”過了一會兒,張加毅說。田歌又動情地唱了一遍。張加毅說,“再唱一遍”。
“亞克西!亞克西!”這時,窗外傳來兵團戰士的鼓掌聲,喊著叫好。原來,他們一直在窗外聽著。
張加毅受到鼓舞,受到震動,隨即在田歌的曲譜上寫道:“同意錄音,張加毅”。就這樣,一曲《草原之夜》,作為《綠色的原野》主題歌聞世了。
《綠色的原野》,是國慶10周年的獻禮片。片子一播出,在全國引起轟動,《草原之夜》很快被傳開。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著名東方小夜曲”,這是我國迄今,第一首歌曲被列入世界名曲的藝術寶典。
如今的可克達拉,早已改變了模樣。
在本世紀初的時候,農場的生產總值就相當于《草原之夜》聞世時的34倍;糧食單產翻了兩番多;長絨棉單產由當年23公斤,提高到了99公斤,成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重要的棉花生產基地之一。2015年3月16日,經國務院批準,建立了可克達拉市。
順暢的交通和通信,徹底改變了期待“郵遞員來傳情”的歷史,縮短了“可克達拉”同內地的距離。
當我離開可克達拉草原的時候,朋友告訴我:想給遠方姑娘寫封信,寄上一張明信片,可蓋上可克達拉郵戳,投進可克達拉信箱,可克達拉郵遞員會幫你傳去旅途相思之情,讓你瀟灑體驗一回可克達拉《草原之夜》的浪漫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