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正
【摘要】作為見證了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社會巨變的大文豪,哈代的作品不僅沿襲了傳統觀念,也吸收了新的思想,如現代婚姻、道德價值和女性解放。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整理出各式各樣的女性形象。她們個性鮮明,結局各異。文章從女性主義視角出發,對其代表作《苔絲》進行研究,試圖以更貼近的姿態獲得對于女主人公悲劇命運更為深刻的理解,從而對人的本質進行更為全面的解讀,同時為當代女性提供些許啟示。
【關鍵詞】苔絲 女性主義 思想
《苔絲》為我們講述了英國資本主義發展前期一位名叫苔絲的普通鄉下女孩的凄清人生。和大多數女孩一樣,她為社會觀念所同化,遵守法律,跟隨宗教的指引,卻遭到了所有這一切的無情拋棄。一部成功的悲劇作品必須有可讀性。作為一名出色的女性故事作家,哈代在這一點上很有優勢。通過細度,我們可以在三個方面感受到作家筆下的女性主義思想。
第一,讀者關注的故事主角苔絲是當時的典型女性形象。她極為天真純潔,這一方面成就了她的美麗,另一方面也是她致命的缺陷。她沒有意識到美麗的外表將為自己帶來的危險。當亞力克的玫瑰送到她懷里,她愉悅地接受;當亞力克的雙眼緊盯著自己不放,她對已然成為這個男人凝視和欲望的對象毫無戒備。苔絲離去后,亞力克回到帳篷里,興奮之余,他狡猾而滿意地笑了起來,“好容易弄到手的小妞兒!”對于男性而言她是富有吸引力的,但是各個方面都占有優勢的男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滅她。這樣一個缺乏基本自我保護意識的女孩注定要失去一切。
第二,亞力克這個虛偽、狡詐的好色之徒,利用法律和道德的虛偽之處,無所顧忌地調戲和侮辱可憐的苔絲。他對苔絲的不斷追求并非出于愛情,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肉欲。作家在他第一次出場時便詳細描寫了其邪惡的外表。“他皮膚黑漆漆的,嘴唇倒顯得紅潤光潔,但太肥厚,模樣兒挺瞧不上眼。他不過二十三四,卻過早地蓄起了兩撇黑色的小胡子,修剪得很整齊,胡須尖向上撅著。雖然他整個看起來顯得有點野蠻,但卻有一種獨特的力量,從他紳士般的面龐和滴溜溜的眼睛里露出來。”那張粗野的臉龐,是他對于女性的侵略性和壓迫性的暗示;那一雙滴溜直轉的眼睛暴露了他尋花問柳的本質。亞力克對苔絲的純潔和善良沒有絲毫興趣,他看重的只有她豐滿的身體:“她渾身散發著青春氣息”,“身體已發育成熟”。亞力克后來“皈依”基督教,搖身一變成為牧師,雖然鼓吹自己的責任和目的是幫助人們洗脫原罪,但是仍然掩飾不住對苔絲的欲望。當他再次遇到苔絲時,明明是自己無法抑制對她的色欲,卻無恥地逼迫她發誓不再用自己的美貌勾引他。為了再次得到苔絲實現對她的長期占有,他甚至要求苔絲嫁給他。他不斷地宣稱,苔絲那令人迷戀的外表引誘了他,令他墮落。“為什么你又來勾引我?再次看到了你的眼睛和嘴唇之前,我原本是個意志堅定的男子漢!除了夏娃,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的嘴唇比你的更令人瘋狂癡迷。再一次見到你后我就無法抵擋你的誘惑了。”繼而他用錢財威脅苔絲,同時認為這是控制苔絲和她家人的最佳方式。他甚至勸說苔絲,只要跟隨他就可以像別的漂亮女孩一樣過上富足、舒適的生活。他摧毀了苔絲簡單而快樂的生活,將她推下痛苦的深淵。正像苔絲控訴的那樣“一次被欺負,終身被欺負,這是規則!”在男權社會中女人是從屬于男人的,這種從屬性是女性的文化主體地位長期被剝奪造成的。在亞力克面前,苔絲最終成為了他的玩物。
第三,如果說亞力克開啟了苔絲的悲劇,那安吉爾·克萊爾則加深了這種悲劇。“亞力克誘奸了苔絲,在身體上傷害了她,但安吉爾卻從心理和精神上摧毀了她,這無疑更加糟糕。”安吉爾愛的不是苔絲本人,而只是一個滿足他所有要求的理想美人。他是一名虔誠的牧師的第三個兒子,從小受到現代哲學的教導。但是選擇了與父親和兩位侍奉上帝的哥哥不一樣的人生。與優厚的生活條件相比,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尋求自由和學習知識上面。厭倦現代小鎮生活的他決心在農業上取得成就,于是來到鄉下。“這段時間以來,他看到的是那種不受任何信條壓制管束的無拘無束的真正的生活,它在熱烈地、激情澎湃地跳動著。”他愛上了苔絲。但即使自由開明如他,在得知苔絲的過往,得知苔絲并非想象中那樣完璧無瑕以后,仍舊拋棄了她。他一方面是一位思想進步的資產階級者,批評和挑戰傳統觀念,希望去改變現有秩序,這從他愿意娶一名鄉下女孩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受到早起男權教育的影響,他無法逃脫深植于心的傳統觀念的樊籬。亞力克前后期態度的巨變令苔絲傷透了心。
在維多利亞時期這一英國歷史上的男權社會,“女性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貞潔、自律的天使,另一類則是獨立、叛逆的毒蛇。”生活在由男性主導的時代的女主人公苔絲,雖然是所有女性美德:純潔、誠實、美麗、勤勞的結合體,卻無意識地陷入由兩種極端的傳統女性視角帶來的困境之中。她生命中兩個重要的男人摧毀了她。這二人代表了男性的不同欲望,以及對女人的不同期待:亞力克需要的只是她的肉體;安吉爾需要的是苔絲的完美無瑕。而他們兩人接近苔絲的理由是一致的,即自己的私欲。亞力克奪去了她的貞操從生理上摧毀了她。安吉爾更甚,在心理和精神上將她毀滅,共同將苔絲帶向殞命的結局,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在現代社會里,女性可能擁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也有更大的困難。獲得更美好生活的唯一方式永遠在于依靠自己。只有具備了各方面的獨立性,才能擁有明媚的未來。
參考文獻:
[1]Hardy,Thomas.Tess of the dUrbervilles.U.S.A.:Simon& SchusterInc,1998.
[2]Leon,Waldoff.Critical Approach to the Fiction of Thomas Hardy.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1979.
[3]Mill Stuart.,and John Stuart.The Subjection of Women.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