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聯合鐵總力推鐵水聯運降低物流成本
近日,交通運輸部聯合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大連召開“鐵水聯運”暨“多式聯運”現場推進會,推廣鐵路、水路等多種運輸方式聯運,降低物流成本,深入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據悉,鐵水聯運雖可降低物流成本,但這樣的多種運輸方式聯合運輸在我國仍處于初級階段,未來將加強多式聯運,加強鐵水聯運,進一步降低全社會的物流成本。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指出,抓好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推廣16個示范項目,下一步內容上可以深化,范圍上可由沿海先到長江干線來試。(記者 葉紅玲)
大船集團與山船重工整合正式啟動
中船重工集團上市公司中國重工6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公司全資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整合的議案》。公告稱,大船集團與山船重工的整合,充分發揮大船集團的軍工優勢,統籌利用山船重工設施資源,為大船集團進一步承接更多的海軍大型主力戰艦及軍輔船提供能力保障,共同開拓市場和新領域,在軍品、民船、海工、修拆船、裝備制造等五大主導業務領域靈活接單。
據了解,大船集團和山船重工目前均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合并后新的大船集團手持訂單86艘2554915CGT,手持訂單國內排名第三。(記者 葉紅玲)
央視《遠方的家》走進樂清灣港區
近日,央視《遠方的家》攝制組一行來到樂清取景拍攝《一帶一路》系列主題片。該片主要介紹樂清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一站,展現樂清的港口建設、人文風情與風貌。
據悉,央視《遠方的家》之《沿海行》、《百山百川行》以及《江河萬里行》等系列主題片都曾來樂清拍攝過。此次拍攝樂清灣港區專題,展示樂清“港口大市”建設的成果,突出樂清“五市六城”建設新亮點。該片將于7月中旬左右在央視第四套中文國際頻道內播出。(記者 葉紅玲 通訊員 張敏)
5月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4.2%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發布的5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4.2%,與上月持平;5月份,新訂單指數為55%,回升1.5個百分點,反映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物流需求進一步增加,預示出物流訂單不斷增加,物流需求旺盛,實體經濟向好發展。
從區域上看,西部地區各項指數回升幅度高于東部和中部地區,顯示出在國家深化一帶一路等戰略的帶動下,西部地區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以及區位優勢,有較強物流需求,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格局不會改變。從后期走勢看,新訂單指數回升1.5個百分點,回升至55%;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回升1.4個百分點,回升至63.8%的較高水平。預示著后期社會物流運行將保持穩健的發展態勢。(記者 葉紅玲)
長三角城市群規劃:上海將疏解非核心功能
近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全文發布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其中提及要加快提升上海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功能,發揮浦東新區引領作用,推動非核心功能疏解。規劃稱,要發揮上海龍頭帶動的核心作用和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托交通運輸網絡培育形成多級多類發展軸線,推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強化沿海發展帶、沿江發展帶、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滬杭金發展帶的聚合發展,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
規劃提出,按照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要求,加快提升上海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提升服務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能力。(記者 葉紅玲)
中遠海運組建大金融控股平臺
6月2日,中遠海運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遠海運金控)在香港正式掛牌成立。據悉,中遠海運金控的前身為中國海運(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是原中海集團海外投融資和國際化業務的橋頭堡。中遠海運集團表示,中遠海運金控與中海集運組建的大金融控股平臺將以航運金融為依托,致力于發揮航運物流產業優勢,整合產業鏈資源,打造以租賃、投資、保險、銀行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實現產融結合、融融結合、多種業務協同發展。預計在“十三五”末,將建成由租賃、投資、保險和銀行四個支柱型業務構成的金融平臺,將成為中國領先、國際一流、具有航運物流特色的供應鏈綜合金融服務商。(記者 葉紅玲)
武漢企業對接“一帶一路”聯手建設物流
日前,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保加利亞、匈牙利、立陶宛、比利時等國外賓,與省聯發投、福漢木業、東風雷諾、東風捷富凱武漢物流、富士康、阿爾斯通、武漢雅元、華中港航物流集團、武漢新港大通國際航運公司等湖北武漢企業負責人,就如何對接“一帶一路”,暢順大通道、提升大經貿、深化大合作進行探討。據悉,武漢于2012年10月開通中歐班列(武漢)國際貨運專列,目前已開通40多條國際和地區空中航線。江海聯運則成為武漢重要的水上大通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助推湖北武漢加速成為全球貨運、轉運中心。(記者 葉紅玲)
