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濤 么永強 邢雅周
摘要:針對偏遠山區居民居住分散、電網架設費用高、利用率低等問題,研究并優化了山區風光互補發電系統,闡述了系統組成及其工作原理,優化并選擇了適合偏遠山區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實踐表明:系統供電及并網運行平穩,可以滿足山區居民用電量需求。
關鍵詞:風光互補;發電;優化;卸荷
中圖分類號:TK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6-0137-02
1 引言
目前,我國還有8億多人口居住在農村,偏遠山區大約有2000萬人還未接通電力,偏遠山區距離中心城鎮較遠且分散,不集中,電網架設費用高、利用率低,制約了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用電。同時,偏遠山區風能、太陽能儲量豐富,利用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將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可解決偏遠山區居民生產、生活用電,并為冬季取暖提供電能,減少煤炭、木材燃燒、污染物排放,為解決霧霾提供一種可借鑒的發電方式,促進偏遠山區經濟發展。
2 山區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山區風光互補發電系統主要包括將風能轉換為電能的風力發電機、太陽能轉為電能的光伏電池板、整流橋、單雙向DC/DC變換器、控制器、蓄電系統、逆變器、負載、卸荷系統等。該系統利用自然風作為動力,風力發電機的風輪吸收風能,帶動發電機旋轉,將風能轉變為電能,光伏電池板利用光伏效應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直流電。風能發電經整流橋、DC/DC變換,太陽能發電經單向DC/DC轉化成直流電,并分別直接向直流負載或者通過逆變器逆變向交流負載供電;多余電能經雙向DC/DC變換器,然后儲存到蓄電系統。由于某個時段風能、太陽能特別豐富,發電超出了負載和蓄電系統需要,提前檢測,并通過無極逐漸卸荷方式將多余電能釋放掉;由于某個時段陰天、下雨造成風能、太陽能較弱時,發電不能滿足負載需要,蓄電系統可通過雙向DC/DC變換器向系統供電,使供電系統可以連續、穩定工作。蓄電系統、卸荷系統共同作用起到電能調節和負載平衡的作用,提高電能利用率。
3 山區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優化
偏遠山區生產、生活用電主要集中于照明、電視、冰箱、洗衣機、電腦及其附件、電風扇、電暖等,日耗電量約為6kW·h,偏遠山區居民各月耗電量、總發電量及盈由圖1、2、3可知:8月份系統發電低于耗電量,可采用減少用電設備的方法避免。同時,依據偏遠山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調查數據,綜合考慮風力發電機、太陽能電池板效率,選用2kW的風力發電機和4塊150W的光伏電池板組成風光互補發電系統。考慮到8月份虧損量,在實際應用中,采用2kW的風力發電機和6塊150W的光伏電池板組成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多余電量通過并網供其它附近居民使用,有效地提高了電能利用率,避免了卸荷造成浪費,同時也為安裝用戶帶來了額外的經濟效益,其它少量居民使用多數安裝用戶的多余電能也可滿足用電需求,節約了投資。
4 結語
依據偏遠山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調查數據,采用風光互補發電系統滿足偏遠山區居民用電,優化了系統配置,提高了利用率。實際應用表明系統供電及并網運行平穩,滿足山區居民用電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