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為以前要政策、要補助,就把農民算成貧困戶;現在要求脫貧摘帽,要政績,就把窮人算出去。要落實脫貧攻堅責任,真幫真扶。必須按照規定嚴格落實標準和程序,不能搞數字脫貧、弄虛作假。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對貧困縣、貧困戶的退出進行考核。對違規操作弄虛作假的進行問責,問題嚴重的,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日前,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提出,確保提前退出的貧困縣退出質量,防止片面追求脫貧進度,避免虛假脫貧、“數字脫貧”等現象出現
“要著力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大對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的政策支持;大力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畜禽種業,完善畜禽育種評價機制;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強化試點示范;堅定不移推進現代奶業發展;積極擴大糧改飼試點,推動構建農業生態循環系統;持續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日前,農業部總畜牧師王智才強調,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綜合生產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現代畜牧業建設取得新突破
“‘土十條的實施,意味著食品和人居環境更安全了。從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兩方面對土壤加以管理,是對我國土壤的一次頂層設計。”
——國務院日前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備受矚目,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谷慶寶如是說
“隨著消費升級,相關消費品的供給和產業發展也要同步轉型升級。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要加快培育新的產能,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
“首先產品要升級。未來,中國食品業必須由數量上的高速增長轉變為內涵式的質的提升。這里包括產品檔次和品牌化兩方面內容。二是在產業價值鏈上升級,向高附加值的兩端或者全產業鏈發展。未來市場,要么擁有獨一無二的技術開發新型原料,要么向產業鏈的下游移動,推出終端產品和品牌。三是走出去,做全球市場,做全球品牌。在中國經濟已經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的環境下,任何品牌的成功最終都需要本土市場和全球市場的打開。”
——福來品牌農業咨詢集團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婁向鵬說
“‘工匠精神需要厚植的土壤,需要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從職業精神的培養,到職業教育的改革,再到榮譽體系的激勵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如此持之以恒地‘補鈣,才能讓‘中國制造的筋骨更強健、品牌更響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倡導‘工匠精神,倡導每個人從最務實處起步,強調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湯黎路指出
“對于老百姓來說,供給側改革,其實沒那么深奧,簡而言之就是‘你做的東西,是我想要的嗎,如果你的產品尊重了消費者的需求,打動了他,人家就選你了。”
——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吳海燕如是說
“中國的工匠精神從未缺失,缺失的是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商家被‘顧客就是上帝的偽教條籠罩,放棄了工匠精神的儀式感。”
——互聯網創業者劉小鮮說
“營改增作為財稅改革的重要內容,放到國家治理結構這個大框架下來看,營改增的牽引性、推動性、輻射性等是相當顯著的,說營改增牽一發而動全身并非虛言。”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
“林下經濟是一種典型的良性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不砍樹也能致富的方式,帶來了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經營維護森林的積極性。”
——近日,北京園林綠化局舉辦“發展林下經濟、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為綠色生活添彩”系列活動
“這個‘懸崖村的故事,不僅無法指責當地‘什么都沒做,反而是一個在極度艱苦的環境中,政府與群眾相互努力,極力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例子。”
——四川省涼山州委組織部干部廖德凱談當地“懸崖村”事件:宣傳自己的“丑”需要勇氣
“來乾安吧,燜黃小米飯、燉羊肉,飯后到葡萄園采摘甜葡萄,保證下次你不請自來。”
——在吉林乾安人心中,這三樣東西是他們的寶,也是他們打造的地標性產品
“進去轉一圈,糧食就賣完了。錢都打卡上,不用數來數去的。看下短信就知道進賬多少,一個子兒都不少!”
——這是河南省唐河縣桐寨鋪鎮仝莊村農民楊永亮對今年售糧“一卡通”服務的看法
“你坐在家里悠閑‘看海,還有好多人在田地里哭。”
——6月5日,河南迎來一場大雨,對城市居民的出行和農民的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