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英
摘要:指出了環境保護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廣大公眾積極配合與參與才能夠使其得到有效實現,同時,國家環境保護機構要明確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價值目標,同時構建規范科學的制度。從公眾參與的價值目標與制度構建兩方面出發,探究了提升我國環境保護的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價值目標;制度構建
中圖分類號:X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6-0091-02
1 引言
對于環境保護,西方發達國家在制度方面與我國相比,顯得更為完善一些,例如美國的《國家環境政策法》中,便對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責任與義務進行了全面詮釋。從我國環境保護現狀來看,無論是在公眾參與還是在制度構建方面均存在不足。鑒于此,本文對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價值目標與制度構建進行分析,以期提供參考。
2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價值目標分析
2.1 有效促進使國家環境管理民主化
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程,在保護環境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廣大公眾的積極參與。從傳統的主流經濟學角度來看,環境保護屬于一類公共產品,但公共產品往往是由政府供應的,所以長久以來公眾便陷入了“環境保護需要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的誤區。實質上,隨著社會的進步,工業、農業等領域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這時,便不僅僅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更應該讓公眾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當中,并在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中落實公平、公正、公開準則,積極提倡“保護環境、維護和平”的正確方針,進一步使國家環境管理民主化得到有效促進。
2.2 有效實現公民環境權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公民環境權受到了廣泛重視。但在我國,公民環境權的內容顯得較為單薄,沒有完善、科學的理論體系作支撐。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可知包括環境知情權、參與決策權、受害索賠權以及監督權等。并且,每一項權益均包含了深刻、豐富的內容。而積極開展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活動,無疑能夠使公民環境權得到有效實現,進一步加強我國環境保護力度。
2.3 有效強化公民環境保護意識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要想得到順利開展,并獲得成功,無疑需要從公民角度出發,努力增強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但是,就現狀而言,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尚為薄弱,沒有意識到個人環境保護問題的重要性。有學者表明:環境保護與公民環保意識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為此,有必要加快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讓國家環境管理實現民主化,讓公民的環境權得到有效實現,進一步讓公民在環境保護活動中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使公民環境保護意識得到有效強化。
3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構建措施探究
3.1 積極維護公眾環境知情權
在上述分析過程中,認識到明確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價值目標,加大民眾參與力度非常關鍵。同時,也應認識到我國在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構建方面的不足,針對制度的構建采取有效措施。首先是積極維護公眾環境知情權。公眾在具備環境知情權的基礎上,才能夠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當中。一方面,需積極構建完善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定期發布重要環境信息,使公眾能夠實時了解環境情況,增強環境信息的透明度。另一方面,相關環境機構需為公眾提供有關環境信息的資料,讓公眾能夠根據資料、信息來選擇自己的生活。同時,機構部門還需要拓展公眾獲取這些資料信息的途徑。此外,還需要對環境知情權的行政與司法救濟程序加以明確,進一步使公眾環境知情權得到科學有效的構建。
3.2 增加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渠道
我國的《立法法》對公眾在環境立法方面的參與權有了明確的規定,要求必須增加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渠道,這樣才能夠使環境保護的影響力得到有效增強,進而使環境保護得到有效實現。一方面,賦予公眾自愿參加環境保護社會團隊及環境保護組織的權利,公眾可針對破壞環境等行為進行信訪投訴,從而使個人或企業在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監督。另一方面,賦予公眾評價環境計劃、立法以及建設方面的權利,并讓公眾對環境制度構建、立法等方面提出有效意見,從而使環境保護實現民主化、大眾化,使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更加順暢有效。對環保社會團體制度加以完善,積極組織廣大公眾成立環保社會團體,在團體內部開展有關環境保護的學術交流會議、環境科學技術推廣活動等,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為目標,使我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目前,我國的環境保護監督力度尚有不足,為此,可以讓民間環保團體參與到環境監督及檢查程序及機制當中,對破壞環境等行為給予批評,并由司法機構處理。相信在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渠道得到有效增加的基礎上,我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價值目標將能夠成為現實,進而為環境保護的強化提供憑據。
3.3 構建環境公益訴訟法律制度
一方面,需適當放寬原告起訴資格。在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方面,突破現行立法“和本案存在直接的利害關系”,適當放寬訴訟的限制,并對起訴資格進行進一步擴大,從而使環境民事侵害的受害者得到有效保護。另一方面,進一步拓寬環境訴訟途徑。檢察機構屬于公共利益的代表方。在環境公共利益被侵犯的情況下,檢察機構便有資格提出環境訴訟。為了有效構建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檢察機構在提起環境訴訟時可通過兩類途徑:第一種是根據自身職權以主動的方式提起;另一種是根據公民及團體的申請進一步提起。基于公眾申請進而提起的條件下,既需要賦予公眾選擇權益,又要賦予公眾以自身名義提起訴訟的權益,比如當申請被駁回的情況下,公眾便可以自身名義提起訴訟。
4 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究,認識到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程項目,為了使我國環境保護得到有效強化,一方面需明確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價值目標,并加大公眾的參與力度,另一方面,需積極構建科學、規范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積極維護公眾環境知情權、增加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渠道以及構建環境公益訴訟法律制度等。相信從以上方面加以完善,我國環境保護工作將得到全面推進,進一步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