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弱變強,20多年風雨創業路,張貴林帶領著大橋石化一路過關斬將,歷經成長、發展、擴張、重組,千錘百煉,終成大器。能在民營石化品牌一個個相繼倒閉消失的慘烈競爭環境中堅守走來,并逐步將大橋石化打造成如今河南最具影響力的民營石化企業,張貴林堪稱石化弄潮兒
人物簡介:張貴林,男,漢族,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1965年出生于河南省衛輝市。現任河南大橋石化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大橋石化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新鄉市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河南省十大創新青年企業家,河南省勞動模范,河南省民營經濟維權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河南省石油成品油流通行業協會副會長,河南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2011年被授予“‘十一五中國石油和化工優秀民營企業家”,2012年被評為“豫商年度十大人物”,2013年被河南省交通廳評為“奉獻中原十大交通人物”。
千錘百煉 終成大器
1965年,張貴林出生在衛輝市后河鎮李亨屯村一個貧困家庭,生活的艱辛使他早早地踏上了創業之路。從1990年籌集5000元錢承包衛輝唐莊農機加油站開始,至今已有20多年。他帶領員工一步一個腳印,硬是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加油站發展成為聞名全國的大橋石化集團。
和很多優秀的企業相似,大橋石化的創立是和創始人的創業合為一體的,大橋石化的成長史其實就是張貴林的創業史。
“大橋石化加油站開張時,生意出奇的好。南來北往的大小車輛,總要在這里加油、吃飯,對于辛苦奔波的司機來說,最想要的是有張笑臉,有分熱情。”張貴林對創業初期的情景和感受記憶猶新,而這也成了他帶領公司發展的初心。他制定并實施了“五到”服務準則,即車到、人到、茶水到,擦車、廣告同時到;還創造了“十步法”服務步驟。大橋石化以優質的服務很快贏得了顧客的青睞,生意火暴的場面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得到。
2007年以來,大橋石化商標已經連續多年被河南省工商局、省消費者協會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張貴林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客戶,為其在業界贏得了廣泛贊譽,回頭客源源不斷,新客戶紛至沓來,業務量持續攀升,曾創下單站單天銷售100噸油品的記錄。這樣的驕人成績,對張貴林來說,自然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如今,凡是到過大橋石化加油站加油的朋友都會有這樣一個感覺:整潔美觀的站容站貌讓人眼前一亮;熱情周到的服務令人感到貼心;加油免費洗車、IC卡積分儲值優惠、贈送精美實用的小禮品等讓人開心。這些服務使大橋石化成為區域范圍內最有吸引力的加油站品牌。
現在,原陽服務區東西兩側不僅建有可滿足56輛客車同時加油的大型加油站,還建有修理廠、洗車場、降溫池、餐廳、超市、星級賓館、溫泉洗浴、俱樂部、醫務室、理發店、洗衣房等各種設施。其中溫泉、理發和洗衣等服務對司乘人員全部免費。這種全方位的貼心服務讓顧客從內心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歸屬感,特別是對那些經常在外跑車的司機來說,原陽服務區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如今,原陽服務區平均每天的客流量都在7000人以上,高峰時期可達1萬多人。張貴林用行動踐行諾言,把服務區打造成了司機朋友的舒心家園和溫馨港灣。
張貴林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他所創辦的大橋石化集團公司。
企業不斷壯大,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日益復雜,對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橋石化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關鍵時刻,張貴林想到了黨。“只有黨的領導才能凝聚人心,只有用黨的先進思想才能指導和引領企業永遠走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當時,大橋石化有9名黨員,他便向黨組織提出申請建立黨支部。根據“企業需要、黨員歡迎、職工擁護”的原則,2008年9月22日,原陽縣委組織部批準成立了大橋石化第一個黨支部——京港澳高速公路原陽服務區黨支部。
多年來,大橋石化黨組織始終堅持“抓黨建促發展、抓隊伍強素質”的理念,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企業效益連年翻番,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大橋石化黨委下轄的原陽服務區黨支部先后創下了“公益宣傳欄全國之最”“免費服務項目全國之最”,是“全國交通公路示范服務區”和全國司乘人員公認的“金牌服務區”。如今,大橋石化已成為中原大地石化行業的一顆耀眼明星,成為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的一張名片和展示河南對外形象的亮麗窗口。
