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民工問題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本文運用批評話語分析理論下的命題分析的方法對《人民日報》關于農民工的新聞語篇進行分析,得出《人民日報》建構了兩種農民工形象,即正面的和苦難的形象。
【關鍵詞】農民工 批評話語分析 命題分析 身份建構
一、引言
由于獨特的城鄉二元結構,農民工問題是我國社會獨有的社會顯現。近年來隨宣傳方式的便捷化,多樣化和農民工不斷涌向城市這些現象的出現,農民工與城市市民之間的矛盾也逐漸的受到關注。正確的認識這種矛盾有利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縱觀對于農民工的問題研究,很少有學者從語言層面對農民工問題進行研究,因此本文試用批評話語分析視角下的命題分析方法對《人民日報》2015年1月至4月的8篇有關農民工的新聞進行分析,以期待為認識農民工問題提供一個新視角。
二、理論基礎
身份建構是中的身份是指在文化語境中人們對于個人經歷和社會地位的闡釋和建構。身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主體的活動,他不斷地改變自己身份或者被迫地改變自己的身份。項蘊華(2009)指出,人們應該培養批評意識,認識到本人和他人的身份不是先在的和固定不變的,而是特定的歷史和文化的產物,是話語建構的結果,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身份研究的重點應該在于話語的身份建構過程。
范·代克指出,一篇新聞的標題可以看做是這篇新聞的“宏觀命題”(macro-propositions),它是新聞文本主題的組織、實現、表達和暗示,區別于其它文本的特殊方式,它的層次順序文由文本中的命題和句子順序決定。除此之外,費爾克勞也指出新聞標題代表著文章整體結構的前景化信息。
三、分析過程
本文通過分析新聞標題和一部分新聞內容來考察農民工群體的身份建構。本文涉及8篇新聞,其8個新聞標題中,直接命題有5個,預設命題為3個。
1.直接命題。直接命題是直接表達的命題,表現為主謂結構。例如,
將實施技能提升計劃,年培訓2000萬人次
雖然在標題中沒有出現明確的主語,但是結合新聞的內容可以看出,實施技能提升計劃的施動者是具有統籌能力的國家機構。在本篇新聞文中,記者采訪的是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所以這是一個直接命題,透過該命題我們可以看出,本次技能提升計劃的發起人是中央政府,而農民工群體則是被提升技能者。國家的這一行動的目的是提高農民工群體的技能,實現其更好的就業。但是這樣的舉措也同時將農民工定位在一個受幫助的弱勢的地位。
帶“俺演的”電影回家
在本篇新聞中,農民工不再是受幫助的弱勢群體,他們扮演起了文化的傳播者形象。這些農民工改變了映射在人們頭腦中只會出賣勞動力換取工資的形象,他們也像電影里的主人公一樣,具有了“不一樣”的身份而成了文化的踐行者。
通過對直接命題的分析,人民日報既建構了農民工的受幫助的形象,同時也建構了他們積極向上的形象。
2.預設命題。預設命題是直接命題預設的信息,通過分析預設命題,可以了解到新聞報道的言外之意。例如,
勞監部門提前動手 避免節前討薪扎堆
在本篇新聞中,提前和避免這兩個詞語表明,在廣西此次幫助農民工討薪行動之前,曾經發生過拖欠農民工的工資的事情,而且這些事情在年關時分比較集中,所以,這次勞監部門要提前解決這件事情,使農民工能夠拿著自己的工資,安心回家過年。同時這也說明,在出現薪資糾紛中,農民工這一群體經常處于弱勢地位。當勞資糾紛發生時,他們有的無法通過合法的途徑取得勞動報酬,有的則采取諸如跳樓等極端的行為進行討薪。所以,通過本篇新聞報道,記者借助廣西自治區人社廳勞動監察局局長的介紹,告誡廣大農民工發生勞動糾紛時的正確行動方向,從而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
通過分析發現,對預設命題的分析大多建構了農民工的弱勢形象
四、結論
通過對新聞文本的命題分析,人民日報建構了兩種農民工的兩種形象,一是積極向上的形象,在建構這一形象是,大多使用具有積極意義的詞匯,農民工大多是行為動詞的動作者,這也就提高了農民工的地位,有利于增加農民工的自我認同,拉近農民工與城市居民之間的距離。另外一種形象是苦難的形象,在建構這一形象時,農民工大多是國家和社會的幫助對象,這種異化性的新聞使農民工處在“被幫助”、“被傷害”的弱勢地位,構成了城市社會和農民工群體“幫扶/被幫扶”的社會關系,不利于農民工的社會認同。
參考文獻:
[1]Seo,S.Hallidayean transitivity analysis:The Battle for Tripoli in the contrasting headlines of two national newspapers[J].Discourse & Society,2013 24(6)774–791.
[2]Van Dijk TA News Analysis: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News in the Press[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1988a.
[3]Van Dijk TA News as Discourse[M].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8b.
[4]項蘊華,身份建構研究綜述[J].社會科學研究,2009,5.
作者簡介:楊佳明(1992.11-),男,滿族,河北秦皇島人,天津外國語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專業為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