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霞
際華三五零九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際華三五零九”或“公司”)圍繞“專業、專注,著力打造國際國內知名紗線、面料供應商”的“強二”戰略目標,堅持“科技引領時尚,創新引領未來”的經營理念,大力推進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營銷體制創新,實現從傳統產業向紡織新材料(面料)研發的新興產業的轉變,從生產制造型向服務制造型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由于地域限制,中部地區相對于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在吸引人才方面一直處于弱勢。為了彌補這種劣勢,際華三五零九按照人才強企的戰略,建立了科學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管理機制,完善激勵約束機制。
公司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緊緊抓住選才、用才、育才、留才 4 個環節,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為基礎加強人才的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為企業人才發展起到“蓄水池”作用。公司任能為賢,量才而用,緊緊圍繞“用事業凝聚人,用培養提升人,用待遇吸引人,用崗位造就人,用情感留住人”的用人方針,加強高層次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斷改善企業人力資源結構,優化人員配置。
公司采用引進人才與自身培養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增強自身軟實力。其中,2015年共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17名,培養和選拔后備干部10名,聘用專業技術人員25名、技能人才68名;選送各級管理人員48人次參加了紡織技術、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稅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專題培訓;同時,組織和實施了42期內部各類技能培訓。使人才在企業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實現與企業的共贏。公司還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培養科研項目帶頭人,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步伐。
為了鼓勵科技創新,激發員工的創新潛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公司制定了《際華三五零九紡織有限公司科技創新考核及激勵制度》,嚴格規定了各項創新的獎勵標準,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分別對獲得專利授權的專利職務發明人及獲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等的完成人進行了一次性獎勵。
產品開發創新實踐
際華三五零九以“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為發展戰略,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開放式科技創新體系。圍繞做強做優、打造行業一流企業的目標,以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中心,體制機制為保障,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正是有了健全的創新機制保障,2015年,公司獲得專利授權25項(其中發明專利 9 項),新申報專利25項(其中發明專利 8 項)。
2015年公司開發了錦綸混紡紗線,腈氯綸、漢麻纖維混紡紗,維綸、粘膠混紡紗,海藻纖維混紡紗,木代爾、天絲?產品系列,阻燃面料、三緯面料、棉錦交織面料、功能性交織面料等10余種系列新產品,并均實現了批量生產。海藻纖維新產品開發可謂其中的典型案例。
際華三五零九開發了海藻纖維新型功能性紗線,進而開發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高檔紡織面料。海藻纖維是以海洋中的一些棕色藻類植物中提取的海藻酸為原料制得的纖維。在紡織加工過程中,這種纖維可以與棉或其它纖維混紡,產品富有光澤、手感柔滑、吸濕透氣、舒適性較好,最終可以用于制造服裝、家用紡織品等。
海藻纖維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環保型纖維具有一些優良特點:一是海藻纖維具有吸濕保濕功能,做成的衣服不僅夏天穿起來舒服,而且還能夠抑菌益膚,起到美容保健的作用;二是海藻纖維有一定的防輻射效果,尤其是對于低頻電磁波效果較好,可以應用于孕婦裝生產;三是海藻纖維的阻燃性良好,在空氣中不會起明火,產品安全性好,可以用于生產防護服、兒童玩具等;四是在生物醫學方面,由于海藻纖維中含有大量的鈣離子,可以和血液中的鈉離子交換,從而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促進傷口愈合。目前該纖維已在紡織和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具有較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但海藻纖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強力低、濕伸長較大,在混紡生產過程中易被拉斷,牽伸過程中纖維易產生滑脫,難以保證成紗質量。海藻纖維與精梳細絨棉、精梳長絨棉之間的性能差異大,紡紗困難,如何提高紗線強力是紡制海藻纖維高支紗的難點。
際華三五零九技術研發人員反復進行試驗數據的對比分析,合理安排混紡比例,不斷優化紡紗工藝,優選紡紗專件,成功解決了海藻纖維紡紗工藝優化設計和高效織造生產等關鍵技術問題。目前,其自主研發的《海藻纖維與精梳細絨棉、長絨棉混紡生產高檔針織用紗的方法》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并獲受理;生產的海藻纖維高支紗產品已形成規?;a,產品投放市場后,受到客戶的歡迎和好評。
向新型服務制造型企業轉型
進入“十三五”,際華三五零九將繼續圍繞“做精紡織主業,突出功能特色;開發產業用紡織品,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進軍商貿物流,創造新的增長”這一指導思想,力爭在2025年完成向科技創新能力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服務制造型企業的轉型。公司董事長邱衛兵透露,公司計劃打造一個集物流、技術指導、融資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平臺,為行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服務。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目前公司引進了ERP系統,在新產品研發過程中,考慮了資源約束、優化和決策技術,有效利用和整合內外部資源,從集團內部資源規劃延伸至供應鏈上企業資源的預測、計劃、管控,以滿足供應鏈上節點企業間的協同運作和柔性變更,對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進行整合和優化管理的集團化、多層級式的管理。對于“智能化”建設,邱衛兵表示,目前行業熱議的所謂“智能化”大多停留在信息化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層面,行業企業要開展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建設,恐怕還需從培養自己的專業研究團隊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