談起黨建,大橋石化有幾個比較形象的比喻:“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名黨員一盞燈。”“黨員聚在一起就是一團火,散開就是滿天星。”
張貴林常說:“李亨屯村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愿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村里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幫助鄉親、回報家鄉,是我終生的責任和義務。”現在,作為河南省人大代表和省勞動模范,張貴林還擔任著另一個重要職務,那就是后河鎮李亨屯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大橋石化集團黨委與李亨屯村黨支部結成對子,在發展思路、資金、技術等方面進行幫扶。大橋石化集團先后投資80多萬元為村里打深水井、修路、修建健身場地、資助困難村民參加養老保險……
張貴林將感恩之情化為愛的行動,走出了一條奉獻社會、回報鄉親的“致富路”。近年來,他將家鄉近百名年輕人吸收到公司,教他們學技能、學做人、學做事。現在,這些年輕人不但學到了技術,還賺了錢致了富,一個個成為公司的骨干力量。這些年輕人每年為家鄉帶回近千萬元收入的同時,也為家鄉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從2006年開始,每年春節前張貴林都給村里貧困老年人每人發放500元到1000元不等的生活補助。在他的資助下,村里的老年協會經常舉辦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受到鄉親們的好評。
每逢中秋、春節等節日,張貴林都會帶領企業員工回到家鄉看望、慰問,為父老鄉親送錢送物。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他每年都為村里的困難群眾繳納農村合作醫療費。
2013年,大橋石化集團捐資300萬元建設了大橋希望小學,并設立專項教育基金幫扶社會弱勢群體,還第一時間為地震災區捐款。大橋石化集團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600多人次,多次資助寒門學子,在修路、打井、架橋,服務南水北調移民安置等公益慈善事業上的資助總額超過1450萬元。
張貴林始終把“幫助他人、回報社會、奉獻家鄉”作為創業奮斗的最大樂趣,也作為自勉自勵的一種動力。他堅持不為安逸而創業,不為享樂而掙錢,手頭寬裕了,就想著如何為家鄉建設多作些貢獻,如何為社會發展多出點力。
張貴林語錄:
“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
“黨員聚在一起就是一團火,散開就是滿天星。”
“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名黨員一盞燈。”
評論
民企黨建,大有作為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在當代中國,莫說擺脫,即便淡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即便削弱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也會出亂子的!
那么,在扛著中國經濟“半壁江山”的民營企業里,要不要加強黨的建設?要不要強調思想政治工作?
回答是肯定的,河南大橋石化集團公司黨委的成功經驗證明:民營企業的發展與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是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
追尋紅色足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設立黨員示范崗,成立黨員突擊隊;編輯出版《十八大報告口袋讀本》等各種書刊;利用微信平臺開設“黨建好聲音”,利用互聯網傳播黨建信息等。大橋石化黨委一系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好做法,雖然在全國算不上絕無僅有,但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大橋石化投資500余萬元創建的“黨建展館”“廉政展館”和“張書記有約播音室”,在全國當為獨一無二。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道興在深入原陽服務區實地調研后撰文稱贊:“大橋石化把企業黨建與企業經營管理緊緊融為一體,以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為企業經營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撐,以企業科學合理經營和周到熱情服務來檢驗黨建工作成效,使這個企業讓人感覺到幾乎就是一個‘紅色企業。”
在大橋石化,做優秀黨員光榮,做優秀員工光榮,比學趕幫、爭先創優,正成為全體黨員和廣大員工的理想認知和執著追求。
目前,“兩學一做”活動在大橋石化正開展得轟轟烈烈、扎扎實實。以愛黨愛國為榮、以服務人民為榮、以崇尚科學為榮、以辛勤工作為榮、以團結互助為榮、以誠實守信為榮、以遵紀守法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在大橋石化蔚然成風。