5月山東沿海港口鐵礦石等贊物運輸增幅大
5月份,山東沿海港口船舶進出港4.1萬艘次,環比增長超過兩成。貨物運輸總量達8786萬噸,同比增長18.7%。與前四個月相比,航運指數回升明顯。其中外貿達5134噸,同比增幅近兩成,青島、煙臺、日照三大港口貨運總量占87%;內貿超過3652萬噸,同比增長17.7%。鐵礦石、油品等主要貨種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記者 葉紅玲)
首批四星級“中國綠色港口”誕生
記者近日從中國港口協會獲悉,在寧波召開的“2016全國綠色低碳港口示范技術現場會暨中國港口協會安全與環境專業委員會年會”上,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第六港務分公司煤三期、煤四期碼頭等8家港口四星級“中國綠色港口”稱號。
中國港口協會常務副會長陳英明介紹,首屆綠色港口等級評價工作旨在引導港口企業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深人實施綠色港口建設發展戰略,不斷提高交通運輸創新供給質量和效率。首批申報綠色港口等級評價的碼頭運營企業共10家,經過前期申報、初選、審報陳述、第三方評價、互動答疑、實地考察及專家打分等數個環節,歷時一年,最終8家企業獲得中國綠色港口(四星級)稱號。(記者 陸民敏)
中遠海運重組油輪規模全球第一
近日,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這是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實施重組的重要內容,重組后,中遠海運能源的油輪船隊規模位居全球第一,擁有和控制油輪運力105艘、1704萬載重噸;LNG運輸共投入運營9艘、參與投資LNG船舶25艘。
新成立的中遠海運能源與國內外200多家石化企業和油品貿易公司有合作關系,具有內外貿、原油與成品油、大船與小船、油品與天然氣多個市場聯動的優勢,也是中國LNG運輸業巨頭。(記者 陸民敏)
浙東沿海將成為中國原油中轉港的龍頭
舟山實華公司二期原油碼頭工程項目近期已順利開工,建設規模為45萬噸級原油碼頭泊位一座,計劃在2017年底完工并進入試運營。這一項目建成后將完全有能力接卸ULCC超級油輪(載重噸30萬至40萬噸)。另外,舟山港外釣油品應急儲運有限公司30萬噸級油品公共碼頭工程項目近期也進行了環境評價公示,工程設計年吞吐量為1300萬噸,其中原油年吞吐能力為1200萬噸,燃料油年吞吐能力為100萬噸。
這兩座超大型石化轉運碼頭建成后,浙東沿海將進一步鞏固成為全國石化產品國際中轉的龍頭地位,為平衡中國能源市場起到積極的穩定作用。(記者 陸民敏)
中國-東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正式啟用
近日,中國-東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在欽州成立。據悉,該信息中心將實現中國、東盟及日韓物流企業、港航企業、商貿企業、政府部門及社會公眾等口岸數據共享、聯動協同工作,有利于實現物流信息化。
通過中國-東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物流信息由海運擴展到陸運、鐵路、航空,實現水、陸、鐵、航全方位和全球性的物流信息資源共享,為中國-東盟物流信息高效互聯互通提供了通道和保障。據悉,該信息中心將成為中國-東盟最大的物流電子數據交換網絡,并實現物流智能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效益。此外,信息中心的啟用可促進港區稅收和財政收入增長,拓展新經濟增長點,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法國達飛全面收購海皇
近期,法國達飛集團發布公告,正式向新加坡海皇集團提出以現金方式全面收購其全部已發行股票的邀約。此前,達飛的這一收購計劃已得到歐盟和中國反壟斷機構批準。
目前,達飛集團已擁有海皇集團10.5%的股份,海皇集團的大股東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及其附屬公司擁有海皇集團66.78%的股份。達飛計劃將海皇集團私有化,淡馬錫表示接受此項收購邀約。
達飛表示,一旦完成收購,公司將加強在集運市場的地位和競爭力,擁有540艘船、235萬TEU運力,占全球市場份額約11.7%。同時,達飛十分重視在亞洲的戰略部署,并將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記者 陸民敏)
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啟動試點
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6月1日在上海啟動試點。試點工作包括在上海建立海關總署風險防控中心和海關總署稅收征管中心。前者對試點范圍內進出口貨物統一實施安全準人(準出)風險分析、監控和處置;后者按商品和行業分類對貨物歸類、價格、原產地等涉稅要素,實行專業化、集約化、智能化的批量審核。
與“兩個中心”建設同步推出的還有“三項制度”改革試點:一是實施“一次申報、分步處置”通關管理模式,二是改革稅收征管方式,三是建立協同監管機制。
據介紹,海關總署下一步將加快籌建其他風險防控中心、稅收征管中心。
(記者 陸民敏)
創建最美行業 助力港航發展
近年來,溫州市港航管理局在全市港航系統開展了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培育港航最美人物、開展美麗碼頭(港區)建設、助推最美行業示范縣創建、打造最美港航品牌和文明示范窗口等六大創建活動,成果顯著。該局執法三大隊林海奇獲得2015年度浙江省“交通運輸行業百名最美”稱號;執法三大隊被浙江省港航管理局評為“最美示范窗口”;轄區溫州金洋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等碼頭單位成為星級“美麗碼頭”。
據了解,該局將以迎接G20杭州峰會為契機,以最美創建完善年為目標,以加大先進典型的培樹和行業最美形象的打造為重點,將培樹10名最美人物,創成5個美麗碼頭(港區),50%的港航基層站點創成最美服務窗口。
(記者 葉紅玲 通訊員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