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 要】目前全球經濟持續發展,而不同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逐漸變得更加激烈。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在方式上明顯出現了變化,產業結構方面也在進行逐漸轉變。以往勞動密集型不再居于主體,高技術化產業慢慢得到興起,并且一些高端服務業相較于之前更加繁榮,總體上看產業結構實現了快速升級。為了進一步加強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充分結合目前財政金融政策,因為在這方面其往往具有關鍵性作用。本文針對產業機構升級進行相關闡述,就財政金融政策作用展開一定探討。
【關鍵詞】財政金融;政策;產業機構升級;影響
現階段,國民經濟盡管已經實現持續增長,但是在具體的結構方式方面,仍然不斷發展變化。資本與技術逐漸受到各行各業重視,并逐漸形成了密集型產業,目前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與此同時,整體的產業結構方面,也已經實現了持續優化。通常來說,站在產業結構角度進行考慮,要想順利實現調整升級,應該首先保持宏觀環境穩定,另外財政金融手段同樣較為重要,能夠對其形成科學引導,還能夠借助于各種工具,充分貫穿于產業發展。對各大生產要素,也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誘導,使各要素關系方面,也能夠得到不斷優化,產業機構就會實現快速轉換,并且最終得以升級。
一、通過財政金融政策如何影響產業結構升級
(一)財政政策方面影響
財政政策從本質屬性來看,一般被認為屬于經濟政策,并且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財政政策通過相應的政策手段,能夠實現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經濟也能夠保持更加穩定。國家財政從整體結構上講,不僅包括政策方面的支出,而且包括相應的一些收入[1]。就政府支出這方面而言,一方面包括政府購買,另一方面還牽扯到轉移支付方面的內容。而對于政府收入,一般涉及到稅收與公債。而財政政策應用過程中,不僅能夠直接作用,而且時滯相對來說較短,能夠借助于相應政策工具,予以資源配置方面不斷調整和優化,并且在總需求方面,也能夠實現有效的調節。資源配置具體實施階段,關系也能更加明確。財政政策相關作用之下,還能夠充分引導廣大企業,能夠積極開展各項投資活動,并且激勵廣大投資融資企業,也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持續創新,并提倡和鼓勵企業,能夠持續開展新產品研發,在新工藝方面,也能夠督促其進行合理的引進。
財政政策具體開展階段,能夠利用改變現有的需求結構,進而實現對供給結構方面的作用,產業結構也能夠不斷升級。比方說,利用差異化稅種,或者合理進行稅目設置,能夠讓資本收益作出改變[2]。而在資本流向方面,也能夠受到一定程度引導。此外我們可以利用激勵政策,能夠充分改變外商投資規模,或者說相應的投向,這樣就能夠利于貿易發展,有效推動產業結構化調整,實現不斷升級。
(二)金融政策方面影響
和財政政策有所不同,金融政策實施過程中,一般需要借助有償手段,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控,進而能夠促使產業結構調整,使其最終得以優化升級。通過不同的政策工具,能夠有效影響到基礎貨幣,并且充分改變其供應量。比方說通過信貸和匯率,產業或者行業發展過程中,能夠不斷調整自身供給,資金需求就能夠得到滿足[3]。還可以利用調節載體,充分實現經濟資源方面科學配置,產業供給結構從而更加完善,并能夠和社會需求結構彼此協調,產業結構也可以實現優化。金融政策實施階段,受到信貸利率引導,通常就會作用于投資和儲蓄,并且容易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而金融要素,同樣也會明顯受到金融機構引導,能夠對資源予以合理分配,并進一步促進金融結構優化,從而實現良性發展?;诖?,應該盡量采取合理的金融模式,并積極開展制度創新。
我國近年來積極進行財政方面的改革,股票和債券市場充分建立,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也意味著金融機構已經不再拘泥于以往的形式,而是真正實現了多元化[4]。金融活動同樣不再是以前的樣子,而是走向了市場化。與此同時,政府能夠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政策方面的引導,開展規范化管理。
二、關于財政金融政策在產業結構升級方面的效應
(一)總體效應
我們通過研究經濟轉變趨勢,能夠有效發現,要想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需要合理控制各個方面的因素,比如財政支出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合理確定規模。財政支出的過程中,還應該改變原有結構,力求更加趨向于技術型。經濟運行的過程中,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進行控制稅收。產業結構方面,也力求能夠實現技術化和服務化,只有有效控制這些因素,產業結構才能得以不斷優化升級。
(二)階段性效應
中國產業結構目前正在不斷優化,積極的尋求轉變。而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過程中,需要充分遵循一定客觀規律。目前我國第一產業比重方面,已經明顯出現較快下降。而第二產業比重方面,盡管相較于之前有所上升,然而在程度上十分緩慢。在第三產業比重方面,快速進行攀升。目前經濟逐漸實現了全球化,同時這種趨勢也在不斷深入,國內市場得到不斷完善,并且將會和國際市場接軌,一方面為國內企業提供一定的機遇,另一方面帶來比較巨大挑戰。特別是當前市場方面競爭,已經逐漸變得愈加激烈,而基于此種情況之下,目前國內各行各業均不能幸免,普遍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響[5]。原有產業結構相對較為落后,迫切需要實現不斷升級,這樣才能充分促進國內行業不斷發展。以前財政金融政策相對比較滯后,其中一些規范條例難以支持第三產業,無法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一般僅僅重視基礎設施方面,并大力投資進行相關的建設,然而伴隨著加入WTO,國際環境形勢下,對我國產生了較為重要的影響,就我國財政支出方面而言,在結構上逐漸實現優化。并且一些相關的金融機構,同樣開始鼓勵新興企業,力求實現其較為良好的發展,在進出貿易方面也實現發展的同時,針對這方面的結構,也予以了一定調整。
(三)區域效應
我國地區之間存在較為明顯差異,經濟發展狀況方面,也相對有所不同。因此各地產業要想實現不斷發展,要想在結構上得以優化升級,需要結合本地財政金融政策。在東部地區,和其他地區進行比較,經濟更加發達一些,第三產業方面發展,也相對來說更加快速。在西部地區,由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影響,國家對此特別關注,并且給予一定程度優惠政策。另外,利用財政金融方面相關政策,能夠有效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并且能夠有效促進其產業結構升級,和其他一些地區,可以更好的經濟來往,有效促進彼此之間貿易交流。
結語
本文針對產業機構升級進行相關闡述,就財政金融政策作用展開一定探討。目前政府普遍重視產業結構方面的調整,同時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措施。為了充分迎接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我國應做好足夠的準備,并應利用相關的金融財政政策,起到良好的調控作用。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過程中,還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并充分鼓勵發展高新技術和服務業,促進第三產業的不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國經濟協調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俞建雄.財政金融政策對民族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42-43.
[2]王小華.財政金融政策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階段變化研究[J].西部論壇,2013,(2):11-19.
[3]陸存梅.財政金融政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J].經濟視野,2014,(20):391-393.
[4]任元明,王小華.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化推進與城鄉收入差距論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3-80.
[5]陳麗云.云南省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研究——基于金融與財政協調的視角[J].東方企業文化,2011,(10):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