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茶降、特色茶漲,古樹茶回歸趨理性
2015年是云南普洱茶市場的“轉折年”——高價茶降、特色茶漲,古樹茶回歸趨理性,消費型普洱茶占據市場主導,各大品牌普洱茶企開始關注產品本身,讓云南普洱茶市場步入了“喝時代”。
從2015年云南省各茶產區銷售情況看,中低端價位普洱茶銷售平穩,高價位茶尤其是部分高價位古樹茶銷售走勢放緩。春茶毛茶、成品茶單價總體略有回落。據第一茶葉網數據顯示,在年平均漲幅20%連續飆升了3年后,2015年普洱茶價迎來近3年來首次下滑,整體降幅二至三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留養茶、小區域名優茶、有機茶及新工藝生產的藤條茶、普洱曬紅茶等價格上漲。
“炒家”離場 市場更看重品質
2015年,隨著炒作普洱茶的莊家、游資紛紛離場,一餅餅普洱茶開始進入普通家庭。相關部門信息顯示,普洱、西雙版納產茶地原來幾千元的毛茶2015年價格回歸,降至百十元上下這一理性區間。標志有二:一是“山頭茶”概念逐漸專業化,消費者更多關注古樹純料、制作工藝和茶品穩定等信息;二是大益、茶馬史詩等大品牌更關注品牌的美譽度傳播,而非所謂的“增值傳奇”。
于是,在茶市持續低迷后,茶葉企業紛紛尋找出路,在保持傳統普洱茶產品的同時,不斷推出新品,普洱曬紅新品走俏市場、云南巖茶成新寵、藤條茶價值被挖掘……
云南省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包忠華介紹說:“我們充分挖掘了普洱曬紅的歷史文化、工藝價值、市場前景等,并牽頭制定《普洱曬紅企業標準》,在獲得云南省衛計委批準后,已于2015年7月28日正式實施,并將之上升到了行業標準。”為充分利用好云南茶葉資源優勢,天下普洱茶國有限公司聯合中國普洱茶質檢中心等相關機構,大膽創新,繼“普洱曬紅”之后,又創新研發了“藤條茶”“大自然倉”“紫芽茶”等工藝標準,目前公司正在申報6個企業標準、7項技術專利。“普洱曬紅”選用云南大葉種茶鮮葉為原料,通過萎凋、揉捻、發酵、日光干燥而成,在適宜條件下可以長期存放,具有越陳越香、后發酵特質的新品類茶葉,現已成為茶界介于普洱茶與紅茶之間的一個全新品類,其憑借獨特的工藝和品質,一上市便受到了市場的認可。
據了解,2015年普洱茶高端茶品價格回落,包裝也更加親民,消費型茶葉逐漸占據市場主導,個人消費量明顯上升。云南普洱茶毛茶均價為每公斤33元,成品茶均價為每公斤88.6元,仍低于每公斤160~200元的全國名優茶均價。
(資料來源:云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