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兵
摘要: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是國家戰略,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涉及多省份、多部門、多領域,需要統籌協調,統籌各方面資源,協調各部門、各地方、各領域的權責關系,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合力,將長江水道建設成為“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黃金水道。
關鍵詞:長江;黃金水道;建設
中圖分類號:U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6)06-0018-02
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黃金水道,比如萊茵河是德國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國的“黃金水道”,美國的黃金水道是密西西比河等,還有比如埃及的尼羅河、印度的恒河等等。
長江是我國的母親河,貫通我國疆域的東西,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長江的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長江流域的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長江是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是現階段國家的重大戰略。
經濟要發展,交通需先行,要建設長江經濟帶,就需要先謀劃長江黃金水道的規劃建設,提升黃金水道的效率和效益,使其成為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黃金水道。
1.統籌協調
長江流經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長6397千米,長江支流眾多,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沱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黃浦江等重要支流。
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是國家戰略,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涉及多省份、多部門、多領域,需要從國家層面統籌協調,統籌各方面資源,組織協調各部門、各地方、各領域的權責關系,優化資源配置,充分調動國家、部門、地方全方位的積極性,凝心聚力,形成合力,為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后勤保障。
2.體制機制創新
長江干線航道上起云南水富,下至長江人海口,全長2838公里。其中:云南水富至四川宜賓合江門段30公里由四川省交通運輸廳負責養護管理,湖北宜昌中水門至秭歸廟河段59公里由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負責養護管理,江蘇太倉瀏河口至上海長江口(南漢)段120公里由長江口航道管理局負責養護管理,其余河段由長江航道局負責養護管理。長江支流分屬不同的省份,航道的養護管理則分別由各地方的港航管理部門負責。
現行的管理體制比較分散,有大而全,政事企合一,權責不夠明確等問題,這需要進行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簡政放權,市場機制,建立起符合長江經濟帶建設要求的長江航運管理新的體制機制:要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做到一盤棋、一張圖,有明確的時間表、科學的工作方案、具體的配套措施。管理部門重在宏觀政策、法律法規、規劃標準研究制定以及重大事項審批和協調,及對下屬單位的監督管理;專業部門重在明確各自領域的職能職責定位、權責關系,專業領域的方案、措施制定和高效實施;做到政事企分開,企業在市場機制中運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具備核心競爭力面對市場競爭。機制創新領域廣、任務重,國家戰略的具體落實都需要在法規、政策、體制的框架下靠機制創新來實現,在已有經驗和現實實踐中摸索出各項事務的運行規律,創新模式,通過實踐驗證并復制,從而形成新的運行機制,這是一個可以不斷螺旋循環的過程,是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的過程,是一個實踐事務科學發展的過程。
3.科學規范
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跨越我國疆域的三級地理臺階,各段的有其自身特點。按照河道水文和地理特征,長江上中下游劃分區段為:宜昌以上河段為上游,宜昌至湖口河段為中游,湖口以下河段為下游。按照航道養護管理的特點,長江上中下游劃分區段為: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航道,宜昌至漢口為長江中游航道,漢口至長江口為長江下游航道。
宜賓合江門(上游里程1044.0km)至宜昌下臨江坪(中游里程615.0km)為上游航道,習稱川江,長1055.0km,屬山區河流,多為石質河床,航道彎曲狹窄,灘多流急,流態紊亂。目前,宜賓合江門至江津紅花磧為山區天然航道;江津紅花磧至重慶涪陵為三峽水庫變動回水區航道;重慶涪陵至三峽大壩為常年庫區航道。三峽大壩至葛洲壩為兩壩間航道。
宜昌下臨江坪(中游里程615.0km)至武漢長江大橋(中游里程2.5km,)為中游航道,全長612.5km;該段有蘆家河、枝江、江口、太平口、武橋等10多個重點淺水道。長江中游歷來是枯水期長江航道養護的重中之重。
武漢長江大橋(中游里程2.5km)至瀏河口(下游里程25.4km)段,全長1020.1km。武漢至南京河段有漢江、鄱陽湖水系,皖南諸支流匯人,河床寬窄相間,多形成分漢河段;南京至瀏河口河段江面進一步展寬,特別是出江陰后江面成喇叭形逐漸展寬,在南通附近達18km,至口門處達約90km。該河段洲灘群生,航道多變,江陰以下為潮汐河段,受潮汐影響較大。
