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海麗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高職英語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然而高職學生的學情特點導致英語寫作教學成為教學中的最薄弱環節。在進行課題《行動研究法在少數民族地區高職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的研究與實踐》研究的過程中,在授體不可變得情況下,通過教學反思,加強教學方法多樣性的改革勢在必行。本研究通過分析微博教學的作用,表明微博教學可以輔助高職英語寫作教學,增加師生課外互動,擴展學習領域,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
【關鍵詞】微博 高職英語寫作教學 可行性
一、高職英語的寫作現狀分析
1.高職英語的學科特點。教育部頒發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基本要求》明確提出:“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思想及“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應該把語言知識的應用作為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并要求在英語寫作中體現職業特色與跨文化的屬性。
2.高職英語的教學現狀。
(1)英語寫作成為薄弱環節。由于擴招,學生入學英語成績較低,詞匯量小,語法掌握不扎實,不會用英語思維等問題導致英語教學中困難重重,特別是作為語言輸出的方式之一的寫作,成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
(2)英語寫作投入教與學的時間不充足。高職學生學制三年,在校學習兩年,既要有較強的技術實踐能力,又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英語寫作作為基礎教學的一部分,在學生那里的關注度較低。
(3)教學過程很難激發寫作興趣。高職英語寫作教學普遍采用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在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對學生的關注度,所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評價方式不合理。長期重成績輕素質、重結果輕過程、重量化輕綜合的評價方式,學生只要記住寫作“模板”應付考試就可以了,并未真正掌握高職英語寫作的基礎知識,很難以后在工作中做到舉一反三。
二、微博概述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而且還可以加長信息長度,最多不超過2000字。
隨著微博在國內的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最受歡迎的網絡應用之一。如果說手機是現代社會每個人24小時隨時溝通的硬件,那么微博正在成為隨時溝通的軟件。與其他社會媒體相比,微博具有以下特點:
1.簡單、便捷。微博內容可以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張圖片、一個表情符號等等,只要輕輕一點鼠標或通過簡單的按鍵操作即可進行廣播發布。
2.及時、快速。用戶在移動設備的支持下,可以隨時隨地在第一時間廣播微博信息或搜索發生在世界上每個角落的最新信息。同時,微博的轉發功能能使信息傳播速度呈現裂變式發展。
3.廣泛、開放。微博不像傳統交流工具那樣有中心領導人物,它倡導“去中心”的平等交流。吸引用戶廣泛參與,人人都是微博的記錄者、發布者。用戶可以選擇關注別人,收聽他人的動態,并進行評論、轉發等操作,在自由表達觀點和看法的同時實現信息的高效共享。
4.豐富、多樣。用戶可以發布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內容形式多樣化,給用戶各種感官刺激。不僅如此,廣播發布方式也可以多樣化,用戶可以通過手機、計算機等終端瀏覽廣播微博,甚至短信都能成為廣播微博的途徑。
正因為微博具有以上種種優勢,特別適合用在高職英語的寫作教學中。
三、微博運用于高職英語寫作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微博運用于高職英語寫作教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
1.物質條件。隨著社會經濟、通訊技術、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通訊及網絡資費的降低,手機、計算機、網絡等在大學生中已經基本上得到了普及,為微博運用于高職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了物質條件保障。
2.迎合大學生的需求。如今很多學生養成了手機不離手的習慣,無論是課間休息,亦或在食堂吃飯或是等公交車時,手機都成了他們必不可少的“伙伴”。他們對手機等通訊工具的掌控能力較強,如能利用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用微博教學輔助高職英語寫作教學,必將能獲得教與學的雙豐收。
3.符合《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9)。其中明確指出,“各高等職業類院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可見,微博的跨時空性、多樣性能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實現泛在學習和移動學習。
四、結束語
微博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網絡交互學習由傳統的“單一”“乏味”的狀態,轉向“自由”“新穎”的狀態。將微博運用于高職高專英語寫作教學中,通過這種交互工具,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體現出教學模式與學習內容的時代性和先進性。但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平臺,微博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網絡的日趨完善,相信微博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也將逐步發展并完善。
參考文獻:
[1]郭曉英.博客與大學英語教學[J].隴東學院學報,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