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威廉
現在,智能手機大大提升了我們的工作效率,有很多手機軟件可以幫助我們采集、編輯和上傳內容,智能手機成為重要的編輯工具。同時,越來越多的受眾將手機作為重要的內容消費平臺,通過智能手機訂閱內容。大多數記者、主持人講故事的方式都是團隊協作,需要有后臺工作人員把采集到的內容上傳到網上,要有專人負責彼此之間的溝通和協調。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平臺講故事,這種團隊協作的效率會進一步提高。
新媒體環境下,我們需要準確分析受眾是誰、他們的消費情況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如何更好地與他們互動,這些都要有前瞻的分析。隨著收集故事的方式、受眾消費故事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組織結構也要發生改變,傳統方式和移動平臺要加強資源共享。比如:某個媒體記者采制的內容如果既適合電臺播放又適合其他平臺刊播,就要互相分享。有的媒體既有廣播也有自己的平面媒體,但是兩個部門之間沒有任何互動,都各自派人去報道同樣的故事,彼此之間沒有任何資源的分享,這在未來顯然是不可持續的。現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就在此方面進行了調整,在過去系統的基礎上開發了新的系統,開放給所有的新聞和制作人員使用,大家會在系統中了解到事情的最新進展和變化,分工協作,相互分享。當然,這也意味著選擇的工作量和難度加大了。比如一天當中某一個時段會收到很多的事故報道或信息,哪些要優先發布?哪些不需要報道?這些都要慎重斟酌。而且不同的平臺需要的內容、標準也會不同,需要進行協調,不能出現記者報道一個事件后卻不知道在哪個平臺上發布的情況。
講好故事的前提是要對故事進行撰寫和加工,現在有很多媒體機構都有多媒體工作室,電視、廣播、網絡都在一起工作,還有專門的制作和編輯團隊給他們提供支持,對不同平臺的內容進行加工、調整,而不是對所有的平臺搞一刀切。這意味著必須掌握新技能,有些人可能會失去自己的工作,但是也會創作更多的工作機會。當然還要充分發揮技術的作用,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投資。很多媒體機構雖然在這方面投入很多,但缺乏系統性,不能保證第一時間把合適的內容發布到平臺上。
這個時代我們面臨很多的挑戰,要進行組織的調整并非易事,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做成這件事情,擴大受眾的范圍,讓聽眾聽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那我們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