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需要深入研究各分區段的特點和規律,因勢利導,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氣候條件,趨利避害,讓黃金水道建設融人整個長江系統運行的生態之中。從規劃、前期研究到項目實施全過程,都需要運用市場機制,按照相關的建設程序、制度規范建設,嚴格執行行業規范和標準,提升質量、降低成本、突出效益。
4.提檔升級
長江黃金水道支撐國家戰略實施,服務沿江經濟社會發展,要適應國家及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并適度超前,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通過規劃實施,建成一條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現代化黃金水道。
航道建設:按照“深下游、暢中游、延上游”的總體建設思路,全力整治礙航河段,全面提升航道等級,大力推進長江數字航道、智能航道建設,不斷改善航道條件,提高通航標準,提升航道服務水平,真正實現長江水道的“江海聯運、干支直達”;海事監管:全面履職、依法行政,以網絡學堂、體系履約、電子巡航為抓手,不斷提升安全監管、應急處置、依法行政、通信保障、公共服務的能力;船型標準化:全面推進船型標準化,推廣三峽船型、江海直達船型,注重發展新技術船舶,實現長江運能全面提升;積極推進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航運中心、港口建設,全面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形成以長江水道為紐帶的長江綜合交通運輸走廊。
通過建設,使得長江黃金水道的基礎面貌、發展質量、發展前景、社會民生、行業域內域外形象顯著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具備現代化的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高效運行的體制機制,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航道基礎設施、裝備和服務體系,黃金水道的優勢得到充分體現和發揮,真正成為“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黃金水道。
5.科技引領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建設數字航道、智能航道、信息化航道;推進港口專業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推進船型標準化,推廣三峽船型、江海直達船型,注重發展新技術船舶;推進航運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強船員隊伍建設,發揮優勢、整合資源,探索船員培訓扶持政策,完善培訓、考試、發證體系,促進船員隊伍健康發展;建設現代化的統計體系、信息化服務體系和安全監管體系,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長江黃金水道具備為全流域經濟社會便捷高效服務的能力。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根據行業發展前景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堅持科技創新,長江水道有其自身特點,需要大力進行原始創新,探索科技創新新機制,構建產學研用接合的行業科技創新聯盟,組建行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打造行業新標準;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加強對市場的統計分析研判,宏觀調控,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6.資源綜合利用,低碳綠色理念
長江水道資源豐富,水資源、生態資源、岸線資源、文化旅游資源等,都有待更科學、綜合、高效益的利用。
水資源綜合利用的主要方面有防洪、發電、航運、灌溉、水產養殖及沿岸生產生活用水等,加強與水行政部門的規劃協調,嚴格執行水資源保護制度,保護和改善長江水質,保障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安全,嚴格項目建設的水資源論證審查和環保評價審查,做好流域內的水土保持監測,維護好長江的水生態,形成長江水資源優質、高效、可持續的開發利用。
長江生物資源豐富,水域生態類型多樣,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順應自然,科學合理開發長江水道資源,是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要強化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加強全流域的生態綜合治理,建設長江黃金水道的生態文明。
岸線資源是沿江開發稀缺性戰略資源,充分發揮岸線資源在港口運輸、產業發展、城市生活、過江交通、生態保護、旅游景觀等方面的功能,需要統籌考慮多種功能,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來確定不同岸段的功能定位,實現岸線地區經濟與生態的雙贏,使有限的岸線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長江同黃河一樣,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她孕育產生了長江文明、石家河文化等文化體系;長江流域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著名的旅游資源數不勝數。
我國經濟處于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低碳綠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的必然要求,在規劃的各領域、建設的全過程都需要切實貫徹低碳綠色理念:削減沿江的三高及落后產能,積極發展沿江先進制造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形成長江黃金水道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低碳產業體系,建成長江綠色水道,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