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苗 夏冬林 袁靜宜
摘要:選取國內外民間舞蹈研究文獻中出現的50個有影響力的概念作為研究樣本,通過霍爾斯提公式檢驗信度,提煉出了概念中出現頻率最高的6個指標,可將民間舞蹈的概念界定為在一個民族或地區,在自然和人文環境相互作用下,由勞動群眾直接創造出的能反映一定社會境況、歷史,具有象征和身份并有時空性的一種藝術活動。
關鍵詞:民間舞蹈;概念界定;學科交叉;內容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6-0160-05
1 引言
地理學科研究領域相當廣泛,不僅僅局限于地理學科本身的研究范圍,還與許多其他學科形成交叉研究。藝術作為人類生活中的一種文化生活形態,其發展、演變過程必定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聚落這一概念源于地理學,可以說是藝術產生的重要場所。因此文章將討論民間藝術,這一地理與藝術的綜合產物。民間藝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構成某個區域獨特人文景觀的重要部分。并且民間藝術的風格也受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基于這樣的現象,文章以民間舞蹈為例,在前人學者的研究基礎之上,著重討論民間舞蹈的概念界定。
2 民間舞蹈研究進展簡述
在我國,有關民間舞蹈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民族民間舞蹈發展史”、“舞蹈理論研究方法”以及“民間舞蹈的類型劃分”等幾個方面。從2003~2013年期間,國內學者對地域民間舞蹈的研究內容重點集中在不同地域下的民間舞蹈文化特征及演變研究、地域民間舞蹈與其環境的關系研究等方面。而對于民間舞蹈基礎概念研究,則是較為模凌兩可。隨歷史推進,民間舞蹈的概念更加復雜、內容更加豐富,隨后出現的民族民間舞蹈、地域民間舞蹈等延伸概念不斷涌現,民間舞蹈的概念界定更加模糊。
3 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明確的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實質是對傳播內容所含信息量及其變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義的詞句推斷出準確意義。早期的內容分析法源于社會借用自然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歷史文獻內容的量化分析。
內容分析具有客觀性、系統性、定量性、描述性和鮮明性。任何文本,或者任何可以轉換成為文本的傳播內容等,都可以進行內容分析。在民間舞蹈概念的研究中,暫沒有學者用此方法進行研究過。國內外學者對于內容分析法的研究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確定主題、選擇樣本、建構類別、信度檢驗、統計分析。
4 研究過程
4.1 確定主題
內容分析的第一個程序就是定義什么是所要研究的問題,希望通過分析文本得出怎樣的結論。對研究的主題有清晰的認識,為深入研究打下基礎。民間舞蹈概念眾多,其中定義的方法、指標以及指標運用等,這就是研究的主題。
4.2 選擇樣本
運用內容分析法對民間旅游概念的研究,研究樣本來自于國內外民間舞蹈研究成果。國內對民間舞蹈的概念,主要以“民間舞蹈”、“民族民間舞蹈”、“民族舞蹈”、“民間與民族”為關鍵詞檢索CNKI、萬方數據、維普數據等,從所得111余篇文獻中提取了30個民間舞蹈概念。
國外的文獻,主要通過檢索CASHL、ProQuest、Springer、Soc01ar、Taylor&Francis Online Journals等數據庫,分別以folk dance、ethnic dance、folk、ethnic、f01k identity、folk dance concept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從56篇中提取了20個民間舞蹈的概念。提取原則是,①如果相同的概念由幾個學者一起聽出,僅選取一個并提取最早的那個;②如果同一作者在不同時期提出,僅提取其最新的一個;③盡可能地選取引用量最大的一個(表1)。
4.3 建構類別
類別或指標是根據研究需要而設計的將資料內容進行分類的項目和標準。建構類別必須在進行具體評判記錄前事先確定。對于民間舞蹈概念研究來看,建構類別是根據研究的該目標,自行設計的。其分析指標的提取基本原則是互斥和窮盡。即指標與指標之間的互斥性,每個指標都能歸類的窮盡性。
基于以上原則,對50個民間舞蹈的概念分別進行關鍵詞提取,識別出17個分析指標(表2)。
4.4 信度檢驗
內容分析法的信度是指編碼員之間一致性的范圍和程度。從50個樣本中提取5的倍數,即表1中概念5、10、15、20、25、30、35、40、45、50,共10個樣本為分析對象進行信度檢驗。經3位編碼員歸類統計分析結果,利用霍爾斯提公式求得相互同意度。
式中,M為編碼員之間一直同意的編碼數;N1、N2為編碼單位數,根據上述等式,計算出3位編碼員的相互同意度(表3)。
利用3位編碼員的平均相互同意度求取信度。
式中,n為編碼員人數。本研究的信度為0.93(大于0.80),表明3位編碼員對民間舞蹈的概念內容分析非常一致,表示可以對全部50篇文獻進行分析。
4.5 統計分析
3位編碼員分工合作,將每一個概念涉及到的指標序號提取出來,結果統計見表4。通過以上步驟,得到該17個指標在50個民間舞蹈概念中出現的次數及頻率(表5)。
表5表明,其中,“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境況、歷史”這個指標的出現頻率均達到62%;“民間舞蹈是一個象征與身份”的頻率為60%;“民間舞蹈的時間性與空間性”的頻率達到58%。相反,“民間舞蹈的即興性與自娛性”、“與上層舞蹈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口對口一代代傳承”、“舞蹈的流傳與滅絕”等指標的頻率均在10%左右。
綜上,“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境況、歷史”、“民間舞蹈是一個象征與身份”、“民間舞蹈的時間性與空間性”、“一個民族或地區”、“起源與發展和該地的環境緊密相關,相互作用”、“勞動群眾直接創造”這6個頻率最高的指標,可以反映國內外對民間舞蹈概念認識的共性。
5 結語
運用內容分析法,在3位編碼員進行的信度檢驗完全合格的前提下,對國內外50篇關于民間舞蹈概念研究中,提取出6個存在頻率最高的指標。這6個指標是民間舞蹈概念界定的最重要的內涵:①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境況、歷史。指民間舞蹈會反映一定的社會境況與歷史。從民間舞蹈收集的創作素材來源看,都是群眾在生活中所提取進而創作而來。當然是一定時間段的社會產物。②民間舞蹈是一個象征與身份。象征與身份,即Identity。民間舞蹈中,由于地域,源的不同,出現了民間舞蹈,質的不同。從而形成了各地區互異的民間舞蹈景觀,也是各地區的文化象征。③民間舞蹈的時間性與空間性。時間性指傳承性,空間性指區域性。④一個民族或地區。民間舞蹈肯定是由一個民族或地區發源而出。一個民族或地區,由于形成了其所需要的養分,從而孕育出了民間舞蹈。⑤起源與發展和該地的環境緊密相關,相互作用。環境包括自然、人文環境,例如人文環境包括政治因素、戰爭因素、舞蹈公司因素、當地積淀的文化因素等。環境影響民間舞蹈,民間舞蹈適應環境。⑥勞動群眾直接創造。
因此,可將民間舞蹈概念界定為:在一個民族或地區,在自然和人文環境相互作用下,由勞動群眾直接創造出的能反映一定社會境況、歷史,具有象征和身份并有時空性的一種藝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