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影 吳茂倉
摘要:指出了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衡陽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不少問題,而發展城市鄉村旅游是克服諸多難題的最佳模式之一。因此,在對哲橋鎮三益村神泉洞鄉村休閑風情園建設條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鄉村旅游發展的思路、總體功能布局目標及其項目規劃設計,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鄉村休閑風情園;項目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6-0149-02
1 引言
神泉洞鄉村休閑風情園項目位于耒陽市哲橋鎮三益村境內,東面距107國道不到1km,有水泥公路相連,通過國道到耒陽市中心約10km,距衡陽市中心約50km,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完善的交通體系。所在區域人口很少,資源條件較好。這里自然資源以水面占主要,由大小六口池塘組成,占規劃區域面積近40%,其中最大的池塘(神泉湖)最寬水面約160m,長達300m,水面周長800m,水體面積60畝。水深在1.4~3m之間,形狀比較穩定,為一較扁的口字形,神泉湖以北岸邊存在一眼長涌不沽的泉水——神泉而得名。神泉湖東連著的三口池塘,北面有兩口塘。整個水面為68畝。值得一提的是在整體水面的南北兩側各有一流量穩定、四季不沽的來自歐陽海水庫的流水,為灌溉下游水田而不停歇流淌的小型渠道,為本區域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除水體外,植被條件不太好,神泉湖周邊除東南面山坡有一片不大的次生林和西北面有一片不大的松木林外,其他基本上為灌木、毛草地和荒坡地。此外,規劃區域內還有少量的農田菜地,大多處于荒蕪狀態。次生林地面和約20余畝,林相密集,高約3~5m,根繁葉茂,對缺少樹木森林的該區,這也是難能所得的;而松木林靠近三義村居民區背后的平坦地段,樹高10m,胸徑約15cm,樹桿枝葉不發達,且不夠粗壯,顯得有些單瘦、弱不禁風,數量約為30余株,仍為本區重要的植物資源,平日注意養護。
2 主題定位與發展目標
2.1 主題定位
山水園林型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神泉洞新農村低碳旅游景區以生態休閑產業為龍頭,以園林建筑為特色,以中高端客源為市場主體,為城市居民提供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的場所和設施。通過休閑活動,讓城市人走出鬧市、放松心情、恢復精力、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貼近自然、回歸自然、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2 發展目標
(1)國內外旅游者人數。2016年為1000人次,2019年為3.5萬人次,2022年為5萬人次。
(2)旅游經營收入。2016年為15.6萬元,2019年為875萬元,2022年為1500萬元。
(3)經濟產業地位。通過神泉洞新農村低碳旅游景區的示范帶動作用,促成三益村旅游業的全面開發,成為耒陽市近郊旅游的后花園,與耒陽蔡倫旅游、農耕文化旅游相互配合,促進耒陽旅游業的全方位發展。自然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國家一級標準,景觀資源和動植物資源保持良好,開發利用地段及時進行植樹種草綠化。旅游設施配套完善,實行優質服務和高水準管理,旅游區質量等級達到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和AA級旅游區標準。
3 規劃項目設計理念與空間總體布局
3.1 設計理念
規劃空間布局與建筑方面既要符合新型村落建筑特色,又要與景區湖色環境相協調,吸取其江南園林村落依山傍水、自由布局結構與森林公園土木建筑特征,全力打造一種景觀鄉土化與功能現代化的高品質旅居環境和參與休閑環境。
3.2 規劃總體布局
根據神泉洞生態休閑山莊旅游資源的地域差異及按生態整體性原則、項目布局緊湊原則,可將規劃區分為6個功能區。
(1)游客接待中心;
(2)生態休閑旅館區(含旅游房產開發項目);
(3)綠水娛樂游憩區;
(4)漁業體驗參與區;
(5)園林果木游憩區;
(6)森林氧吧健身區(表1)。
4 神泉洞新農村低碳旅游景區項目開發詳細規劃
4.1 游客接待中心區建設
(1)大門。選址在現有農戶住房西側,跨入山莊公路而建。要求設計一座造型獨特、體現原始生態、美觀大氣的門樓。
(2)生態停車場。擬建在接待中心旁,面積約150~200m2,周邊綠化,用中空地磚,植草。
(3)游客接待中心。選址現在農民辟山準備建房的位置(應協調好不讓農民進入景區建房)。建設面積約400m2,兩層,內部功能設施為大廳(接待、咨詢、休息)、電訊、購物、保安、會議廳、商務廳大小餐廳等。建成一個規模適度、設計齊全、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綜合接待中心。其中餐廳應能一次性滿足100余人用餐,滿足散客和會議餐飲要求。餐廳要推出特色產品,如土雞、土鴨、全魚席等。
