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妍英
【摘 要】從上世紀開始,世界多數國家已經進入了工業時代,工業時代的更替加大了人類生產活動對資源的消耗。隨著工業產業的不斷擴大,自然資源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如林木資源、淡水資源、海洋以及漁業資源、石油資源等等,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增加了環境的負擔,使得全球控制污染越來越嚴重。本文將要討論的課題就是空氣污染健康效應的經濟學思考,討論空氣污染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空氣污染;健康效應;資源消耗;經濟學
空氣的重度污染不僅關系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同樣也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人們為了使經濟發展更加活躍繁榮,不惜破壞自然環境,造成空氣污染,根據因果關系原理,空氣污染所造成的健康效應,也必將給經濟的發展帶來重重障礙,這也是近年來國家推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可以說,空氣污染健康效應同樣也是經濟問題。
一、空氣污染的健康效應分析
參考眾多的文獻資料,筆者發現,日均住院人數與空氣污染指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人們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中,依靠獲取空氣當中的氧氣維持生命,當空氣受到嚴重污染的時候,其中的含氧量必定會受到影響,當人們無法過濾空氣中的有害因子時,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直接吸入人體當中,從而危害人的生命健康。
總結歷史文獻與有關調查發現,日均住院數量與空氣的優良指數呈反比。空氣指數越低,說明空氣當中的有害物質越高,人們吸入的有害物質也就越高,這無疑是提高了人的患病率和疾病的爆發率。反之,空氣優良指數越高,代表空氣環境越好,人們從空氣當中獲得的有利物質就更多,其患病率也就越低。
一般情況下,空氣污染越嚴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就越多,也就影響到了醫院的日均住院人數。只有不斷的提升空氣質量,降低空氣污染,才能夠長時間的維持人體健康,降低醫院日均住院數量,減少患者或健康人的就醫率。
二、空氣污染對健康造成的經濟影響
空氣污染所造成的健康問題增加了患者的就醫支出,在治療與住院期間,患者無法進行工作,這就降低了患者的經濟收入。
如今,我國推行了醫療保障制度,包括醫保、社保以及職工保險等類型,但無論是投保還是未投保,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投保,當患者產生疾病以后,就必須到醫院就診治療,一方面投保者需要承擔一部分的治療費用,另一方面,保險的另一方需要按照保險合同承擔一部分的治療費用,也就說,一旦個人就醫,保險合同雙方就會有一定的經濟損失。再者,職工因健康問題就診,治療期間無法參與工作,經濟收入就會受到影響,而對于企業而言,當事職工就醫,其本職工作就會交由他人承擔,或擇期進行,這就降低了企業的工作效率、生產效率,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研究考察發現,空氣污染指數每上升兩個單位,日均住院人數上升,日均住院費用就會出現明顯的上升。醫院日均住院人數上升,就需要有更多的醫護人員進行管理,在周末或休息時間內,他們需要不斷的進行加班,無法開展消費項目,這對內需的拉動來講,是一大損失。雖然,就一家醫院或一個地方的統計數據來看,這樣的影響非常小,但從全國的發展趨勢上來看,空氣污染健康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卻是非常強烈和明顯的。大數據背景下,空氣污染對健康造成的經濟影響主要包括對個人經濟的影響、對相關企業單位造成的經濟影響以及對區域消費指數帶來的經濟影響。
三、空氣污染健康效應的經濟學思考
空氣污染健康效應的經濟思考主要從三個角度進行:第一環境與經濟;第二環境與健康;第三經濟與健康。下文中,筆者將從上述三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分開工期污染健康效應中的經濟問題。
(一)環境與經濟
有些環境經濟學家認為該模型并不說明收入水平與某些質量環境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系,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及其轉折點的估計值僅僅建立在若干跨國數據和時間序列數據的實證分析基礎上,所以該模型只能是對經驗數據的描述而并不能用于預測;環境質量改善并不會自動發生,它有賴于全社會環保意識的提高、環境政策的嚴格實施,以及技術進步的支持。尤其一個國家環境政策的選定可能帶來大大優于或劣于處于同樣收入水平國家的環境條件。
(二)環境與健康
總結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筆者得出:人類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下,其健康風險很高。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越小,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就越大,這種的空氣環境與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爆發有著密切的聯系。空氣污染環境下,哮喘的發生幾率最高。研究還發現,空氣質量對人類情緒的影響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系,如今,農村人口的健康率和平均壽命都要比城市人口高,分析其原因,無法排除農村空氣質量優于城市空氣質量。在空氣優良環境下,人類的心情能夠更加愉悅、而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下,人們則顯得更加的暴躁易怒,這就激發了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哮喘病的發生率。同時,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還會持續到下一代身上。
(三)經濟與健康
絕對收入影響健康水平。簡單舉例:一個具有較高絕對收入的人患病后,同時也擁有了更多的經濟支撐,為其提供更好的醫療條件,相對而言,絕對經濟收入較低的人群,患病后通常采取緩一緩、抗一抗、實在不行再就醫的態度。將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的醫療條件和就醫水平對比,可以得出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人們的健康指數越高,發達國家的人口擁有更高的就醫環境和就醫條件,他們有體檢的習慣和條件,能夠及時的發現身體的病變,得到快速的治療,健康條件下,人的工作積極性、智力水平等就更高,自然就能為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而在非洲一些貧困國家,人們的健康指數非常低,四處爆發瘧疾和其它疾病,人們將有限的經濟收入都投入到了醫療當中,相對而言,就沒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本去發展經濟。經濟與健康間的相互影響主要表現為:
1.外界環境對生理健康的刺激。這種刺激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在外界環境持續作用下,刺激作用會在人的成長中長期積累,從而影響健康。例如長期處于低收入的群體可能帶來環境壓力,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壓力,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2.醫療保健等資源的可獲性。收入會直接影響醫療保健等資源的獲得和使用,從而影響健康。貧困的人因收入的限制導致有病無法醫,因而導致小病拖大病,惡化健康狀況。此外,貧困地區醫療保健資源的匿乏、水資源的缺乏、衛生基礎設施不充足導致當地居民平均健康水平較低。研究貧困對健康的影響時,發現窮人對醫療保健的支付能力較弱,導致服務于窮人的醫療基礎設施配置的缺乏,從而影響健康,的研究也驗證了這一機制。
結語
空氣污染健康效應中包含了很多的經濟問題,可以說,推行可持續經濟發展策略是目前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環境可持續發展,這一背景下,空氣污染情況將得到有效的改善,其所引發的健康效應也就迷糊,先關的經濟問題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1]謝元博; 陳娟; 李巍.霧霾重污染期間北京居民對高濃度PM2.5持續暴露的健康風險及其損害價值評估[J].環境科學,2014(01):462-463.
[2]盧洪友; 祁毓.環境質量、公共服務與國民健康——基于跨國(地區)數據的分析[J].財經研究,2013(06):286-287.
[3]陳仁杰; 陳秉衡; 闞海東.我國113個城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的健康經濟學評價 [J].中國環境科學,2010(03):824-825.
[4]高婷; 李國星; 胥美美; 王旭英; 梁鳳超; 曾強; 潘小川.基于支付意愿的大氣PM2.5健康經濟學損失評價[J].環境與健康雜志,2015(08):168-169.
[5]殷永文; 程金平; 段玉森; 魏海萍; 嵇若旭; 于金蓮; 于宏然 .市霾污染因子PM2.5引起居民健康危害的經濟學評價[J].環境與健康雜志,2011(03):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