(4)迎賓大道。從107國道簡易門樓起,到接待中心,長約1km,按二級公路要求,柏油路面,兩則要有排水管道、地下電纜、路燈。用常綠樹綠化,下層有綠籬樹木。進入大門以里應設計地燈(景觀燈)、音響。
(5)景區綠化廣場。從大門至接待中心及公路南側至神泉湖畔,開劈一片平地,建成神泉洞生態休閑山莊一大型標志性綠化廣場,要有小品、舞場,立體燈光、音響和休閑坐椅及大型遮蔭設備。
4.2 生態休閑旅館區建設規劃
生態休閑旅館區布局在景區東南松樹林內、小池塘邊,距接待中心約100m。根據景區規模及景區游客容量,擬建經濟旅館和豪華旅館各1~2幢,每幢建設面積200m2左右。豪華旅館按2室一廳一廚一廁一臺結構,單層,4套。每幢兩層加觀景過道,每套建筑面積50m2外裝修要求山野氣與山林協調,內部裝修豪華。擬建度假別墅9幢,兩層半建筑,每幢總建筑面積約240m2滿足高檔次游客來山莊休閑夜宿的需求。經濟旅館建在豪華旅館東側,按一室一廳一廚一廁結構,單層,7套,簡單裝修,滿足一般游客休閑娛樂需求。
4.2.1 沿湖游路及釣魚臺修建
配合神泉湖修建設沿湖游路是本景區建設的核心,能否形成優良的人居環境,對城市居民產生吸引力,全在此一舉。因此該項目的建設既要優先,又要重視,不能急于求成。生態效應的形成是要一個過程的。
神泉湖環湖游路長約809m,路寬為3.5m,中間建健身甬路寬1.5m,兩側綠化帶各1m。可考慮以桃、柳、桂花樹為主,裝飾燈光、音響、休閑場所。為安全起見,湖岸應修護坡。湖南岸、西岸每距10m修建1個垂釣臺,北岸正對接待中心修一處碼頭,碼頭左側建游船港灣。
4.2.2 神泉亭的修建
在環湖北堤中部,正對游客接待中心的有一眼一年四季永不枯竭的泉水,因該泉含有多種礦物質,對某些疾病具有良好的醫療價值,故名神泉,側邊的水體則取名為神泉湖。為更好地利用這一泉水資源,修湖堤時在這建有一米見方的泉井,山泉正準備取樣送有關部門化驗,若符合優質礦泉水標準,擬在此建一神泉亭。既供人們觀泉,又為人們提供天然礦泉水。
4.2.3 特色魚區及風雨走廊、觀魚亭的修建
神泉湖東面新開三口魚塘,規劃為特色魚養殖區,如觀賞魚類、高檔魚類、龜鱉類,引進特色魚類品種,引進技術,養出特色,養出品牌,為神泉農莊帶來良好的知名度。為滿足游客觀賞、休閑的需求,擬在魚塘堤岸綠化基礎上修建一座風雨橋或曲橋和一座觀魚亭。注重其文化內涵。魚塘岸邊考慮引進桂林叢竹、桂花綠化,堤岸培養蘭草菊花,橋上養殖盆景花木,亭內請知名人士書寫有關名聯詩詞歌賦。
4.3 園林果木游憩區
在景區南面,神泉湖南岸的大片荒坡需盡早綠化、美化。為達到這一要求,景區開發建設的前期需要花大力氣改變這里的生態環境,讓游客們進入景區,滿目都是清山、綠水和藍天,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回歸自然、擁抱森林,流水潺潺,鳥語花香,讓人陶醉,流連忘返。
4.4 森林氧吧健身區的建設
為改善生態環境,對于神泉湖北面的山坡,除少量地方建設房屋建筑外,應盡早進行全面造林綠化,在西頭的原有松樹林地段,補充種植國外松,這種樹生長快,樹形美觀。有些地方也可以考慮植桃樹,既生長快又有花有果,同時品種要選好。其他地方需要考慮種植生長快、成林快的樹種,綠化種植時要留下休閑椅及觀光亭修建的位置。觀景亭擬選址于休閑旅館與接待中心之間北面海拔110.2m處的制高點上。
4.5 漁業體驗參與區建設
景區水面占50%以上,水面的利用很重要。對幾口小塘的水面養殖已有規劃,而對大面積的神泉湖的魚類養殖應予以考慮,如何利用水面實行科學養殖、立體養殖,如何利用水面組織旅游者參與漁業體驗。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游客自己駕船下湖觀魚、喂魚、捕魚,讓游客在游憩中學到一些漁業知識,親身體驗其中的樂趣,是一件提高游客興趣,爭取回頭客的一大舉措。
5 結語
5.1 結論
(1)該項目符合國家大力發展旅游業的相關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規,對促進本鎮小城鎮健康、穩步發展具有實際作用,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力舉措,對加大解決“三農”問題的力度,具有積極作用。
(2)該項目建設條件齊備,區位優勢及市場空間容量大,交通便捷,生態環境優越,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5.2 建議
(1)該項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抵抗風險能力強,市場競爭力強,建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并多方面開辟籌資渠道,廣泛吸納社會資金,使項目早日投產出效益。
(2)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應嚴格進行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護,并充分考慮消防安全。
(3)環境保護:環境保護工作是旅游區開發和生存的生命之源。該旅游區的開發是對生態旅游的充分利用,應按照國家對旅游業的有關規定,在開發時嚴格遵守“三同時”的環保要求,確保旅游區的生態平衡和長久利用。
(4)在項目規劃設計中應全面考慮節能節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